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教育名家、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研究員,根據他最新的研究成果,通過典型的實例,與大家分享如何來培養孩子的健康人格,如何來當好一名好家長。
關於最應培養哪些習慣
記者:在您看來,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請問最應該培養孩子哪些好習慣?又有哪些壞習慣是孩子最應該改掉的?
孫雲曉:我研究了十年的兒童行為習慣與人格的關系《國家課題》,兒童教育的成敗最重要的標志是能不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其中養成『仁愛、學習、自理、尊重、責任』這5個習慣對形成良好人格最為重要,影響孩子的一生。
更具體的來講,就是要養成閱讀的習慣。
要愛讀書、讀好書,不同的年齡段讀不同的讀物。
養成讀書習慣等於孩子在心裡裝了一臺成長的發動機,可以通過閱讀開拓視野。
要養成運動的習慣。
運動不僅可以促進孩子的身體發育,還可以健腦、健全孩子的人格。
在英國著名的男子高中伊頓公學,每天下午都有體育活動,學校一周安排的文化課時間是32小時,而體育活動時間則是23小時,運動是學校培養男孩體魄、勇氣和責任感的重要方式。
當然,女孩也需要運動,隻是強度有所不同。
要養成禮貌的習慣。
讓孩子養成懂得謙讓、尊重別人的好習慣,才能更好的融入社會。
雖然每個人身上都有許多壞習慣,但對於孩子來說,撒謊、高消費攀比、任性這些壞習慣,家長們就要特別注意,這些壞習慣往往導致一些危險事件的發生。
關於不同階段培養的側重點
記者:在培養這些好習慣的過程中,在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是否會有不同的側重?
孫雲曉:在嬰幼兒時期,主要是培養生活習慣,讓孩子學會自己吃飯、穿衣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小學階段,主要培養孩子的品德,要誠實、樂於助人、明辨是非。
這一階段的孩子對『對與錯』是非常敏感的,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明辨是非,要孩子從小就要有基本的道德底線。
中學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不喜歡被人管,會叛逆,都想自己做決定,而這個時期也是他們人生夢想五彩斑斕的時候,所以最應該培養他們學會自我管理,有自制力,做到『人生有目標,做事有計劃』。
關於家長最應該做到的
記者:在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中,父母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什麼?
孫雲曉:首先,家長要給孩子做榜樣,家長做什麼比說什麼重要。
其次是一定要引導孩子明辨是非。
當孩子做壞事時,一定要嚴肅指出來,不能因溺愛輕易放過,要給孩子劃清界限,不能讓孩子失去底線。
在復旦大學投毒案中,投毒者林森浩在受采訪中說,『我做事的特點就是不計後果』『不傷害別人這個道德底線我沒有』,而他的沒有底線,正如他自己所說的從小的家庭環境沒有強烈的反反復復的刺激,從小就沒形成這種習慣。
如今,很多家長都過於偏重孩子知識的學習,而在品德方面卻有點忽視,這是很危險的。
關於當下的父母為何難當
記者:在培養孩子好習慣的過程中,是否意味著,父母也要把自己的一些壞習慣都改正?
孫雲曉:誰都不是天生的好父母,都會有很多缺點,把壞習慣都改正是困難的,但的確要為孩子改造成人的世界。
為人父母後都需經歷一個自我完善的過程,因為成年人自己的一些生活習慣、夫妻關系的好壞等等都會對孩子的習慣養成造成影響的,作為父母要懂得反思,為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家庭氛圍。
當下的父母可以說是最難當的父母。
首先,網絡信息化時代,動搖了父母的權威,孩子掌握的信息甚至比父母多,父母要自覺與孩子一起成長,才能與子女建立更好的溝通。
獨生子女的時代,也對教育帶來了挑戰,以前我們都是和同齡的孩子一起玩,但現在的孩子大部分時間是和家長在一起,這讓孩子容易養成『自我為中心』的習慣,缺少分享意識、適應能力差、自理能力差。
還有性發育提前,性教育滯後,網絡傳媒性信息泛濫、性道德標準缺乏、未成年人性事故頻發。
讓孩子及時、真實、全面了解性知識,可以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少走彎路。
此外,應試教育帶來的巨大壓力,在幼兒的階段,最重要的學習方式是遊戲和運動,學會和小朋友相處,培養自信心、好奇心、想象力、觀察力,不應該去學習過多的知識,但如今許多幼兒園小學化、小學中學化、中學大學化、大學幼兒園化,這是違反教育規律的。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家庭教育更加重要,因為家庭教育是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最為長久和深遠的教育。
關於影響孩子習慣養成的因素
記者:您1993年發表報告文學《夏令營中的較量》震撼全國,讓孩子的教育問題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人們開始反思怎麼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
您認為,如今,在家庭教育中,導致孩子沒養成良好習慣的最大因素又是什麼?
孫雲曉:中國今天存在著一種強大的反教育傾向。
孩子的教育首先是生活教育,這也是父母最擅長的,要培養孩子的情感,教會孩子怎樣和他人交流,要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等。
但如今很多父母都是對孩子說,『好孩子,只要你把學習搞好了,其他的什麼也不用你管』,這表面上看教育抓得很緊,其實把真正的教育忽略了。
不愛勞動,不會生活的孩子一定是畸形的孩子,他們會沒有責任感、會難以適應社會。
另一方面,學校的教育也是重智輕德,把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最高標準。
20多年前,學校還會經常組織學生社會實踐和到野外活動,但現在這種野外活動、體育活動太少了。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針對中小學生做過一個調查,結果顯示,1999年,學生學習超時、睡眠不足的比例是接近半數,而到了2010年,這個比例提高到接近80%。
最近的高考改革,正在要把這個錯誤的方向扭轉過來,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定將越來越重要了,希望能慢慢改變這種現狀。
世界上的愛都是以聚合為目的,唯獨教育之愛是以孩子獨立以分離為目標的,這是理性的愛。
家長對孩子的真愛應該是要讓孩子長大後,獨立地像鷹一樣展翅高飛。
而溺愛,對孩子來說其實是一種軟暴力。
《本文選自2014年9月12日海峽都市報,孫雲曉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兼《少年兒童研究》總編輯、研究員,如果本文有涉及到相關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
訂閱微信公眾帳號『高爾夫親子網』,可查看更多熱門文章分享:
查看第『1050』篇分享:《美國富豪巴菲特是怎麼教育富二代的?》
查看第『1049』篇分享:《培養了不起男孩的四大原則讓無數家長驚呆》
查看第『1048』篇分享:《德國父母看護孩子有講究》
查看第『1047』篇分享:《這些話男孩不會直接說出來但父母必須知道》
查看第『1046』篇分享:《爸爸愛媽媽媽媽欣賞爸爸就是最好的家教》
查看第『1045』篇分享:《嘮叨是把小刀,刀再鈍,也架不住天天補刀》
查看第『1044』篇分享:《小學的重點不在成績,在於閱讀》
查看第『1043』篇分享:《一位母親的親述:為何美國一年教育就能改變5歲孩子?》
查看第『1042』篇分享:《完全被震驚了,德國幼兒園老師居然帶孩子幹這些》
查看第『1041』篇分享:《那個沒搶到座位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