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火遍全球的照片,教你解決最難以開口的教育難題!。《網路文章》

前些天,整個澳洲都在被這張『一片海,兩個背影』的照片刷屏!

圖片來源:QAS《昆士蘭急救組織》官方Facebook

照片中,推著『病床』站在海邊的男人是昆士蘭急救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員Graeme Cooper,而躺在『病床』上的是一位即將走向生命盡頭的老奶奶。

當天,Graeme和同事收到任務,要將這位老人從家中接往醫院的臨終關懷部門。

回醫院時,大家都很沉默,因為每個人都心知肚明,這位老人的生命已經進入了倒計時階段。

車內的氣氛很凝重,老人隻在離開生活了一輩子的家時,輕輕說了一句『再見』,便無力或不願多說什麼。

而Graeme一直努力想緩解這種沉重的氛圍,他思考了一會兒後,問道:『老太太,您還有什麼未完成的願望嗎?我們希望可以幫您實現』

沒想到,這句簡單的問侯仿佛觸動了老人,她的臉上先是流露出一絲喜悅,然後緩緩說道:『我想,去看一次海』

於是,原本去往醫院的救護車很快就調頭來到了照片中這處美麗的海灘,而老人在看到大海的那一剎,整個人竟精神了許多,話匣子也逐漸打開。

『當年,我和丈夫就是喜歡這片海,憑著一時的沖動搬來了Hervey Bay,一住就是一輩子!後來,他走了,我也再沒回來看過;現在,我也要走了,就想回來看看,這裡有我年輕時的樣子和我的愛……』

聽到這裡,Graeme和同事已經難掩淚水,他們裝了一些海水,想讓老人感受下海水的溫度。

老人的手一觸到海水,就因為激動而不停顫抖。

最後,她又重新躺下,看向大海的方向,『我覺得很平靜,所有事情都不能更完美了』

我們的畏懼,其實來自於『無知』

看完這個故事,小編被莫名戳中淚點。

因為第一次覺得生命的逝去,竟然可以如此平靜、安詳、溫暖和滿懷敬畏。

在年幼的記憶中,生老病死永遠是長輩最為避諱的話題,以至於成人後,這些充滿黑暗、恐懼和憂傷的詞語,我也選擇了對孩子閉口不提。

可是,這又偏偏是一個無法躲過的問題。

面對摯愛親友的離去,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和處理?這個問題我們似乎從來沒有被教育過。

於是,有的人悲痛哭泣,有的人默默緬懷,也有的人終其一生無法接受而鬱鬱寡歡……

蔡康永曾說:『在華人的文化裡,死亡一直是缺失的一課』我們都認同,生命是一場偉大的創造,那麼與生相對的死亡,難道真的全無意義,隻有悲傷和痛苦嗎?最近熱播的電影《尋夢環遊記》恰巧給出了童話一般浪漫的解答。

在這部讓不少人流下熱淚的電影中,除了動人的親情、夢想和愛之外,最觸動我們柔軟心靈的莫過於它顛覆了大眾對死亡的認知——肉身的離開,並不能宣告一個人真正的死去,被遺忘才是,只要我們被人牽掛,靈魂就能得以長存。

感恩有這樣一部電影,用如此溫情的方式,向孩子揭開了死亡的神秘面紗,也告訴了我們人與人之間的愛和聯結,能夠豐盈生命的意義。

如果說,這是對生命的感性詮釋,那麼,我們也應該從理性的方面,給孩子講一講生命本來的樣子,為孩子上一堂溫暖的生命教育課。

如何給孩子上生命教育課?

在孩子數不清的『為什麼』裡,如何解答生命的初始和消逝,總是令人感到棘手,特別是當我們藏不住的驚慌和恐懼不小心暴露在臉上,然後不經意傳遞給孩子時,你會發現,與其躲避,不如和孩子一起直視它,隻有當孩子對這些問題形成正確的認知和理解時,他才能更加懂得尊重和珍惜生命。

1生命的初始:感知和尊重生命

什麼是生命?如何引導孩子學會感知生命?這應該是我們給孩子生命教育的第一堂課。

家長不妨通過以下方式,幫助孩子慢慢體悟生命的可貴,學會尊重、珍愛每一個生命。

介紹生活中遇到的生命,比如為孩子講解看到的花草樹木或者小動物,遇到TA感興趣的,還可以一起查找它們的名字,並告訴孩子:它像我們一樣都有生命。

與孩子一起種一株小花或小草,請孩子觀察它們成長的過程,幫助孩子了解不同的生命和同一個生命的不同生長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呈現方式。

帶孩子去醫院探訪新生兒,告訴TA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時都是這樣小小的,就像植物的種子一樣,都有一個逐漸長大的過程。

通過閱讀繪本,直觀形象地了解生命的過程:出生——成長——死亡。

選自《億童科學素養盒》

第1級第3冊《認識生命》

2生命的過程:重視生命的價值

在生命的旅途中,很多人會問,我們活著到底是為什麼?對於這個經典的哲學命題,相信很多爸爸媽媽自己都無法解釋清楚,這也確實是一個因人而異的話題。

小編覺得,家長至少要教孩子以下幾點:

幫孩子全面認識自己

請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既有著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短處,最重要的是要能正確認識自己,並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是實現自我生命價值的重要原則。

鼓勵孩子追尋夢想

尊重和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不過分要求孩子去接觸他不喜歡的事物,當孩子有了最初的夢想輪廓時,找機會帶孩子深入地了解、行動、實踐,別讓孩子留下悔恨和遺憾。

教孩子珍惜點滴的美好

生命的精彩不隻在於轟轟烈烈追尋夢想的過程,也可能是身後家人、師長、親友的一點一滴的溫暖與關愛,隻有珍惜和感恩當下的每一刻,才能讓生命迸發出更多的激情與活力。

3生命的結束:直視生命的終結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國外的做法:在英國,從2003年開始,已有550所幼兒園開始進行『死亡教育』,但都是從身邊的寵物、動物來導入,比如童話故事中的大象、飼養的小貓的死亡等等,而不是猛然將孩子推入到父母老去、死亡的場景之中,讓孩子在極短的時間內受到巨大心理沖擊。

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我們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

◆ 0-4歲的孩子,我們可以用比喻的手法,告訴孩子:玩具壞了,沒法恢復了,就是死亡。

◆ 4-7歲的孩子,告訴TA《親友、寵物、植物等》真正的死亡原因,讓TA明白死亡可能與危險有關,並及時做好安全教育,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 7-13歲的孩子,帶TA去自然博物館、科技館,從科學的角度了解人生老病死的過程和規律。

喬佈斯曾說:『死的意義就在於讓我們知道生的可貴。

一個人隻有在認識到自己是有死的時候,才會開始思考生命,不再沉溺於享樂、懶散、世俗,不再沉溺於金錢、物質、名位,然後積極地去籌劃與實踐美麗人生』

最後,小編希望今天的生命教育課,也能帶給大家一些啟發,能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永葆對生命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