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對於如何培養孩子,父母們可謂是嘔心瀝血,為的就是能讓自己的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
可大家也是第一次當父母,加上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多教育方法可能都是不對的,這會對孩子的教育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如果為人父母的你還沒意識到這一點,那你的孩子極有可能已經中招了!
老師現身說法,最怕遇到『空心孩子』
一位教學四年的年輕老師分享,他表示自己從業教師行業後,不怕成績不好的學生,不怕調皮搗蛋的學生,也不怕十萬個為什麼的學生,偏偏害怕『空心孩子』。
什麼是空心孩子?
在老師眼中,那些把身體帶到學校,但思想意識沒跟上,一聽就會、一做就廢,老師想溝通,但學生卻冷靜地不配合,這樣的孩子就是空心孩子。
『空心孩子』的一大特點就是非常乖,遵守紀律也認真聽課,完美到讓老師無可挑剔,可不管怎麼樣,成績永遠不會提高,也不會給老師任何有效反饋,所有的溝通都沒有任何作用。
甚至老師認為,『空心孩子』就是用『不改變』來懲罰父母和老師,一次追求內心的快感。
通過觀察分析,這位年輕的老師發現,幾乎所有空心孩子的父母,要麼瘋狂雞娃、要麼就對孩子有超強的控制欲。
而在視頻下方,有幾位有經驗的網友卻並不認同老師的觀點,網友認為空心孩子從來不是在懲罰老師或父母,隻是孩子們也很無助,但又不知道該如何改變。
因此在面對溝通時,隻能用冷靜和不理睬掩蓋自己的焦慮、害怕,這樣的孩子不是叛逆,而是習得性無助。
孩子陷入習得性無助,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根源所在
關於習得性無助,有一個著名實驗,心理學家賽利格曼把狗狗關在籠子裡,並把籠子分成有電擊和無電擊兩部分,中間用隔板擋住,同時把狗狗放進有電擊的那邊,並拴住它。
打開開關,狗狗受到電擊本能向沒有電擊的那一邊逃,但由於脖子被拴住並沒有成功。
幾次嘗試之後,實驗人員把繩子解開,再次打開開關,這一次被電擊的狗狗卻沒有跳向另一邊的欲望,而是絕望地站在原地『享受』電擊。
與孩子而言,出現習得性無助,主要是由於經歷太多次批評或困難,始終被父母苛責,久而久之心裡有了免疫,就成了一副不求上進、隨遇而安,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什麼都做不了的狀態。
正如老師分析的那般,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於嚴格,超過他自身的能力。
並且經常使用『侮辱性』的語言批評打擊孩子,就會讓孩子認為自己不行,從而失去信心,在遇到問題就會習得性無助。
如果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也一樣會養出習得性無助,因為孩子的『笨』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被父母慣出來的。
當進入到集體中,被寵壞溺愛的孩子往往什麼都做不好,隻能被其他孩子遠遠甩在身後。
可即便如此,父母還是把『你做不好、你不會做,媽媽幫你』這樣的話掛在嘴邊,久而久之,孩子就真的認為自己確實什麼也做不好。
陷入習得性無助的孩子,對自己沒有信心,哪怕明明有能力完成,也不願意嘗試。
這樣的孩子進入學校後,就是不聽不學不努力,別人說什麼都無法改變,如果一直持續下去,影響青春期性格養成,未來患抑鬱症的風險也大大增加。
避免孩子陷入『習得性無助』,父母能做些什麼?
幫助孩子歸因,而不是讓孩子自責
成績不好有成績不好的原因,跑步慢有跑步慢的原因,有些客觀因素並不是孩子能決定的,不要遇到問題就責怪孩子,『都是你太笨』『都怪你不聽話』『跟你爸一樣不愛學習』……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的問題,家長要學會幫孩子找原因,考試沒考好,一定有薄弱的地方,哪裡薄弱,為什麼薄弱,找到原因就好了,別用『笨』來否定孩子的努力、侮辱孩子的人格。
給孩子一些選擇的權力
有人曾研究過監獄裡的犯人,他們隻能聽從管教的安排,吃什麼、幾點睡、睡多久都要被人安排,而不是自己選擇。
在這種情況下,犯人更容易失去對生活和活著的希望,但如果能給他們小小的權力,讓他們去控制某件事時,幸福感、滿足感、成就感都會大大增加。
孩子也是如此,父母適當給孩子一些權力,不要什麼都安排好或按照家長的意思,讓他們也表達內心的熱烈、減少對孩子的控制,就能增強他的控制感,避免孩子產生無助、無用、無奈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