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名單中,有一位特殊的女孩。
她先天聽力喪失,卻憑借著自己的努力,考取了清華大學的博士生。
從無聲世界走來的她,用樂觀、努力和豁達,為自己的人生塗抹上了絢爛的色彩。
而一路陪伴她走來的,還有一對全心全意愛孩子的父母。
他們以身作則,用堅韌努力、勤思善學以及開明樂觀的品質,時刻感染著孩子,創造了醫學和人生的奇跡。
在他們身上,有太多閃亮的光點,值得我們去學習。
郴州女孩江夢南當選為2021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她全網刷屏,因為她書寫了一段璀璨的人生。
車水馬龍、人聲鼎沸、鼓樂喧天……這些形容聲音的詞所帶來感覺對普通人來說再熟悉不過。
可對於半歲就確診為『全聾』的江夢南來說,曾經卻是無比陌生和可怕。
但她憑借不懈努力,考入吉林大學,如今還是清華大學博士。
人生佈滿荊棘,她卻一直向陽而生。
完全喪失聽力的江夢南,在父母的幫助下,通過讀唇語學會了『聽』和『說』。
『父母安慰我,告訴我,聽不見是既定的事實,與其怨天尤人,還不如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這點。
』
『我從來沒有因為自己聽不見,就把自己看成了一個弱者。
我相信自己不會比別人差,我也相信事情可以做得很好。
』
正如現場主持人敬一丹用唇語,對江夢南說的一句話:
『我非常佩服你的爸爸媽媽』
在光榮的背後,父母才是默默支持,一路托舉孩子步入正軌的人。
1
讓女兒成為正常人
1992年,江夢南出生,趙長軍夫婦把詩意寄托在這個可愛的新生兒上,孩子依照民族習俗隨母姓,字則是取『歲月靜好,夢裡江南』之意。
可在孩子9個月時,被診斷為『極重度神經性耳聾』。
他們不想相信,也不願相信,跑去另一家醫院做檢查——希望再次破滅。
接受這件事,比想象中還要艱難。
江夢南3歲前,趙長軍夫婦每到周末或者假期就會帶著孩子去長沙、北京甚至更遠的地方求醫。
連醫生都不忍心他們這樣折騰,善意地勸說他們『孩子大點就送到特教學校,學手語吧』。
到底該讓自己的女兒早一點適應成為一個『聾啞人』,遠離主流社會,進入另一個生活圈子;還是讓孩子成為『正常人』,哪怕要經歷更多的奔波和曲折?
他們選擇了後者——『一定要讓女兒成為正常人』。
他們也選擇了讓自己和孩子都更艱難的一條路。
2
『媽媽』
那些年,趙長軍隻是希望,女兒在未來能有基本的生活能力。
但即便隻是這樣的期待,對於當時的江夢南來說,還是太難了——畢竟她連最基本的『爸爸、媽媽』,都還說不出來。
孩子1歲4個月時,夫妻二人又一次帶著她去北京看病,同樣地,又一次無功而返。
默默打包行李時,江夢南一不小心把球滾到了自己夠不到的地方。
『媽媽』,江夢南突然喊出了聲。
夫妻倆怔了許久,跑上去抱住了孩子,激動得說不出話,隻有一直流下來的眼淚。
女兒主動發聲的意識,把他們從不斷重復的失望中拯救出來,那束光終於開始照進來了。
確定了女兒可以發聲,也就可以正常說話的念頭後,趙長軍夫婦開始正式有系統地帶著孩子學說話。
一開始,他們每天抱著女兒,從從最簡單的音節開始,對著鏡子練習口型,教她如何擺放舌頭。
起初夢南隻會張口,但不會聲音。
夫妻倆就讓女兒摸著他們的喉嚨,感受聲帶振動,把她的手放在他們的嘴巴前,感受說話時的氣流。
『一個字,念一萬遍我能夠學會,父母都已經很開心了。
可能有一些口型非常像的音,花、瓜,就要把我的手,放在他們的嘴巴附近感受這些氣流。
花,有氣流,瓜,沒有。
需要很多遍的反饋,才可以慢慢練成這樣一個肌肉記憶』江夢南回憶』
江夢南的媽媽利用暑假到長沙學習聾兒言語康復技巧,也拿到了宜章縣第一張『言語康復師』證書。
江夢南的爸爸則買回了所有能買到的耳科和言語康復的書籍,日日苦讀。
最後自己整理出了一份《關於縣城內開設聾兒言語康復指導機構的可行性報告》,又一個人到郴州交給了市殘聯。
夢南逐漸學會了發聲,但她聽不到自己的聲音。
