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7小時,2019年就要結束了。
回顧這一年,教育界湧現出不少金句和動人的故事。
關於孩子,關於教師,關於學校,關於教育的未來,都有哪些話發人深省、值得被銘記的呢?一起來品讀吧!
馬雲
『要把每個孩子培養成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學習的機器』
在華東師范大學舉行的第14屆國際校長聯盟大會上,阿裡巴巴合夥人、馬雲公益基金會創辦人馬雲作為『不忘初心的師范生』,發表了近一小時的主旨演講,演講中,他提到:
工業時代的教育,講究的是標準化、規模化,不一樣的孩子用的都是統一的方法;未來的教育必須講究個性化、特色化。
上課不一樣,方法不一樣,評價體系也不一樣。
教育肯定不能失去考試,但是考試到底考什麼,值得研究。
希望在我們中國和全世界,所有學校都應該是不一樣的,每個孩子是不一樣的,中國教育講究因人施教,這是我們追求的方向。
學校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動物園,而不是養雞場,所有動物都一樣。
要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要把每個孩子培養成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學習的機器,否則他們未來無法和機器去競爭。
過去把人變成機器;未來把機器變成人;最終是人更像人,機器更像機器。
李希貴
『教育就是幫助孩子認識獨一無二的自己』
近日,北京十一學校總校校長李希貴與『得到APP』的四十多位老師進行交流,他說:在我們看來,其實學校和教育無非就幹這麼一件事——幫助孩子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認識一個獨一無二的自己。
通過學會選擇和放棄,來真正明晰自己的職業目標和人生目標,在這個過程裡邊裝配動力,安上剎車。
有了這樣的過程之後,我相信一個孩子在學校裡學多少東西這事兒反而沒那麼重要,因為學習會是他一生的事兒。
成功者必然各有特點,但是有一個特點是一樣的,那就是他們離開學校之後,始終願意學習,然後不斷自我成長,接受新的事物。
李鎮西
『常常想兩個問題:第一,假如我是孩子;第二,假如是我的孩子』
在一場論壇上,面對4500名校長和局長,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語文特級教師李鎮西做了題為《走近蘇霍姆林斯基》的演講。
他提到教師應有學生立場:
『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
我經常說,什麼叫『學生立場』?什麼叫『兒童視角』?這就是。
當老師容易嗎?不容易——得人格高尚,學識淵博,素養全面……多難;但是又很容易,為什麼?
常常想兩個問題:第一,假如我是孩子;第二,假如是我的孩子。
經常想想這兩點,沒有當不好老師的。
張俊
『我認為我們教育的原點就是兒童』
在2019年HOPE幼教創新大會上,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南京市鶴琴幼兒園園長張俊教授以《回歸生活、回到兒童的『活教育』實踐》為名,作主題發言:
我覺得我的老師不需要那麼多的名詞概念,這個話那個理論,我經常問她們的問題就是:你覺得幼兒教育的原點是什麼,這是我們思考問題的出發點,當然這個問題也沒有標準答案。
可是我們老師經常所願意回答的就是:我認為我們教育的原點就是兒童。
我聽到這個答案很開心。
所以對於教師來說,我們更需要的是思考:究竟我們教育的邏輯起點在哪裡,我們的初心、我們的終點應該指向的是什麼。
不管你在做什麼,你要去思考兒童在哪裡,我們有沒有看到兒童,我們看到了兒童我們就看到了課程的起點,看到了孩子的主動性。
真的不必去安排孩子做什麼,而是你要讓孩子他內心有他自己想做的事情,我覺得這才是最重要的。
陳曉婷
『生活是一個接受自己,欣賞自己,喜歡自己的過程』
90後單眼女教師陳曉婷出生在粵西農村,9歲那年,她的右眼球因腫瘤被迫手術摘除。
陳曉婷說,不認識我的人看到我的話會覺得很驚訝,甚至有點恐怖。
其實生活是一個接受自己,欣賞自己,喜歡自己的過程。
就算身體上會有一些小缺陷,但是我們隻有接受自己才能夠活得精彩一點。
2016年,大三的陳曉婷主動報名,回到家鄉的山區小學支教。
陳曉婷說,這是她教師生涯最美好的開端。
孩子們的笑容、一動一靜、喜怒哀樂,在她看來都是最真實、最珍貴的財富。
陳曉婷說,要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很多美好的東西值得我們追求。
不要揪在這個點上,要把自己先放開。
『雖然有著一點小缺陷,但依然會熱愛生活的小女生』——陳曉婷這樣形容自己。
一位高三學生家長
『人生很長,不必慌張』
2019年年中,華中師大一附中一位高三家長的演講火了。
在一場家庭教育研討會上,這位家長分享了三個小故事,『關於說話』『關於成績』『關於犯錯』,她分享了自己的教育心得:
好的家長,不是要給孩子創造一個無菌的環境,而是讓他學會在復雜的環境裡自我成長。
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而是要千錘百煉反復打磨。
好的孩子,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而是要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
好的成績,不是試卷上的那個阿拉伯數字,而是『厚德博雅、篤學敏行』的綜合反映。
人生很長,不必慌張。
你未長大,我要擔當。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
德國的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
『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建國70年以來,我們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的政策利好指向教育,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投身教育,越來越多的老師和父母開始反思教育,相信未來,我們的孩子會在更多的鼓勵與支持中,找到真實的自我,實現追夢的人生。
2019,已然逝去,2020,正在朝我們徐徐走來。
新的一年,我們滿懷期望,帶著勇氣和力量繼續前行!
新的一年,我們和孩子一起學習、共同進步,為更美好的明天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