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家風不好,再好的教育都是徒勞。《網路文章》

作者 | 樊登讀書 · 桃花月球

主播 |樊登讀書 · 賞新晴

✎ 解讀預告

遇見 · 在書中遇見未知的自己。

各位書友晚上好,歡迎來到由樊登讀書出品的讀好書欄目《遇見》

好的家風,是孩子一生的富足和底氣。

今天給大家解讀國內左宗棠研究領軍人物徐志頻所著《教子也煩惱: 左宗棠的23封家書》

這是一本字字珠璣的『育兒典范』。

『我的孩子我管不好,我控制不了他……』

最近一則孩子『高鐵吵鬧,父母狂懟乘客』的視頻火遍網絡。

視頻中,高鐵上的孩子行為不當,父母聲稱無力制止,讓人大跌眼鏡,也由此引發了一場家庭教育的反思。

有人主張嚴管,有人提議溫情教育,雞娃內卷,致使很多家庭深陷『控制』和『反控制』的漩渦,對『教育方法的把握』迷茫了……

但在兩百多年前,有一位父親常年在外征戰,回家次數屈指可數,卻用書信溝通的方式和孩子談品德、談學業、談未來,讓家中的8個子女俱成才。

他就是左宗棠。

國內左宗棠研究領軍人物徐志頻老師,就在他所著的《教子也煩惱:左宗棠的23封家書》一書中,擇取了左宗棠寫給子女的23封珍貴家書。

如果你也常常陷入育兒焦慮,不妨來讀讀他的育兒心得。

給孩子立規矩,打好人生底色

人格的底色,便是良好教育的底色。

左宗棠認為,教育孩子首先要幫他們打好人格基礎。

左宗棠長年征戰在外,沒有條件日日耳提命面,給孩子們講道理。

於是在離家之時,他寫了一份『讀書守則』,給孩子們立下了規矩。

這份『守則』中,左宗棠從兩個方面作了規定。

第一個方面,做人。

左宗堂認為,人生第一要緊的事就是要學會做人,他認為『立品當如山有嶽,持身要比玉無瑕』。

做人如何學?

道理全在『四書五經』裡。

他告訴孩子們要認真學習,跟著老師把這些做人的規矩理清楚。

比如,兄弟姐妹團結有愛,幫助母親分憂,把讀書當正事等等。

而且,他還經常寫信詢問學習進度。

長子左孝威6歲的時候,左宗棠就給兒子寫信,問有沒有學《小學》,勉勵他在基本的個人修養、社會道德、禮儀法度上下功夫。

第二方面,讀書。

他分享了自己的讀書經驗,認為讀書要三到:要眼到,一筆一畫看清楚;口到,一字一字念清楚;心到,邊讀邊想,不懂的不能放過,一點要查明白,搞清楚。

左宗棠深知小孩玩心很大,忘性大,就讓妻子周詒端把這份『讀書守則』貼在了孩子們學堂的墻壁上。

讓孩子們上課之前,先將守則念一遍,加深印象。

為人父母,愛孩子是本能,立規矩是責任。

在該立規矩的年齡,選擇了放縱孩子的天性,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盡量健全孩子人格,讓其在有價值的事情上多花費精力,才是正確的做法。

可能很多人還記得『熊孩子3分鐘橫穿馬路13次』的那次熱搜。

視頻中兩名男孩,在車來車往的馬路上嬉戲玩耍,反復多次。

有心人數了一下,最高頻的時候,3分鐘內兩個孩子竟來回橫穿馬路13次!

