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媽說:
前幾天我遇到了一位激進的海淀式媽媽。
在和她聊天的一半時間內,我處於懵圈狀態,被各種雞娃圈『黑話』暴擊。
經過另一個媽媽的翻譯終於了解一二。
雙減沒有影響她們對雞娃的狂熱。
什麼輔導班從一年級抓起,以後形成習慣,沒有輔導班上就難受;什麼沒基礎不要緊,扔到尖子班幾天就會了,壓力就是最大的動力…讓我如鯁在喉。
了解我的媽媽都知道,我不是一個特別雞娃的媽媽,我給微信社群起的名字也是『不焦慮育娃群』,我希望孩子該玩玩、該學學,有享受生活的能力、也有奮鬥的能力。
關於這一點,我在最新發的一條視頻號裡也有分享過:
親眼看到海淀式媽媽把孩子擠壓到極限,真是很憂慮和無奈。
不可否認,也許的確有一部分孩子,是天生的牛娃,這樣的難度和強度,在他們能夠接受的范圍內的。
但對於絕大部分孩子來說,是痛苦和毀滅式的,不符合孩子成長規律的。
冬奧會剛結束的時候,很多人說谷愛凌媽媽是海淀式媽媽的天花板,海淀式媽媽培養不出世界冠軍,隻能培養出小鎮做題家。
雖然現在這個話題熱度消退了,但我一直很想和大家聊聊,我們普通媽媽能夠從中學到些什麼?
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教授,也是我的好朋友趙昱鯤的這篇文章寫出了我想說的話:對於孩子的未來,我們都不想輸,但過於功利的育兒態度,隻能培養出做題家,培養不出谷愛凌。
我們不見得能培養出一個世界冠軍,但能夠讓孩子將來有更充沛的內在動機,去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
文| 趙昱鯤
最近我晚上都帶孩子去打羽毛球,兒子約了一堆他的小夥伴,我則帶女兒在旁邊打著玩,大家都玩得很開心。
我也很得意,把它當成『為孩子創造高級的積極體驗』的例子跟朋友說,結果遇到的反饋卻很出乎意料。
一位媽媽問我:『你就讓他們瞎打嗎?
為什麼不給孩子請一個教練呢?
』
我說:『瞎打也很開心啊,再說了,過年也請不到教練』
她說:『出點錢肯定能請到的。
瞎打的話,一點技術上的長進都沒有,多浪費啊』
我說:『也沒浪費。
他們還是有點長進的,而且關鍵是玩得開心,對羽毛球有興趣了』
她說:『哦,那沒用的,長進肯定沒有教練帶得大。
一天兩個小時,他們打了一個寒假,幾十個小時呢,就光玩了,太浪費了!有這時間,請個教練,這寒假就沒白過啦』
我隻好閉嘴了。
其實以前我兒子也上過羽毛球課,但是可能當時那個老師比較傳統,太多強調技術動作,兒子上完一期之後,就再也不願意去了,對羽毛球也失去了興趣。
我覺得,在兒童階段,興趣還是比水平更重要,就沒有再逼他去。
這次,也是讓他們通過玩,來重新激發他對羽毛球的興趣。
更重要的是,孩子瞎玩有瞎玩的好處。
比如說,他們這撥小朋友裡,有個孩子球打得最好,性格也最要強。
他們人多,每次都是雙打,他會嫌搭檔打得不好,而讓搭檔縮在角落裡,由他滿場飛奔來一個人解決問題。
結果當然是遭到其他孩子的不滿。
後來,他被替換下場之後,其他孩子就都拒絕跟他搭檔,一致反對他再上場。
他隻好一個人在場邊悶悶不樂地對墻打球,我看得於心不忍,扔下女兒,跟他說:『要不要我們來一場?
』他又不肯,就守在場邊,等到大家都打完了,一起回家。
結果第二天他又來了,再看他的表現,就友好多了,不再球霸,其他小朋友也毫無問題地又接納了他,大家開開心心地繼續打球了。
這其實就是一次難得的『高級積極體驗』,無論是對於在被排擠後學到了尊重別人的他,還是對於其他聯合起來抵制球霸隨後又接納的小朋友。
這樣的經驗,是在有教練時無法學到的。
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推崇『非結構化遊戲』,就是沒有嚴格的規則,更多的是靠小朋友自己自發地創造、隨性的互動。
這是孩子學習社交的最好方法。
還有一位朋友的回應就更離譜了。
她說:『你這個如果是高級積極體驗,就應該你跟孩子自己去啊,為什麼還要帶上其他孩子呢?
