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歲教育要做些什麼?《網路文章》

現在,零歲教育開始受到很多人的關注。

爸爸媽媽從懷孕的時候就開始關注孩子的成長,生怕錯過了孩子的關鍵期。

但是如今各種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爸爸媽媽都不知道選擇哪一種,也不知道怎樣才能實施正確有效的零歲教育。

事實上,年輕的爸爸媽媽可以放輕松。

雖然,零歲教育對人的成長幫助很大,可是我們並非教育家,過度的緊張會讓我們變得手忙腳亂。

怎麼樣才可以讓教育變得簡單,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零歲教育

零歲教育,主要是從出生到1歲進行的教育,但我更傾向於『無限接近零歲的教育』這一說法。

因為胎兒還在媽媽肚子裡面的時候就能夠接受不同的信息,孩子出生後就已經有著不同的個性。

教育不是始於出生那一刻,懷孕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所以,零歲教育應該涵蓋出生之前(懷孕期間)和之後(1歲以前)的這一段時間。

零歲教育,教什麼

不可否認,很多爸爸媽媽想要進行早期教育無非是想讓寶寶變得更聰明。

的確,註重知識和技能的早期教育可以讓孩子的智力得到開發,許多名垂青史的人物也是這樣成長的,像是莫紮特,貝多芬。

可是,我們也應該知道,這些接受特別教育的孩子,雖然有著非常驚人成績,可是也會出現其他『並發症』。

這些才華橫溢的偉人,他們的人生既有常人所難以想象的豐富多彩和美滿幸福,也有著非常多的精神磨難。

以莫紮特為例,他身染重病,在父親死後,生活窘迫,最後在妄想和憂鬱中英華早逝。

貝多芬嗜酒成性,52歲得了黃疸,53歲吐血,4年後就離開了人世。

所以,單純的知識和技能的培養能夠造就天才,可是如果缺少心性和人品的培養,也無法獲得幸福。

因此,零歲教育不僅是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好智商,更重要的是培養良好的心性和人品,其實通俗地講就是『心靈教育』

孩子的『特殊能力』

說到心靈教育,很多人覺得它很空泛。

因為每個孩子都具有『類型認識』這種『特殊能力』。

爸爸媽媽可能會發現:寶寶才出生幾天就已經能夠辨別出媽媽的聲音,記住媽媽的樣子。

幼小的孩子還不認識字,有時候在看到”coca cola”的招牌時能說出那是可口可樂。

是不是覺得非常神奇?

主要是由於嬰兒和幼小的孩子都有著原封不動接受影像的『特殊能力』,孩子有著這方面的”特殊能力”是因為孩子和大人的認識方式是不一樣的。

嬰兒認識媽媽除了看媽媽的樣子,還能夠通過母親身上的氣味、聲音、摟抱方式和姿勢等綜合性的感受來得知。

成人看到『coca cola』的招牌時,是因為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然後一個個字母拼成一個單詞,而幼小的孩子是將招牌上的字體作為一個整體去看,知道這個樣子的東西就代表著『可口可樂”。

所以孩子是把事物看做一個整體的。

日本教育家井深大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類型教育理論』,『類型』一詞來自英文『pattern』,嬰兒通過『類型』在認識文字的同時還能夠認識無形的東西和抽象的事項。

比如,媽媽讓孩子說謝謝的時候,孩子是把『謝謝』所包含的禮貌行為、氛圍以及語言和表情等所有的內容作為一個類型去認識的。

如果爸爸媽媽能夠把這種類型認識的積累稱作教育的話,教育就會變得非常簡單。

讓寶寶從小學會愛

正因為孩子具有『類型認識』這種『特殊能力』,因此想要讓寶寶知道一件事物,隻需要展示在寶寶面前就可以了。

比方說愛,寶寶從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家人之間充滿愛意、互相關心、互相體諒;出生以後,爸爸媽媽對寶寶也非常好。

這樣,嬰兒就可以通過『類型認識』很容易地感受到家人的愛,雖然現在還不能十分理解,可是在以後學到這個字的時候,他就明白什麼叫做愛,並通過自己切身的感受去深深理解它。

這時候,他對愛的理解不僅僅是字面的抽象理解上,就變成了能力。

要是孩子的嬰兒階段沒有感受到愛,就算孩子長大了也很難真正理解『愛』。

讓寶寶成為像你那樣的人

爸爸媽媽都會想孩子以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對孩子會有期待。

但是,要讓這個期望變為現實,不能僅僅是靠說。

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人的能力、個性和愛好不是與生俱來的,如果孩子在一個充滿愛心的家庭,父母之間相互體諒、尊重老人,就算不特意去教孩子,孩子也會充滿愛心。

等嬰兒長大以後,父母的行為方式就會再現在孩子身上,孩子也會變成一個溫柔善解人意的人。

所以,要想孩子成為怎樣的人,自己要先做出榜樣。

締造獨一無二的零歲教育

你是不是還是有些迷茫?

我想答案已經很明顯。

每個爸爸媽媽都有著不一樣的性格,每個家庭都能給予孩子不同的類型,所以,只要用心出發,就能教育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