她需要記住每個音節、每個字的口型,以及舌頭的形狀和擺放位置。
這是一個不斷嘗試的過程,『每個字練習上千遍都是少的』,直到父母點頭。
趙長軍說這種方法很『蠢』,但他堅定,『蠢』也要『蠢』到最後。
夢南再大一點時,父母意識到他們的口音太重,開始讓女兒對著中央電視臺的新聞節目練習。
別人家的孩子都熱衷動畫片,夢南卻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新聞愛好者』——幾乎每天她都要拎著小板凳,坐在家裡那臺21寸的電視前,緊盯著播音員叔叔阿姨的嘴巴。
最多的時候,江夢南在一天至少要可以看三檔新聞節目,因為有字幕也有重播。
而這種集中的能力訓練,一直持續到夢南6歲前。
父母的堅持,給夢南插上了翱翔的翅膀。
除了吐字不太清晰外,她趕上了同齡小朋友的言語水平,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自己的年齡,但卻沒有一個正常小學肯接收她,以至於到了上學年齡,無學可上的夢南又多上了一年學前班。
『有一個場景我印象非常非常深刻,我的學前班跟我的小學,他們中間有一段臺階,小學在臺階上面,我的學前班在臺階下面。
我站在臺階上,看到其他同齡人都去順著臺階往上爬去讀小學,我自己順著臺階往下走,我當時在臺階上就哭了』
『父母安慰我,告訴我,聽不見是既定的事實,與其怨天尤人,還不如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這點。
』
好在,江夢南的能力最終得到了學校和老師的認可,她也終於進入了小學和小朋友們坐在同一個教室裡。
對江夢南來說,全程跟上老師的語速,幾乎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老師也不是每時每刻都面向她,所以隻靠上課聽老師講,很難理解消化全部的知識。
大部分時候,她都是靠看板書,然後自學趕進度。
笨鳥先飛早入林,小學四年級以前江夢南一直都是班上的前三名。
四年級暑假時,江夢南把五年級的課程學完。
通過學校測試後,她直接跳到了六年級。
進入六年級的班級時,有同學問她,『你是不是走錯教室啦?
』
『沒有,我就是來讀六年級的!』江夢南回憶那一刻,依舊自豪。
學習之外,江夢南還是意識到了自己與同齡人的差別。
有人喊她,她聽不到;音樂課上一起唱歌,她隻能跟著讀歌詞;同學們說周傑倫的歌好好聽,她看到她們的激動和欣喜,但她不知道為什麼……
『你和別人沒什麼不同,每個人都有難題,都需要自己克服』
這句話,一下子將她照亮。
從此,她用堅強的毅力,登上了廣闊的人生舞臺。
3
讓她飛向更廣闊的世界
小升初時,夢南考了全市第二名。
她主動提出要去300多裡外的郴州六中上學,『不能一直在父母的保護下生活』。
媽媽不同意,爸爸沉默,兩人最終統一意見,尊重女兒的選擇。
深諳堅持比天賦更重要的她,經歷了兩次高考後,如願進入了吉林大學。
因為自己的經歷,她本想選擇醫學專業,但馬上又意識到醫生要和病人交流,有時病人也會戴口罩。
她最終選了藥學,『一樣能治病救人的』。
3000公裡遠的長春,她又一次沒讓父母陪同,獨自乘火車去報到。
『我從來不承認也不把自己看成是弱勢的一方。
我特別擔心別人因為我聽不見,就降低對我的要求。
哪怕我隻取得了一點點成就,但是因為我聽不見,就放大我的那點小成就,給我很大的榮譽和褒獎。
我隻希望大家把我當成一個健全人看待,對我提一樣的要求』夢南說道。
2018年,江夢南考上了清華大學生命與科學學院的博士,主攻腫瘤免疫和機器學習。
敢於和命運叫板,在無聲中突圍,是父母給予的力量。
當時人工耳蝸的技術已臻於完善,她和父母糾結要不要采用這一技術重獲聲音。
一位長春的醫生看到江夢南的故事後,頗費周折托人把她帶到診室,試圖說服她打消疑慮。
雙方僵持不下時,醫生的一句話動搖了江夢南既有的認知。
『醫生跟我說,難道你不想看一看你未來的人生有多少可能,有多少潛力可以挖掘嗎?
