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大結局,不偏心的父母到底該什麼樣?《網路文章》

熱播劇《人世間》大結局了,周家父母養育了兩兒一女,裡面的故事實在是太真實了。

劇中,周父總是說做到了『一碗水端平』,但總會有被偏心的孩子。

大兒子周秉義,早早離開父母,上山下鄉當知青,沒有怎麼照顧過家人。

考上大學後,仕途平坦,深得周父的看重。

女兒周蓉,『光字片』出了名的漂亮,聰明而有理想。

不顧父母的反對,跑到了貴州的深山裡,是讓周父最牽掛的孩子。

小兒子周秉昆,一直守在父母身邊,照顧家裡,努力了一輩子,就想得到父親的青睞。

然而總是事與願違,父親出去拜年,提到考上北大的秉義和周蓉,總是贊不絕口,全然忘記了小兒子秉坤。

因為成績不好,他從小被拿來和哥哥姐姐作對比,自卑而怯懦。

工資多年不見漲,想辭職去更好的崗位,卻被父親一聲令下打消念頭;

火車站送別,也會輕易被父親幾句對比哥姐的話激怒……

如今,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出現了很多二胎家庭、多子女家庭。

父母偏心導致孩子叛逆、孩子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如何平衡孩子之間的關系等問題成為當下熱議。

前幾天有個學員媽媽說:『我們生了二胎,一向乖巧的老大就像是變了個人似的,總是發脾氣,我們怕虧欠了他,所以總是對他有求必應。

哪知他越來越變本加厲,稍不滿足就鬧脾氣』。

孩子如果處於青春期,叛逆情緒是常態化且正常的。

雖然青春期的孩子對於父母的依賴減弱,但仍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注與愛護。

其實,面對弟弟妹妹,孩子的心情是復雜的。

一方面,他們對這個小生命本身沒有敵意,可愛的嬰兒會激發孩子的保護欲;

另一方面,他們又對弟弟妹妹帶著敵意,嫉妒父母給與了他們更多關心和愛護,被忽視感也隨之產生。

這個時候,不偏心父母就顯得至關重要。

1

允許孩子發泄情緒,但不盲目嬌寵

首先,如果孩子哭鬧發脾氣,父母要『無條件接納』孩子的情緒,允許孩子有情緒,與其一味的讓孩子控制情緒,不如讓他學會管理情緒。

父母什麼也不用做,靜靜地等孩子哭鬧夠了,冷靜後再講道理。

其次,父母要停止盲目的嬌寵,不能孩子的什麼需求都滿足,對於不合理的要求要會拒絕。

不要因一時的愧疚心理,讓孩子受到過度養育。

否則將來面對學校和社會生活,自我效能會變低,抗挫折力很差。

2

不強制孩子『孔融讓梨』

一位中國的教學心理學家曾說:『二胎家庭最大的坑,就是讓老大學會‘孔融讓梨’

『你是哥哥/姐姐,應該讓著弟弟/妹妹』;

『我們是為了給你找個伴兒才生二胎的,你應該照顧弟弟/妹妹』。

這些話對孩子的殺傷力最大。

孔融讓梨的行為隻能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上,如果在二胎家庭中,老大處處被迫遷就老二,他會越來越不平衡,越來越不開心,更不願意和弟弟/妹妹和諧相處。

『讓梨』的背後是父母制定規則的缺失。

這不是教育,相反,是逃避教育的責任。

『讓』使孩子感到困惑,不敢面對自己的需要,被迫承受道德壓力。

3

父母切忌對比,不必刻意制造所謂的公平

父母經常會有意無意地將兩個孩子拿來做對比,這種對比或者偏愛,很容易將孩子劃分到兩個對立的陣營,讓孩子覺得心理不平衡,影響雙方關系。

小到孩子們小時候打架,不分青紅皂白就批評其中一方,大到養老和財產分配。

被寵愛的孩子覺得自己『就應該是被優待的』,一旦離開家庭才發現自己其實很普通。

而不被寵愛的孩子總是覺得更自卑、更敏感,容易變成討好型人格,總想著得到父母的肯定,長大後也隻會『報喜不報憂』,受了委屈也不會說。

實際上,無論父母如何努力地做到公平,孩子還是有可能感到心理不平衡,總覺得沒有被公平對待。

所以父母不必過於小心翼翼,刻意制造所謂的公平。

心理老師默薇說過:『公平,不僅僅是一視同仁,更重要的是區別對待。

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孩子天然的有自己的個性特征,不可能完全一樣。

父母與其給與孩子絕對的公平,還不如把注意力集中在教會孩子如何積極地面對不公平,以及吸引他們通過其他渠道尋找興趣。

成年人很容易在孩子的負面情緒中妥協。

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面,去體會當前環境所帶給孩子的壓力,去了解孩子內心的恐懼、害怕以及需要,給他們更多成長的機會。

媽心理開通了默薇老師的視頻號

趕緊關注起來啊!

你點的每一個「在看」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