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抑鬱症》學習中。
『夏,中度抑鬱,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緩,煩躁失眠,情感麻木,自我厭惡,有自殺傾向,病恥感強。
夏的母親性格強勢,習慣打壓式教育。
父親極端理性,對人生選擇的投入產出比執念很強。
夏高一的時候,覺得自己是一個負擔,在夜裡動不了,卻又睡不著,眼淚毫無知覺地流下來。
夏就想,自己也許不該存在吧。
夏每次想死的時候,就費勁寫信,寫到不想動或者不想死了為止。
信封上寫著:請勿開啟於夏生前。
母親隻是說,你該振作起來。
母親的態度讓夏覺得自己不配被愛:當夏對母親說自己心理有缺陷的時候,母親說你別胡說,你沒有,你不是,你可好了。
我的腦袋裡總是想著一了百了,也許是因為我對活著這件事太認真了吧』
這篇文章後醫生說:『當父母隻看重成績時,孩子會誤認為自己隻有成績好,才值得愛。
他們會將人生的意義全部寄托在分數上,一旦在這方面受挫,整個人就會陷入自我否定中,這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自我價值具有毀滅性的影響。
如果我們的孩子長大後沒有成為更好的一代,那繁衍後代還有什麼意義呢?
那麼更好的一代肯定不應該是在教育內卷中疲於奔命的人,而應該是擁有健全人格、健康體魄和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發光發熱的綜合型人才。
人生發展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而雞娃教育帶來的隻是階段性的短暫勝利,還是以犧牲孩子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為代價的。
孩子首先是一個鮮活獨特的生命,是一個應該被尊重的獨立個體,其次他才是你的孩子』
當國家實行雙減政策後,還有很多家長無法接受,還在想方設法地繼續雞娃icon。
《少年抑鬱症》這樣的好書,大概率隻會有心理疾病孩子的家長才會多加以關注吧。
正常孩子的家長,大概並不會多看一眼的,因為他們還在急於雞娃:上不了好初中,就上不了高中,就考不上大學,人生就全完蛋了。
可是事實上,又有誰能擁有免死金牌呢?
我希望這樣的好書,能被更大范圍的家長看到,特別是正常孩子的家長。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但防患於未然一定是最好最好的選擇。
那必竟事關一個個年輕到幼稚的生命,一個個家庭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