2歲幼童被活活摔死:比魔鬼更可怕的是情緒失控的父母。《網路文章》

8月20日,一名『2歲男童慘遭父親酒後抱摔』的小視頻在網絡上迅速走紅。

視頻中,父親曾兩次將孩子死命往沙發上摔,而起因居然是與女友因孩子撫養的問題而產生爭執,本是為了養孩子,可結果卻變成了傷害。

孩子被摔得哇哇啼哭,誰看了都心疼難受至極。

視頻雖然隻有短短幾秒鐘,但讓觀看的人不禁從心底深處冒出寒意,強烈感受到該男子行為的冷酷無情,以及孩子所遭受的傷害慘絕人寰。

雖然之後受害的男童被送往了陜西寶雞市人民醫院接受救治,診斷為閉合性顱腦損傷、廣泛腦水腫、繼發性腦幹損傷等,最終還是經搶救無效死亡。

我是倆娃的媽媽,看完這個視頻後,整個頭皮都發麻了。

都說孩子是上天寄存在父母身邊閃閃發光的禮物,父母唯有珍之愛之,才不愧對這一場緣分。

但也並不是所有人生來都有資格當父母,將自己的情緒不加分揀地撒向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無能的憤怒變成武器報復到孩子身上,任自己的獠牙在孩子身上咬出一道道傷痕。

這樣的父母,又怎配為人父母?!

充滿『暴力』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

由美國醫生Felitti和 Anda等人發佈的童年不幸經歷研究發現:長期處於功能失調的家庭環境中的兒童,《包括目睹母親遭到暴力對待、父母離異或分居》,其身心健康會受到極大的傷害。

其實孩子什麼都知道,父母猙獰的嘴臉,刺耳的吵罵……這些都給他們的心蒙上一層厚厚的陰影。

泰國有一個動畫短片《吵架的父母》,裡面生動地展現了父母吵架,對孩子造成的『毀滅性』傷害。

在一個雷雨夜,媽媽陪著女兒看漫畫,女孩被裡面的怪獸給嚇到,一個勁地縮到媽媽懷裡,媽媽輕輕地拍著女孩的頭,場面很溫馨。

可是爸爸回來後,一切都變了。

媽媽便扔下了小女孩,獨自下樓去了。

女兒還沉浸在剛才的漫畫情節中,可突然間,樓下傳來一陣巨大聲響,她看到的卻是父母爭吵打罵的聲影。

小女孩想不通,為什麼剛剛還很溫柔的母親,一轉眼就變得面目猙獰。

然而更令她害怕的是,扭打中的父母全都變成了怪獸,互相撕咬,不死不休~

女孩嚇得拔腿就跑,但已然成為怪獸的父母,卻堵住了出口,讓她逃無可逃,隻能驚恐地面對這些災難現場……

說實話,看完這個短片,我被驚恐氣息震懾到了,可想想卻無比真實又心酸,大人覺得稀松平常的爭吵,在孩子的眼中,不正是一場災難現場麼?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是相互滋養。

我原本以為自己為你付出了一切,到最後才發現,成全的,原來是我自己』

——作家馮塵

其實孩子想要的很簡單:愛和陪伴,才是他們最想要的

看過一個很溫暖的說法:每個孩子出生之前都是天使,他們趴在雲朵上從無數個媽媽挑選,然後丟掉無數的珍寶,光著身子,來到我們的身邊。

或許相處過程中,會有諸多不合拍,調皮搗蛋,亂扔玩具,但也會在不經意間親上我們的臉蛋,然後說一句媽媽,我愛你;

可能學習新東西很慢,成績不好,但他們也會心疼我們辛苦工作,想快點長大,多多進步。

但他誠心誠意投奔我們而來,認我們為父母。

大部分作為父母的我們,往往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給孩子更多更好的事物和教育,但發現了麼,希望越大,一旦孩子偏離了我們的期望值,成年人的情緒也會愈加容易崩潰。

父母學會給自己的情緒”降溫”,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1

理解孩子當下的行為

曾有人說,現在的家庭教育就像把孩子當小動物養,而不是把孩子當做家庭中正常的一員,最明顯的表現就是父母對孩子的限制幹涉太多,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塑造孩子。

可是很奇妙的是,即使父母所告知的都是人生經驗,如果孩子沒有達到理解的程度,不管你怎麼說,他都是沒法完全執行父母說的話,這時候孩子表現出來的行為往往是父母情緒失控的起源。

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需要理解孩子當下的行為,對孩子適當的放手,不要過於焦慮,給孩子時間進行自我成長。

2

正視情緒的存在

情緒本身沒有對錯,但一定要學會控制。

接著告訴自己不要讓這些情緒占據了理智,深呼吸,讓自己先冷靜下來。

先做幾次深呼吸,讓自己平靜下來。

把工作的事放到一邊,告訴自己:『進了家門,我就是爸爸《媽媽》,要轉換角色』可主動跟孩子熱情地打招呼,給他們一個擁抱,放松心情,感受家庭的溫暖。

3

做『出乎意料』的父母

如果真的被孩子的挑釁行為或者調皮逼到爆炸,不如做一些出乎孩子意料的事情。

通過擁抱、幽默開玩笑等方式能有效地讓孩子知道你聽到了他的不滿,並且你也很同情他,但是你還是會堅持你的原則。

還可以通過親子閱讀,讓孩子和家長一起學習情緒管理,是一種特別有效的方式,對於自己不當的行為要反省,但也要記得給孩子劃定界限;孩子遇見問題時,引導孩子表達。

4

給足夠的時間來放空自己

即使已經成為父母,即使已經人近中年,也不要忘了取悅自己,給自己的情緒降降溫:

給自己燒一頓愛吃的飯菜,而不是頓頓照顧家人的喜好;

獨自約上閨蜜一起出去旅遊、看電影,而不是走到哪都拖家帶口;

獎勵個自己心儀已久的口紅,而不是算算孩子的補習班又狠心刪除購物車。

5

暗示調節法

言語是人的情緒體驗和表現的強有力的工具。

就是不出聲的內部言語也有很強的暗示和調控作用。

當你要發怒時,可反復用言語暗示自己『不要發怒』,即對消極情緒起到良好的調控作用。

6

思想上:考慮後果

負面情緒上來的時候,家長們要多考慮後果,想清楚怒罵孩子之後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破壞親子關系的後果自己是否可以承擔?多考慮這些就會慢慢冷靜下來,從而采用更加平和的方式處理當下的困局。

為人父母本身就是一場無止境的修行,在這場修行中我們不停地犯錯和悔改之間慢慢提升。

學會給自己的情緒”降溫”,堅定且理智的教育才可以孩子更容易獲得成長的方式,也是更容易達到目標的教育初心。

願所有父母都能做一個溫柔的人,給孩子最溫暖的愛!

來源:馬蕾孕哺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