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約:8942 字
閱讀時間約:10 分鐘
本文章節:
01、從小就容易激動,跟男孩吵架
02、來自老師、同學的疊加性心理創傷
03、父母無意中的失誤是主要『病根』
04、避免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3點啟發
夢潔13歲,她隨媽媽來面診時是周四下午。
按這個年齡來說,她本應正在教室裡聽老師講課。
但她得抑鬱症之後就休學了,一上學就焦慮、害怕。
夢潔還非常討厭男性,在公共場合看到男的會不高興,連聽到電視機裡的男性聲音都會發脾氣。
初步了解到這兩個問題時,我的第一反應是,其父母是否在學習方面過分嚴厲、嚴格?
尤其是夢潔的爸爸,是不是對女兒造成了大量疊加性心理創傷,父女親子關系非常惡劣,導致女兒有排斥異性的心理?
這些猜測來自於我們臨床深度催眠下心理幹預的實踐經驗。
可深入了解發現,夢潔父母對女兒的要求不算嚴苛。
她爸爸陪伴她的時間是比較少,但整體上很寵她,用媽媽的話來說是『有求必應,沒有底線』的那種。
那為什麼夢潔會得病、上不了學,還排斥男性?
從面診中了解到的情況來看,這很有可能與夢潔父母無意中犯下的失誤有關。
01、從小就容易激動,跟男孩吵架
夢潔一開始對我們缺乏信任,她和媽媽走到樓下時猶豫了,『還是不上去了吧?
』
媽媽認為,女兒可能想起以前也找過精神科大夫和心理咨詢師,但效果不大,所以對這次面診也缺乏信心。
她耐心地勸了一會,夢潔還是同意了。
面診開始後,夢潔媽媽說,女兒現在最大的難題就是沒法上學,『她其實很想去學校,但不肯去,也不敢去,一上學就很焦慮,怕考試考不好,到了下午還會非常累,上課沒法集中注意力,其它倒沒有什麼症狀』。
『還有一點,我很困惑,她很抵觸男性,從小到大很容易跟男性吵架,人家一個動作就會惹怒她,情緒很大。
有時她聽到電視裡有男性的聲音,她都會暴躁、發脾氣。
現在帶她出來,只要公共場合有男的,她就不開心,但不會有過激行為』,夢潔媽媽說。
『那對男的老師呢,也很排斥嗎?
她不想去學校跟男的老師有關嗎?
』我問。
夢潔媽媽說,『她對老師的感覺不分男女,只要是嚴厲的,都不喜歡。
比如現在的體育老師比較嚴格,罰她跑步,她就很討厭。
可是像歷史老師,也是男的,但不罵人,她就不是很抵觸了』。
『那她跟爸爸的關系怎麼樣?
會比較差嗎?
』我又問。
如文章開頭說的,這時我的猜測是其父親對女兒的教育方式可能比較簡單粗暴,造成了大量疊加性心理創傷。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可是夢潔媽媽說,『關系不算很差吧。
她爸對她很寵的,有求必應,沒有底線。
但有時爸爸心情不好,會無意識地沖她發火,就是會有一些語言暴力,肢體暴力從來沒有。
爸爸知道她得這個病之後,會特意去抱抱她,但她覺得這樣很假』
夢潔爸爸沖女兒發脾氣,這肯定會造成一些親子隔閡,但總體來說,父女間的親子關系確實不算惡劣,不至於讓夢潔如此排斥男性。
我請夢潔媽媽詳細地回顧女兒的成長經歷,應該能找到更多線索。
媽媽回憶,夢潔出生後,3歲前白天主要是保姆帶,晚上是媽媽帶,『最讓我驚訝的是,她不到1歲就會罵人了!』
當時夢潔大概11個月,會講一些話了。
有一天夢潔媽媽與鄰居發生沖突,雙方吵起來,聲音很大,外婆抱著小夢潔站在旁邊。
突然,夢潔用手指著那位鄰居,嘴裡咿咿呀呀的,表情很生氣,似乎也在罵對方。
『那個鄰居是男的嗎?
