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全國兩會正如火如荼地召開,關於家庭教育又有哪些聲音呢?一起來看看吧~
『加快家庭教育立法,是從源頭保障家庭教育切實發揮教育和價值引領功能的一項必要行動』在本次兩會中,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第二中學校長庹慶明建議,家庭教育盡快立法,提升家庭教育地位、明確家庭教育核心內容、規范家庭教育行為,從制度層面推進解決家庭教育面臨的突出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洪宇也表示,希望通過制定家庭教育法,使家庭教育專業化、系統化、社會化。
2018年兩會,全國婦聯就呼籲將家庭教育法列入五年立法規劃;2019年兩會,民進中央再次呼籲家庭教育立法。
身為父母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就會白紙黑字寫在法條裡。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開始
家庭教育立法之所以頗受關注,或多或少跟當下一些家長不重視家庭教育,把教育的責任都推給學校、推給老師有點關系。
我有一位當幼師的朋友,她跟我吐槽說,有的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總會說『孩子就拜托老師了』,言下之意就是說『我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交給老師,老師就要全權負責了』,把老師當成孩子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大管家』,自己甩手不管,但如果孩子在幼兒園出了一些小狀況,又馬上問責老師。
這位幼師朋友說的情況,很多老師都會遇到。
把孩子交給幼兒園,自己當起了甩手掌櫃,這種做法對嗎?
答案不言而喻。
從孩子生下來,一直到他走向社會的整個成長階段,拿出足夠的時間來陪伴孩子,給予孩子友善和關愛,這是父母的責任,也是孩子的基本需求。
但遺憾的是,很多父母由於自身工作等原因,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其他方面,而不是家庭教育上。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那些享有父母高質量陪伴的孩子是怎樣的呢?
寒門逆襲的哈佛博士何江,在節目《兒行千裡》裡,講述了自己的成長經歷。
△ 哈佛大學優秀畢業生代表何江作畢業演講
他出生在湖南寧鄉一個農民家庭,父母文化教育水平一個高中畢業,一個小學畢業,但從何江記事起,父母就會跟他強調知識的力量。
與村裡其他農戶明顯不同的是,雖然家裡經濟條件一般,但何江的父母卻有個堅定的信念——寧願在家喂豬也不外出打工,每天堅持閱讀,堅決不打牌,因為這兩個堅持,何江和弟弟沒有像老家很多小夥伴一樣成為 『留守兒童』。
何江印象最深的是,無論白天農活兒幹得多累、多苦,父親何畢成都會在睡前給自己和弟弟講故事。
母親也不似村裡的婦女們常常聚在一起閑聊,更多的時候是陪著兩個孩子學習,並且也真的是在學習,她要求兩個兒子把課堂知識講給自己聽,遇到不懂的還會和兩個孩子討論。
何江說,正是家庭在自己成長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滋潤,他才能一直堅持自己的夢想。
否則,他現在大概就和村裡的小夥伴一樣,就是一個漂泊在外的打工仔。
是的,父母的言行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父母的言行裡,也藏著一個孩子未來的模樣。
陳寶生部長也表示:『家庭教育的重點是通過言傳身教給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課』
孩子就像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映射著父母的一言一行。
你怎樣,你的孩子就怎樣。
父母和子女之間,最好的陪伴方式就是牽著彼此的手,不斷學習,豐盈人生,彼此都成為更好的自己。
家長和老師一起並肩作戰
想把孩子教育好,僅僅依靠家長一方的力量仍然是不夠的,幼兒園、學校的引導,老師的教養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位資深的幼兒園老師曾說:『家長與學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會成功』最好的教育關系應是:家長支持老師,老師配合家長,老師與家長共同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家長和老師在一起並肩『作戰』,不是一加一等於二,而是一橫一豎結合在一起,給孩子十倍、百倍的力量,幫助他成長。
『教育』二字,包含著『教』與『育』,老師和家長都同時承擔著既要教授知識,又要養育孩子的責任。
不管何時,老師和家長的目標與使命始終是相同的,那就是共同培育好孩子。
孩子的教育一生隻有一次,沒有辦法撤回,也沒有辦法重來,更何況3-6歲正是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與學習習慣的關鍵期。
隻有家長真正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老師一起『並肩前行』,形成『家園合力』,孩子才能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編輯整理自中國教育報、教子無憂家庭教育公眾號、新浪微博等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