來往的車輛多次避讓,一名司機因為車速太快,剎車來不及把其中的一個小孩撞倒了。

大部分孩子喜歡自由,不喜歡家長幹預他們。

但有些毛病不能慣,有些做人做事的規則必須要讓孩子知道,不能一味放縱。

愛與規則並行才是最好的家教。

孩子最終走向的是社會,讓其遵守規則,引導其到一個正確的方向,終身努力,孩子才能茁壯成長。

讓孩子刻意練習,提升學習力

對於當下中國父母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焦慮孩子的學習。

一寫作業,家裡雞飛狗成了司空見慣的事。

是否有學習的能力,成了拉開了孩子距離的第一要素。

左宗棠一生,平叛太平天國,征剿捻軍,收復新疆,就與其學習能力強有關。

他深知自己的成功不是靠天資,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中,狠抓學習力。

他生怕孩子們形成紈絝之風,把學習能力丟下了,嚴格控制家中的花銷,把皇帝給的豐厚賞賜『捐出去』,告訴每個孩子,想靠啃老過日子不行,隻能自己打拼生活。

清醒的認知,決定了孩子們的努力方向。

左家的子女們,都跳出了舒適區,老老實實學習,沒有躺平。

左宗棠一有空,就手把手地教育子女。

他指出兒子們信件中的各種錯誤,比如字體寫的不太行,書寫格式不規矩。

他在信中糾正大兒子孝威說:『字體帶行,不用全書,不稱安稟,不自稱愚侄,詞意間並無敬慎之意』

孩子們看了,開始嚴格按照父親的要求,養成日課練習的習慣,堅持讀書、練字,養內心的浩然之氣。

這讓左宗棠的兒子們個個學習能力突出,專註自律,參加科舉,學習技能,在自己擅長的地方,努力有所成就。

比如,大兒子靠著苦讀,17歲就中舉,成為了湖南當時最年輕的舉人。

孩子人生最大的競爭能力就是學習力。

但大部分孩子不是天生就有學習能力,訓練孩子的自主學習力,需要家長引導。

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曾經做過一個實驗。

他讓一群學生直接記憶一些數字,記住的人很少。

但第二天對他們進行『有目的的訓練『後,記憶數字的數量卻增加了,這樣繼續讓學生們一個星期又一個星期的反復練習,他發現哪怕是一個普通的中學生,也有了記憶的超能力。

學習能力就是這樣有序刻意練習培養起來的。

父母重視了學習興趣、思維能力、科目積累、成長習慣等能力培養,改變的是孩子的一生。

和孩子共同進步,讓孩子發自內心的愛上學習,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

啟發孩子,運用自己學過的方法、知識去尋找答案,開闊孩子的思維;

養成日課習慣,累積知識,加強孩子的認知;

制定一些約束,讓孩子擁有自控力,堅定孩子的意志。

不打擾,不挫敗,不無端指責,讓孩子保持精神高度集中,循序漸進養成習慣,學習力就會提升。

當成長變成習慣,學習就成為日常。

尊重孩子興趣,幫其人生定位

左宗棠也非常重視素質教育。

在八股文為主流的時代,他不否定四書五經在考試中重要,但目光獨到,認為一個人未來能擔大任,八股文撐不起人生,還要發展個人的興趣愛好。

年青時代的左宗棠,喜歡研讀輿地學、農學,這些也讓其受益很大。

所以他從不逼孩子學習八股文,很尊重子女們的多興趣培養。

他經常說,時代改變了,這些實用性的學科才真正解決現實問題,在未來能派上大用場。

當時他征戰在外,聽說大兒子目標定位科舉,就寫信告訴他,早慧不如大器晚成。

生怕兒子一味迎合考試,而將實用的學問拋到了一邊。

反復叮囑孩子們不要著急考功名,多把功夫用在真正興趣上,別為了功名,耽誤了真正的學習。

他又怕兒子們看閑書,失了智趣,又寫了一封家書,說:『兒志在讀書,吾所深喜,然程子以‘玩物喪志’為嗜書不知要者戒,亦所當知』

意思是,孩子們興趣放在閱讀上很好,但消遣類的圖書一定慎重看,不要『玩書喪志』。

讀書人的最高境界應該是『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

成長中的孩子是通過父母看世界的。

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就是孩子解讀這世界的方式。

你如何解釋這個世界,孩子就擁有怎樣的世界。

上世紀三十年代,在美國的鄉村,一個叫阿姆斯特朗的小男孩,看著天上的月亮對父母說:『我想去月球』

面對這份異想天開,沒有嘲諷和打擊,母親肯定地回應說:『好啊,隻是你別忘了從月球上回來,回家吃晚飯』

從此以後,登上月球成了小男孩的夢想,在此後的數十年中都不曾放棄。

最終,在1969年的7月20號,男孩實成為了登上月球第一人。

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在成績上出類拔萃。

接受孩子的個性,才能讓孩子坦然成長,盯著成績,把考上大學當唯一目標,可能真的會廢掉一個天才。

讓孩子們從興趣點出發,確立一個一個的小目標,用他們能接受的方式加以鼓勵,才能幫他們實現想實現的人生。

撫養孩子,是終身的工程

左宗棠在給孩子們的書信中寫道:『爾年已漸長,讀書最為要事。

所貴讀書者,為能明事理。

學聖賢,不在科名一路。

如果是品學端優的君子,即不得科第亦自尊貴』

好父母懂得將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優良的學習、思考習慣,傳承給孩子。

在該給孩子建立規則的年齡,不放縱孩子天性;

在該給孩子人生規劃的年齡,懂得適時發現問題,讓其做出調整;

能夠把考試成績建立在充分尊重的基礎上,也能夠鼓勵孩子在自己真正有天分的地方發力,這才是有遠見的父母該有的姿態。

點個「在看」,且讓我們從左宗堂的書信中,去擷取這些智慧和經驗,用於我們自己的人生吧!

作者 | 桃花月球

主編 | 阿醫

排版 | 餘景

圖片 | 圖蟲創意

音樂 | 《空頂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