他們是你孩子的競爭對手啊』
我驚住了,因為這些孩子一直是在一起玩的,我一直把他們當成是兒子的好朋友,從來沒有想到他們還能是競爭對手。
我說:『世界這麼大,我孩子肯定是跟其他同齡人競爭,沒有一億,也有一千萬,不一定是跟這幾個孩子競爭吧』
她說:『但是這幾個孩子的概率更大啊。
你想啊,你們這幾個孩子是同一個小學的,將來很可能也是同一個中學的。
要是將來這個學校就一個上清華的,取了那個孩子,就不會取你孩子了』
我說:『不對啊,比如北京一年取幾百個清華,我兒子是跟那幾百個人競爭,不見得就是這幾個。
再說了,我兒子多半也上不了清華,那就是跟其他幾千、幾萬個上985、211、一本、二本的人競爭,哪裡差這幾個!』
她說:『那不能這麼算。
不能一開始就瞄著985、211啊,肯定得按上清華的目標來規劃啊』
我隻好又閉嘴了。
這個周末帶孩子去滑雪。
兒子一上雪場就去放飛自我了,女兒是第一次,我全程陪著她。
就跟所有初學者一樣,她迅速就能往下滑了,但是很難掌握轉彎和剎車,一轉一剎就會摔跤。
為此,我讓她滑一會兒,體驗到一些快感和成就感,然後練練轉彎剎車,摔上幾跤之後,挫折感太強了,就繼續滑。
哪怕是摔跤,也要誇她比上次有進步,總是讓她開心地笑著爬起來。
後來旁邊來了一個小女孩,跟我女兒差不多大,水平也差不多,也是一個爸爸帶著,結果就全程聽他罵女兒了:『跟你說了,轉彎要外面的腳用力,你用力了嗎?
!』『內八字,你知道什麼叫內八字嗎?
!』
小女孩本來就滑得很艱難,被罵得更是情緒崩潰,又一次摔倒後,就躺在雪地上哇哇大哭,不肯起來了。
那個爸爸更生氣了,一把把她往起拽:『這也要哭!這雪地摔得又不疼!快起來!』
還好我女兒又進入了滑雪模式,一下子滑出去好遠,我終於不用聽他們雞飛狗跳了。
當然,這位父親不見得是海淀區的,這三位父母也不能完全代表海淀區父母。
不過我發現,雖然我在海淀區也呆了這麼久了,但是海淀區父母的強悍還是屢屢超過了我的想象。
直白地說,就是太功利了。
谷愛凌大紅之後,滿網都在談她的家庭教育,我沒有湊這個熱鬧,因為覺得她的成功裡的偶然因素很多,一方面是天賦、基因,一方面環境因素裡,除了家庭教育外,還包括學校、社區,以及運氣。
但是,她的一些方法還是值得借鑒的,不見得讓我們也培養出谷愛凌,但能夠也使自己的孩子將來有更充沛的內在動機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我對谷愛凌最欣賞的地方,並不是冬奧金牌、斯坦福學霸,而是她對生活的熱情、對每一件事情的投入。
這裡其中有一點關鍵的就是,她媽媽沒有那麼功利。
她媽媽並沒有強迫她學滑雪,反而是讓她多方探索各種興趣,最後是她自己決定主攻滑雪。
而她一旦從眾多興趣中選定了方向之後,就迸發出了巨大的動力,非常專註地在比別人更少的時間裡,取得了比別人更大的成就——雖然她一開始就沒有想要跟別人競爭。
反過來,如果什麼事情都那麼功利,心態就容易著急,一方面像第二個媽媽一樣,看誰都是競爭對手,太焦慮了,另一方面像那個爸爸一樣,對孩子過於嚴厲,最後會提前耗盡孩子的內在動機。
這樣的父母培養出來的,隻能是海淀黃莊裡的做題家,而不可能是谷愛凌。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