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教育學家尼爾森博士曾說道: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時常感到痛苦,那麼可能是方法用錯了』
對於孩子的養育這件事,是公認的『辛苦活』,尤其是教育男孩子。
今天又是被兒子『氣壞』的一天。
給大家引以為戒,做個參考。
我在孩子的教育上『過猛用力』的三方面:
一、給孩子提要求時,避免帶著情緒
當一個男孩在徘徊於某個階段時,他必定會讓給他提『無理要求』的對方處於痛苦中。
不僅會反抗是『全力以赴』的反抗,而且會左耳進右耳出地對待你提出的問題,漸行漸遠地徘徊在更遠的地方。
我以前時常會帶著情緒地與兒子『交流』,每一次都是互相傷害,沒有任何的意義可言。
他並不會因為你帶著情緒,而遷就你滿足你的條件。
二、請尊他自己的節奏進行
某次開學之際,班主任要求及時地進行教育平臺個人資料的上傳工作,開始時兒子曾信誓旦旦表示會在第二天完成,可我一第就是四天。
順理成章,他成為了班裡最後一名完成任務的,但是並沒有超出時間限制。
在這期間,我曾有反復地催促了他4次,他依舊無動於衷。
到後來,我才知道其中的原因,是由於材料未齊全才遲遲未能上傳,他有和同學交流,卻沒有選擇和我解釋其中的難題。
後來我明白,家長的催促並起不到加快進度的作用,隻能引起孩子的反感,增加急躁。
應該遵循他們自己的做事節奏,不必事事要先於他人。
三、拒絕對孩子的隱私有侵犯心理
其實與青少年在一起生活就如同與癮君子或『前任』生活一般,他們清醒、整潔隻有兩三天。
過於地靠近,就是在侵犯他人的隱私。
母親總是會對兒子的生活習慣有意見,例如堆積的垃圾,而他們自己卻並不覺得有什麼毛病,如果這時,你自作多錢的幫他們及時扔掉垃圾,並不會得到他們的感謝,甚至會遭來責怪,引來他們的不滿與憤怒。
有時候不應該直接去幫他們做,應該解釋,給予建議,這樣的行動才會給他們感覺有被尊重。
青少年時期的孩子需要的是尊重、理解與憐憫,最厭煩的就是說教。
他們是孩子到成年的過渡,需要更多的是持續、穩定且理性的回應,是父母的陪伴和耐心。
自從我對自我的教育行為進行反思之後,自己復盤這與與兒子起摩擦的一切,我便意識到自己的不當行為,及時改進之後,便緩和了與兒子間的親密關系。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學習,請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在育兒的路上,我們都是新手,如何更好照顧孩子,可以關注我,和我一起探討育兒路上那些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