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未經許可請勿抄襲。
撰稿:蔣銳| 插畫:kit | 審核:靜好
這天下著雨,診室裡突然闖進一個帶孩子的媽媽。
看媽媽著急的樣子,不知情的人還以為這是掛了急診,可事實上,這位媽媽帶來的孩子叫做多多,今年四歲了,來就診的原因是因為孩子近來新添了一個壞習慣,『抓耳撓腮』。
媽媽以為孩子得了多動症;爸爸則認為孩子得了某種導致孩子刺癢的皮膚病;奶奶更逗,認為是孩子被過世的老人『糾纏』。
各種辦法用了個遍,都沒有結果,最後才頂著大雨來到醫院就診。
通過觀察孩子的情況,和對孩子進行了初步的談天了解,根本就不需要做什麼檢查,基本可以確定,這個多多小朋友身體十分健康。
一定要說孩子得了什麼病,估計也是被媽媽要求的太多,孩子得了『心病』。
作為父母,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特別乖,哪怕孩子有半點的小淘氣,家長也不能忍受。
可事實上,天底下哪裡有對新鮮事物不感興趣的小孩呢?他們總是想要動一動,感受一下未知事物的神奇,可這樣的想法卻偏偏受到了父母的制約,久而久之孩子就變成了『抓耳撓腮』的小猴子,然後家長更受不了了,各種揣測自己的孩子為什麼變了樣!
其實,早在十年前,就有一位李開復公開表達過自己的育兒觀念:做最乖的孩子,絕非我育兒的目標。
可見,他對『乖孩子』的質疑和不贊同。
下面是一個媽媽的自述:
我兒子還小的時候,曾經被老師趕出過教室,以為孩子總是坐不住,擠前面的東西,拱後面的同學,上課還總是一激動就站起來,恨不得在教室裡跑一圈。
老師無數次的把我叫到學校,連我和兒子一起批評,可我卻沒有責怪我的孩子,每次走出老師的視線,我都一把摟住兒子,然後兩人偷偷的笑。
兒子知道我的理解他的,即便是在家裡寫作業,我也要求他每過十分鐘都可以獎勵自己一次下地去廚房取一片蘋果吃,或者每二十分鐘去樓下跑一圈再回來接著寫作業。
有時候,遇到問題,我也鼓勵他自己想解決的辦法,我能做的就是抱住他,和他站在一條戰線上。
我選擇相信他,我的孩子三觀很正,所以,我確定我的孩子未來不會出什麼問題。
事實證明,我的兒子沒有讓我失望,四十二歲的他如今家庭幸福,事業有成,為人處世都讓人放心得下。
一次兒子回家來,說同學聚會了,老師看見他時贊嘆不絕口,甚至還提起來我,說我是個了不起的好媽媽。
的確,如果一個『抓耳撓腮』的孩子擁有這樣一個媽媽,也真是好運氣,遇到了好媽媽,他們面對孩子的多動行為時,才不會胡思亂想,以為他們知道,孩子成長有他自己的規律,對於小學以內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即便是淘氣點,搗蛋點也沒有什麼,給他『作』的機會,孩子的未來才不會因為壓抑而終將做出一件『出格』的無法挽回的決定。
以後,當你發現自己的孩子『抓耳撓腮』,幹脆給孩子一個自由瘋狂的機會,再觀察孩子的行為,這之後不再有這次類行為的孩子,那就證明孩子沒有『病』,也完全沒有必要帶孩子頂著大雨急匆匆的趕往醫院看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