』我問。
『不不,是女的』,夢潔媽媽說,『我當時就納悶,怎麼那麼小就會跟人吵架了』
『再大一點,她會走路了,會找別的孩子玩了,結果跟周邊鄰居的男孩子吵了個遍,甚至打人,抓起別人的手臂就咬。
其實人家也沒有做很過分的事,但她表現很激烈。
最後沒有小男孩願意跟她玩了,別的家長也躲著。
跟女孩玩的時候好一點』。
夢潔媽媽也思考過原因,『我現在想起來,當時帶她的那個保姆,就很喜歡跟人吵架,應該對她造成了影響。
我也很後悔,當時隨便找了個人來帶,沒意識到這個保姆的素質很差,唉!』
夢潔3歲後上幼兒園了,家裡把保姆辭退了。
『她上幼兒園之後就沒再跟小朋友發生很大的沖突了,一直到小學三年級,都沒什麼大問題』。
小學四年級,一次較大的打擊來了。
夢潔有段時間沒做作業,最後被老師發現了,在全班面前挨了批評。
『她本來是班幹部嘛,成績很好,經常拿三好學生獎狀的。
但這件事之後,有些同學就經常拿出來說,我們也狠狠地罵了她。
她就開始不肯上學了,去了學校就肚子疼、頭疼,可去醫院又沒檢查出問題』
媽媽帶夢潔在當地醫院看精神科大夫,診斷是輕度抑鬱,『醫生問我要不要吃藥,我說能不吃就不吃,但非得吃的話那就吃吧,最後醫生沒開藥』
夢潔媽媽又找老師溝通,讓班主任多照顧,夢潔有時去學校,有時不去,斷斷續續上了2年,成績也還不錯。
可到了六年級,又遇到事了。
『當時她跟一個同學吵架,話說得有點過分,被一個女老師知道了。
這老師也知道一點孩子的病,就在班上說,夢潔這樣的人不值得做朋友,大家別跟她玩了。
當時夢潔請假了,是同學事後告訴她的』。
『哎喲她好生氣啊,說要報復那個老師。
今天來之前還跟我說起這件事,說自己變成這樣都是那個老師害的』,夢潔媽媽說。
夢潔還去過上海精神衛生中心就診,診斷是中度抑鬱,大夫認為她不算很嚴重,家離上海也遠,勸她還是在當地治療。
後來夢潔開始吃精神科大夫開的藥,希望能快速解決上學的問題,『但吃了也沒用,還是上不了學,她又不吃了,她自己也很痛苦』媽媽也帶她找過心理咨詢,但目前的效果還不大明顯。
夢潔媽媽說,『她得病之後,我就很關注心理這方面,後來是在公眾號看到了你們的文章。
我覺得她就是疊加性心理創傷,她之前每次跟男孩子起沖突,我們就批評她,有一次就批評一次,創傷不斷加重』
『所以我現在跟爸爸溝通了,孩子得病,可能是我們的原因,當時不應該去批評她,應該去疏導她。
我們改變之後,她是好了一些』。
『之前夢潔跟兩個小表弟起沖突了,她好生氣,不停發微信罵表弟,說了很多惡毒的話。
但我的表妹,也就是那兩個小孩子的媽媽,她很理解我女兒,還買禮物送給她,說不是她的錯』
『所以這件事很快就過去了,夢潔意識到自己錯了,也買禮物送給兩個小孩子,對表弟很好』,媽媽說著眼眶就紅了,『所以這件事我真的很感謝我的表妹,說明孩子的很多行為真的跟我們父母的引導有關。
我覺得自己以前做得太不對了』。
父母的教育方式有所改變後,夢潔在家裡的情緒還可以,也願意跟父母交流,跟媽媽比較親密。
還有一位親戚給她補課,學習也基本沒落下。
『但學生總歸要上學的啊,再這樣下去,我怕她會越來越厭學,中考也考不了』,夢潔媽媽非常焦慮,『今年母親節,夢潔給我寫了封信,說她也想努力讀書,她會做個好孩子的。
其實道理她都懂,隻是她做不到,陷入困難裡了』
說起女兒給她寫的信,夢潔媽媽又抽了張紙巾擦眼淚。
等她情緒稍平復下來後,我又問:『她現在抵觸男性,你有沒有擔心過她以後可能成為繼發性的同性戀者?
』
夢潔媽媽說,『這個我問過她,她說,你神經病,我怎麼會喜歡男生。
但她說過以後不想結婚、不想要孩子』。
『現在社會很開明,不婚不育也沒啥大問題,但這可能會影響她以後跟男性同學、老師、同事和領導的相處,學習和工作很容易受挫』,我說。
『對,這也是我想帶她來見一見您的原因,您文章裡寫的,就是我所感受到的。
她爸爸也看過文章,他也很支持我們來,他說去一般醫院,醫生不會跟你說這些的』,夢潔媽媽再次表達對我們的認可。
夢潔媽媽說了很多,我暫時對夢潔的病情和病因有了初步的想法。
可當然,還得聽聽孩子自己怎麼說。
02、來自老師、同學的疊加性心理創傷
我詳細地對夢潔做了自我介紹,又介紹了我們機構的診療模式和臨床實踐中的突破性發現。
她漸漸沒那麼拘束了,開口講她認為令自己得病的事。
第一件就是剛才她媽媽說過的,一位女老師在她背後說她的壞話,那時是小學六年級。
『當時我跟一個同學鬧了矛盾。
那個同學人品嚴重有問題,我們一起吃飯說好了AA制,她吃完了才說不願給錢,說餐廳不是她選的。
我就好生氣,覺得我怎麼會跟這種人玩!』
『上學的時候,她還把我拉下水,去老師那裡告狀,搞得我也挨了批評,校長還把我罵了一頓。
我氣得半個月沒去上學,後來我回校,發現沒人想跟我玩了』
『我一開始覺得好奇怪,後來有人偷偷告訴我,我的英語老師跟全班同學說,好學生是不會像我這樣請假不去上學的,她說本來覺得我是班裡人品最好的,但現在覺得不是了,而是那個我說人品有問題的同學』
『我就很生氣,我請假為什麼就是人品不好了?
