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楊爍和兒子參加了一檔親子節目,其教育方式立刻沖上熱搜,引發網友熱議。
楊爍兒子——七歲的楊雨辰從一出場就被圈粉無數,不僅顏值高,懂禮貌,還是一個十足的小暖男。
但在楊爍眼中,似乎對兒子事事都不滿意。
下車時,楊雨辰沒有按照父親的要求,走路走錯了方向,他立刻黑臉大吼:『我從哪邊走的?走回去!』
步行去房子的路上,楊爍又對兒子走路姿勢不滿意了,教訓道:『走路不會走嗎?腳尖沖前!重走一遍!』
沒想到楊爍還是各種不滿意,看孩子哪哪都有問題:『包背好了嗎?衣服能拉好嗎?』
選房子環節裡,楊雨辰選擇了5號,沒想到需要走很遠才能到,楊爍卻諷刺孩子選差了,孩子被說哭委屈地說下次不選5號了,選1號。
他說,下次1號最遠。
去往海拔最高的5號房時,兒子因為缺氧和體力不支喘氣,攝像師提醒出於安全可能要抱一下,楊爍直接說:『我不管,他自己選的,自己承擔』邊說還要邊嚇唬孩子:『你能不能走快點?不能的話,我讓你跑到村口再跑回來!』
連一向以嚴厲著稱的爸爸陳小春都感慨道:『他《楊爍》未免有點太兇了,有點像軍訓』
看完這些片段,網友們非常心疼楊雨辰,因為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壓抑和無助。
在采訪中,楊爍一再強調自己的立場:希望通過一種嚴苛的教育,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遇事處理能力。
這像極了中國式父母:打著『為你好』的旗號,無所不用其極地鞭策、打擊自己的孩子,企圖用這種『挫折教育』來讓孩子變得強大。
『這點小事就哭,怎麼這麼沒出息』
『你看看人家XX,你要是有他一半好我就知足了!』
『這你都不會,我怎麼生出你這麼笨的孩子!』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些話,不可否認,父母的初衷是好的,希望孩子以後可以有能力面對人生中的困境,但這就是我們希望孩子經歷的挫折教育嗎?答案無疑是否定的。
挫折教育的誤區
挫折教育是孩子面對未來人生的一項重要能力,但是很多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時陷入了誤區:
誤區一:打擊教育=挫折教育
每個家長都期待自己的孩子勇敢堅強,於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打擊孩子,希望孩子能變得堅毅、剛強,但是這樣過度的打擊,隻會造成”習得性無助”,讓孩子覺得自己不管付出多少努力,都達不到父母的要求,幹脆就放棄努力,自暴自棄。
據統計,中國目前中小學生存在的心理疾患中,30%左右是源於年幼時經歷的挫折和打擊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孩子在經歷挫折時常會產生比較消極的情緒和抵觸心理。
誤區二:隻讓孩子經歷挫折而無教育
可能家長會覺得只要孩子經歷過越多的挫折,他們的抗挫能力就會越強悍。
所以隻是純粹地讓孩子經歷挫折,卻從來不陪孩子一起總結和反思,而是讓他們自己去領悟其中的道理,但孩子的閱歷和經驗有限,往往達不到挫折教育的目的。
誤區三:讓孩子獨自承擔後果
當孩子遇到問題或困難時,有些家長把過錯推給孩子,讓他獨自面對,”我就說了吧,要聽我的,你看失敗了吧,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算了算了,就這樣吧,你就是這個智商了。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父母不從根本上幫孩子找原因解決,還冷嘲熱諷,隻會讓孩子變得悲觀、自卑和無助。
什麼是真正的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不是打擊和否定,而是孩子遇到挫折時,給與鼓勵和建議,幫助孩子積極解決問題,跨越困難,培養孩子直面挫折的堅強品質。
1
真正的挫折教育
是引導孩子用積極的策略解決問題
每次錯誤都是培養孩子解決問題能力的好機會,當孩子經歷失敗後,家長需要客觀看待。
如果孩子現有的水平可以自己獨立解決問題,那麼家長可以給孩子提供看問題的不同角度,讓孩子變通思路,嘗試其他的解決方式。
如果孩子現有的水平不能獨立解決問題,家長可以給孩子一些支持,讓孩子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當孩子獲得成功後,家長應及時肯定孩子在解決問題中付出的努力,讓孩子獲得成功的體驗。
2
真正的挫折教育
是讓孩子認識到失敗是人生的一部分
對於孩子來說,需要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挫折觀』——失敗和犯錯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未來的人生少一些悲哀氣氛,多一些壯麗色彩,就要讓孩子早點懂得挫折是人生的常態。
這樣,當挫折到來時,孩子才會從容面對,而不是無奈逃避。
3
真正的挫折教育,
重在幫助孩子設定階梯目標
不要給孩子制定遙不可及的目標,讓他在奮鬥的路上頻頻受挫,而是要將目標設成不同的階段,讓孩子逐步達成目標,並以鼓勵為主,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能夠自信地迎接一個又一個的挑戰。
比如:這次表現比上次好多了,寶寶進步很大,我相信下次肯定會更好的。
4
真正的挫折教育
是家長在生活中放棄『功利心』
很多時候,孩子承受不了挫折的原因,是來自於家長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導向。
挫敗感重的家長,會因為很小的事情感覺情緒崩潰,覺得孩子無藥可救,乃至放棄孩子,而家長的情緒勢必也會影響到孩子。
因此家長更應放棄所謂的『功利心』,和孩子一起成長。
心理學家武志紅在《家為何會傷人》裡曾說,孩子的挫折教育不是不需要,而是不能額外和附加,否則就會演變成傷害。
所以,當孩子遇到困難時,請用力擁抱他,並堅定地說,無論如何,我永遠都是你最堅強的後盾。
如此,才能擁有一個內心強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