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段視頻引起不少人既憤怒有無奈,唏噓而感慨。
話說,在8月24日,陜西西安一街頭,一男子暴打自己母親,結果有旁人看不慣,出手教訓了小夥。
而接下來,這位挨打的母親表現讓人無語。
小夥的母親驚慌失措,哭喊著又開始阻攔別人教訓自己的孩子,母親請求說:別打他《兒子》!
新聞中的母子關系令人唏噓!
當新生命呱呱墜地、降生人間之時,善良、天真的人們總會祝福嬰兒的一生吉祥如意,嬰兒的母親更是對自己的骨肉傾註了無限的希望,甚至在孩子尚未誕生時就已為他由裡到外、從小到老設計了一生的美好前景。
然而幻想終究隻是幻想,事事並非盡如人意。
同樣的家庭環境
孩子性格為何各不相同?
我們可以觀察:同一父母、同一家庭環境,但孩子卻性格各異:有的仁慈,有的殘忍,有的堅強,有的懦弱,有的開放,有的保守……
這些個性在幼年時期、接受教育之前,就已經開始顯現。
在興趣愛好、舉止言行方面也無不如此。
是誰賦予每個幼兒與生俱來的個性呢?
佛在《百業經》中說:『因為行持不善業的串習力,會延續於後世,也會依不善的業,而轉生作不善者』
當然,若行持善業,結果是相反的。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延續著過去世的習氣,習氣堅固難移的就稱為性格。
所以一舉一動、一念一行都不會無緣無故地產生,都是在以往業習的推動之下而作的。
父母全心為孩子
為何還是會關系破裂?
很多父母,都希望家裡有乖乖女、聽話兒。
為兒女設計好『人生線路圖』,希望兒女一步一步走下去,讀意向中的大學,有喜歡的專業。
兒女畢業後,走上社會,在哪一座城市安家,要在什麼年紀結婚,收入如何分配……一系列的行動,都在父母的指揮下進行。
看看我們身邊,很多父母,在兒女剛剛出生,甚至還沒有出生,就買了房子、準備彩禮錢、創業的啟動資金。
父母為了兒女,真的操碎了心。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越是父母想要得到的,越是得不到,中國父母的現狀是不懂教育,多數父母都在物質上養孩子,而非教育孩子。
每個孩子都天性不同,普適的教育並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孩子,有的孩子成績好,有的孩子成績差,這跟教育方法有著極大關聯,孩子需要適合自己的教育之道。
來普明,跟真懂教育的人學教育,讓孩子接受到真正的教育,從此刻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