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家庭教育怎麼重視都不為過(轉發)。《網路文章》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白巖松在回答網友提問時提到,『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草案中,有這樣一句話,探索實施父母育兒假』白巖松說,希望這個提案可以上熱搜,並期待父母育兒假實施速度能更快一些。

作為央視名嘴,白巖松一直特別關注家庭教育,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同時,他也經常發表關於家庭教育的犀利評論,直戳家庭教育痛點,呼籲家長正視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以下素材整理於他曾參加的演講及訪談節目,內容有刪減,一起來看看他對家庭教育有哪些觀點和建議!

中國的教育,最值得吐槽的是家長

我總覺得天天在家打麻將的父母是很難教會孩子讀書的,我認為在中國的教育裡面,首先最值得吐槽和抱怨的是家長,而不是社會與學校。

我們生活中有多少的父母還處於進步的過程中?很多家長總是在抱怨孩子不夠進步,然後把責任說成是社會問題、是教育問題,其實這種抱怨裡面相當大的比例還藏著推卸自己責任的部分。

絕不是生理上當了父母,就天然是合格的父母,父母是需要終身學習的。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所承擔的責任起碼占51%,不要總是抱怨別人,得先改變自己。

兒子是我生命中的主角,我與他的母親不負責編寫他的劇本,隻想做一個稱職的觀眾和欣賞者。

人生不是競技場,不要爭第一

北京中考成績公佈後,很快,我就知道自己兒子的成績『是個高分』。

我松了一口氣,不僅因為兒子『考得好』,更在於『沒考得太好』。

中考前,我和孩子開過一個玩笑,『你要是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我跟你急,你要是考了第一,就跟你斷絕父子關系』

我曾給孩子寄出了一封『人生郵件』,郵件中特別強調『不爭第一』。

『人生不是競技,不必把撞線當成最大的光榮。

當了第一的人也許是脆弱的,眾人之上的滋味嘗盡,如再有下落,感受的可能就是悲涼,於是,就將永遠向前。

站在第一位置的人不一定是勝者,每一次第一總是一時的風光,卻賭不來一世的順暢』

爭第一的人,眼睛總是盯著對手,為了得到第一,也許很多不善良的手段都會派上用場。

也許,每一個戰役,你都贏了,但夜深人靜,一個又一個傷口,會讓自己觸目驚心。

何必把爭來的第一當成生命的獎杯?我們每一個人,隻不過是和自己賽跑的人。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言而教』

外界通常對我有一個誤解,就是作為一個全國人民都熟知的『國臉』,我應該不是一個好父親,『他那麼忙,哪來時間陪孩子,又拿什麼影響孩子?』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言之教』,是父母身體力行的影響。

比如:我是阿根廷隊的球迷,我和妻子在家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除了看足球比賽我們很少看電視,我從來沒有引導孩子喜歡哪一支球隊,也沒有說過你要喜歡看書等。

現在我的孩子是阿根廷隊的球迷,他從來不看電子書,房間裡堆滿了紙質書。

比如,我家裡住頂層,每到晚上坐電梯回家。

上了頂層後,我都會摁下『1層』,讓電梯下去。

因為晚上的大多數人都是回家,如此方便其他回家的人,縮短等待時間。

後來我發現,以後每晚回家,孩子非常自然地也有了這個習慣,而我從未跟孩子說過『你該怎麼怎麼做』的話。

不要用標準答案限制孩子

童年時的一個遊戲,曾經深深影響了我。

記得有一個學期,作為數學老師的舅舅一直在和我玩一個遊戲,他每天給我一個幾何圖形,他畫完第一條輔助線後,便讓我畫第二條。

一般情況下,一道題只要畫出一條輔助線,就算解答完了,可以得滿分了,但實際上有好幾條輔助線都可以解開這道題。

直到很多年後,當我被人誇贊有很多不一樣的想法時,我才意識到是舅舅的遊戲改變了我的思維,那就是不要給孩子一個標準答案。

我們的教育總是告訴孩子一個標準答案就算結束了,這使得孩子的好奇心都被扼殺了。

那麼,他們長大以後如何成為創新人才?數學需要有標準答案,但是我們的詩歌、作文、電影、音樂、美術等為什麼也必須使用一種框定的答案呢?

有一次活動彩排的時候,我采訪一位『孝心少年』,問他:『你家裡經濟條件不好,但是你們姐弟兩個為什麼都要學跳國標舞?』

他說:『一是可以鍛煉節奏感,二是可以掙錢貼補家裡』這樣的回答多麼樸素真實啊!

但是後來我再問他,回答就變成了老師所指導的標準答案——『跳舞讓我們感受到藝術的美』。

不要再以那些所謂正確的答案限制孩子,讓他們從此進入一個封閉的箱體。

孩子們有很多想象、很多好奇,我們要激活他們的好奇。

幸好舅舅在我童年的時候,給了我不隻有標準答案的遊戲,讓我知道很多問題在第一個答案就停止了,那是『人雲亦雲』;但是你尋找第二個甚至第三個答案的過程才更有趣味、更有創造力。

因此,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思維,在小學的時候就應該讓孩子知道:很多事情不止一個答案,哪怕你錯了,也是發現了一個新的思考問題的角度。

未來的優秀與創造,可能就在最初某個轉換了角度的錯誤答案中。

相信閱讀的力量

我母親是一個老師,這成為一個巨大的優勢。

我一生中最感謝的一本書是《新華字典》,因為我識字了。

識字了之後,對一個寂寞饑餓的孩子來說,圖書是你唯一的糧食。

我們那個小地方有兩個圖書館,我母親因為是教師,所以會有兩個閱覽證。

我感謝這兩個閱覽證,因為一個閱覽證對於我來說是不夠用的,我的書越讀越多,然後我要拿著這兩個閱覽證交替地去借書。

我年幼的時候以為世界就這麼大,我的世界已經足夠大了,草原夠遼闊了。

但是,正是在讀過了太多的書裡頭,你慢慢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的,所以我的確覺得,是圖書為我創造了全新的世界。

我覺得我非常感謝閱讀,因為閱讀為我的生命種下了那麼多可以生根開花的種子,讓我成為了今天的我。

更重要的是,讓我成為了不是我所厭倦和討厭的那一個我,我覺得這太重要了。

——文章內容參考中國教育報、白巖松在『GES2018未來教育大會』上的演講《教育與更全面的人》;封面圖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什麼是家庭教育?什麼是科學的家庭教育?相信白巖松老師的一番見解能給各位家長帶來啟發。

小編非常認同他的一個觀點是,孩子的成長父母承擔的職責起碼占51%,要求孩子進步,父母首先要成長改變。

但養育孩子是一件專業的事情,沒有人天生會做父母,這是一項需要不斷學習才能勝任的工作,趕快點擊下方小程序,和40萬父母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