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過一個系列文章,叫《缺席的父親》,文章記錄了一個又一個孩子在爸爸缺席後的痛苦呼喚。
這些孩子的爸爸有的常年在外地工作,有的和媽媽離婚了,也有的和孩子在一起時總心不在焉……
這些孩子不停的哭鬧隻是想求證一件事:『爸爸,你為什麼不陪我,是不是真的不愛我?』
這些孩子不停的哭鬧隻是想求證一件事:『爸爸,你為什麼不陪我,是不是真的不愛我?』
文章中的孩子從五歲到十五歲不等,他們的語言和思維已經發育到足以來表達對父母陪伴缺失的難過和困惑。
可那些0-3歲的寶寶對此是沒有辦法準確表達自己想法的,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感受不到你的敷衍和不耐煩。
正處於人生最敏感時期的他們,每天都小心翼翼地窺察著周圍的一切。
作為爸爸媽媽的我們,是否真的了解到了?感受到了?
寶寶生活中的一些小情緒卻常常被父母忽略,寶寶偶爾摔東西真的是毫無來由嗎?寶寶的哭鬧真的隻是餓了嗎?寶寶的小請求真的不用放在心上嗎?
生氣篇
【噘嘴不說話】
【摔東西離開】
寶寶生氣的時候分兩種表達,一種是哭鬧生氣摔東西發脾氣,還有一種是表面不哭不鬧但內心很氣。
這時爸媽要注意觀察寶寶表情和動作的細微變化,如果他默默走開不再靠近你、不想說話、噘嘴、眼眶有淚等說明他在自己消化這些小情緒。
父母如果長時間不安慰會讓寶寶產生一種不被重視不被愛的認知,不僅影響寶寶和父母的感情,還容易讓寶寶變得自卑,滋生逆反心理,缺乏安全感。
委屈篇
【抿嘴瞪眼】
【不說話生悶氣】
【抱著玩具小聲哭泣】
寶寶委屈的時候通常是不喜歡和別人說話的,如果是因為父母的原因他們心裡的委屈感會急劇上升,更是處於一種拒絕交流的狀態。
這時爸媽一定要注意他的情緒變化,比如噘嘴、瞪眼、不說話生悶氣、小聲哭泣等。
一旦發現異常要及時地安慰疏導,否則會導致寶寶情緒的壓抑,性格也會變得膽怯懦弱不樂觀。
孤獨篇
【習慣一個人在密閉空間玩】
【習慣一個人發呆】
小孩子長期缺少爸媽的陪伴,會慢慢習慣孤獨,表現為常常一個人發呆,喜歡待在密閉空間,對本該害怕的東西表現得淡然,和父母不親等。
長此以往,這樣的孩子會缺乏自信、多疑、不愛和人交流,情況嚴重者會變得自閉抑鬱。
0-3歲的寶寶不懂表達,但是他們的內心世界卻是敏感而豐富的,父母不用心的陪伴和不經意的敷衍,不但無法實現對寶寶的教育和關愛,還可能影響寶寶的性格養成、成長發育等。
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總說要把全世界最好的都給寶寶,但卻忽略了最適合寶寶的愛是陪伴。
寶寶的成長隻有一次,請多用心陪伴他們吧,陪他玩、陪他鬧、陪他去感知世界的美好,而不隻是和他們待在一起,陪著≠陪伴!
– End –
嬰兒輔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