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兒女面前欠下的『偏心賬』,多數是這三件,記在心上忘不掉。《網路文章》

一個朋友跟我說,現在當父母太難了,生個二胎吧,大寶說你偏心老二,等到孩子大了吧,又總是把父母偏心掛在嘴邊上,父母到底怎麼做才是『一碗水端平』呢?可能這個問題同樣困擾很多父母吧?其實父母最容易一碗水端不平的,多數是這三件事,孩子很容易記在心上一輩子,想忘也忘不掉呢。

家庭資源的分配不均

所謂家庭資源,就是父母能夠提供給孩子們的物質支持,裡面包括的內容簡直太多了,買一件東西,一個便宜一個貴,這就是不均,給孩子的零花錢,一個多一個少,這也是不均,甚至孩子上幼兒園、上學,學費和學校的好壞也是不均,有的父母給兒子買房買車,卻隻給女兒可憐的嫁妝,這就是最大的不均,孩子都是平等的,一個孩子總是得到好的資源,另一個孩子就會記在心中,這種委屈的感覺會伴隨他一輩子,比如《都挺好》中的蘇明玉,小時候媽媽給大哥二哥準備的早餐,不是雞蛋就是牛奶,而她就是泡飯加白開水,她都上高中了,仍然記得這些小事,可見父母疼愛孩子,在資源的分配上一定要注意,不是孩子小就什麼都不懂,他也有自尊心,也有嫉妒心,長期受這種不公平的待遇,就很容易覺得委屈。

付出的愛不均

即使是家庭資源分配相當,但是父母對孩子的愛,也會存在偏心,比如爸爸喜歡兒子,對女兒的好表現視而不見,或者媽媽總是對某個孩子的表現采取鼓勵和誇獎,對另一個孩子則是多加訓斥,孩子的教育中,最忌諱『殺雞給猴看』,就比如說老大,媽媽總是訓斥老大,認為可以起到警示老二的作用,殊不知老大心裡委屈得不得了,憑什麼總是訓斥我呀?父母是不是偏心啊?小孩子不懂得大人的良苦用心,看到的就是心裡想的,心態上很容易端正不了。

索取不均

父母老了,開始從付出的模式轉變為索取的模式,最常見的索取不均就是養老問題,父母失去大部分的勞動能力,就需要兒女多孝順,此時女兒就會心存不滿,都是一樣的兒女,憑什麼沾光的時候是其他兒女,輪到伺候了卻總是我?可見父母在索取這個問題上,也容易偏心,多疼的兒女就要多索取,少疼的兒女就要少索取,但這也難平衡,最好的辦法就是從一開始就一碗水端平,老了後,兒女都不會有怨言,兄弟姐妹也更團結,凡事有商有量,不至於最後鬧翻臉,把父母的偏心賬本拿出來曬一曬。

記得看過一句話,原話忘記了,大體意思是,兒女也不是要求父母一點也不能偏心,他們想要的隻不過是,自以為的在父母心裡的獨一無二,就拿我來說,父母把房子留給老弟,我心裡一點都不嫉妒,為啥呢?爸媽真的很疼我,有啥好吃的第一個打電話讓我回去,有啥心裡話也第一時間跟我說,怕我嫁人後受委屈,一直在幫襯著我,我心裡覺得很溫暖,父母是我最依賴和信任的人,這可能就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公平,錢財真的不是那麼重要,孩子心裡想要的,其實就是被重視和被愛的感覺,您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