聽到這句話,我內心動了一下。
之前在沒有聽力的情況下,我一步步走到現在。
我想看一下,如果我做了耳蝸手術能夠聽到聲音,我能夠減少聽力帶給我的一些障礙的時候,我的學業和事業會出現怎麼樣的變化』江夢南回憶。
2018年7月中旬,全家人慎重考慮後,右耳成功植入人工耳蝸後,她重獲了失去26年的聽力。
她人生第一次,真切地聽到了世界。
當然,新的困難也接踵而至。
為了建立耳蝸裡聽到的聲音跟文字之間的聯系,夢南還需要不斷持續進行聽力訓練。
而且,清華的學業壓力大,每天面臨大量專業的討論,夢南的人生,仿佛每一步,都是『困難模式』,等待她去克服。
到了清華大學後,江夢南加入了一個學生社團——清華大學學生無障礙發展研究協會,致力於向社會公眾、校內外師生普及無障礙理念,推動校園無障礙環境建設。
江夢南在接受央視一檔節目采訪時說:
『來清華之前我知道我是有聽力障礙的,但我一直沒把自己往殘障人士這個方面去靠攏。
因為我之前更多地專註於個人,哪怕我聽不見,我也要跟其他的同學朋友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我們中國有幾千萬殘障人士,我現在開始意識到要去考慮其他人,如果無障礙做得非常完備,殘障人士也能跟健全人一樣輕松地活著,我覺得這才是更美好的世界』
她曾在自己的微博裡這樣寫:
『我收到了很多來自網友的評論和私信,大家用了許多諸如顏值、智慧、學霸等美好的詞匯。
坦率講,這些贊美讓我很開心,不管自己能否擔得起。
誰不知道女生的那點小心思,誰不喜歡被誇漂亮呢』
『隻是最近自己的博士課題總有些膠著,這讓我有些焦慮,也不太樂意被大家形容為學霸。
回想過往的學習經歷,從小到大,我幾乎從未在自己的同學中冒過尖。
不過還好,時不時被身邊人碾壓的經歷,也練就了我的大心臟。
領跑不行,但我跟跑的耐力可是出了名的。
這些年,雖然一直跟在隊伍後面,但也一步步走到了現在』
『相信現階段的膠著狀態隻是暫時的,咬咬牙堅持下去,也許就能柳暗花明呢?
畢竟堅持比天賦更重要』
2020年,江夢南當選清華大學學生無障礙發展研究協會第五任會長。
籌備協會活動,組織參加無障礙論壇,舉辦無障礙理念體驗活動,江夢南通過各種方式,身體力行地向公眾普及無障礙理念。
現在,她喜歡聽舒緩的鋼琴曲,甚至終於理解了那年的同學們為什麼喜歡周傑倫的歌。
清華的校園,她偶爾騎著自行車,把手機直接連接上耳蝸,不需要通過振動,電信號直達大腦。
那是獨屬於她一個人的時刻,『普通人很難感受到這種奇妙的體驗』。
與江夢南一樣的孩子,還有很多。
但或許他們也會慢慢變得更加堅強。
一如《感動中國》寫給江夢南的頒獎詞:
你覺得,你和我們一樣,
我們覺得,
是的,但你又那麼不同尋常。
從無聲裡突圍,
你心中有嘹亮的號角。
新時代裡,你有更堅定的方向。
先飛的鳥,一定想飛得更遠。
遲開的你,也鮮花般怒放。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江夢南
在外人眼裡,江夢南創造了奇跡。
但也正是父母無私的,拼盡全力地托舉,才有夢南的綻放。
夢南在接受采訪時,也由衷感恩:『他們,是全世界最偉大的父母』
父母的堅持,給予她迎難而上的勇氣。
父母的耐心,給予她重頭再來的信心。
父母的放手,給予她探索世界的自由。
最後將一句話送給大家
『每個孩子都有優秀的潛質,隻是父母教育的不同,賦予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每一個孩子的未來,都值得期待。
文章來源:成長的可能&東夏教育
參考文獻:
1.中央電視臺《面對面》欄目《江夢南:重獲新『聲』》
2、共青團中央《雙耳失聰的清華博士,一個『聽力』過人的女孩》
3、中國民族教育《江夢南:從未松開與命運抗爭的手 | 10月聚焦》
4、清華大學《半歲失聰一路考入清華讀博,網友:你的堅持,終將美好!》
5、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人物風采|江夢南:生活中的挑戰都是命運的饋贈》
6、人教教材培訓《女孩半歲失聰一路考入清華讀博,吃過的苦你想不到!她的勵志故事值得講給孩子聽》
我們尊重原創者版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除確實無法確認作者外,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
在此向原創者表示感謝。
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與我們聯系刪除,謝謝!
關注東夏教育
學習中華文化
收獲中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