而且我覺得那個同學的人品一點都不好啊,就很離譜!』
夢潔說起這些事來氣呼呼的。
『後來上了初中,有一次期中考試我考得比較好,全班第一,年級第二。
班裡有個男生經常考第一的,但我覺得他其實很傻,人品也沒我好。
那次公佈成績之後,他就跑來氣我,說我拿第一是因為運氣好,是撿來的』
『後來上體育課,體育老師好兇,罰我跑7、8圈,我跑不動了,一邊跑一邊哭。
關系好的女同學就跟我說休息下吧,然後那個男的就跟他的朋友過來了,對我冷嘲熱諷,說我考試考第一,體育就這麼差啊。
我就很難受!很生氣!』
『還有,這個男的長得高嘛,成績又好,老師很喜歡他。
這樣很不合理啊。
我們有個老師,她會很兇地罵完其他同學,然後馬上很溫柔地誇獎那個男的。
我覺得這老師也太離譜了』。
夢潔一股腦地說了很多,全都是她在學校的遭遇,我腦子也飛快地轉,努力地跟上她的節奏。
其實每次聽青少年傾訴與老師、同學之間的糾紛時,我都很感慨,現在校園裡的人際關系真的比我們那時候復雜多了,老師的權威感也下降了,老師做得稍有不妥,孩子們很容易就有想法。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問她,『你剛剛說的那些事,我相信都是真的,老師和同學的做法也肯定有問題,你很生氣,背後罵他們一頓,這完全可以理解。
可是,如果因為這些事讓我們沒法上學了,甚至影響到我們自己的人生了,這就很不劃算了』
『當然,我的意思不是說你做錯了。
這不是對錯的問題,而是我們不能因為別人有問題,而把自己的人生賠進去啊。
你有沒有反思過,你從小到大在人際關系方面,你的情緒反應會不會有點過大?
』
夢潔點點頭,說,『有』。
『那你是什麼時候意識到的?
』
夢潔想了想,說,『一直都有吧,跟同學起一點矛盾就會很生氣,吵架又吵不過他們。
我回家跟我媽說,結果我媽也對我生氣』。
不過夢潔也承認,媽媽現在有改變了,現在她跟媽媽的關系比較好。
我繼續問她的想法,『那媽媽說,你對男性的抵觸比較大,容易起沖突。
你是不是一接觸到男的,就條件反射似的覺得對方不懷好意,男人沒個好東西?
會有這種感覺嗎?
』
夢潔點了點頭。
『那問題來了,你們現在懂得很多啊,我也不拐彎。
那你對男性有抵觸,以後還結婚嗎?
』
『當然肯定要結的啊!』夢潔似乎想都沒想。
『那跟男生還是女生?
』
『男生啊!』她語氣仍然很篤定。
『那你有沒有意識到,如果你總是對男性有抵觸,那我們的選擇面就大大變窄了。
比如有個還挺優秀的男生在你面前,但你覺得抵觸,第一印象不好,就pass掉了。
但那個男生可能是個潛力股啊,可能適合你啊,可能就這麼錯過了』
『還有,你上學會遇到男老師,工作會遇到男同事,很多單位裡的領導也是男的。
如果你很容易跟他們起沖突,那豈不是對我們的學習、工作都有很大影響,我們很吃虧?
』
我花了一些時間,希望讓夢潔意識到,她對於男性的抵觸很有可能源於疊加性心理創傷,而這種不理性的抵觸會反過來損害她的社會功能。
我還講了我們接診過的真實案例,那也是個女孩,排斥男性,中性打扮,不穿裙子,說自己是不婚主義。
後來我們找到了她排斥男性背後的心理創傷,精準化修復之後,她對男性的抵觸就消失了。
夢潔很專心聽,若有所思,但沒有說話。
最後,我問夢潔關於上學的難題。
她說,『其實我也不是一想到學校就煩,而是特別討厭科學課和體育課,除了這門課之外,其它課還是挺想去的』
『那如果我們爸爸媽媽努力想辦法,跟老師保持比較好的關系,讓老師對我們公平一些、照顧一些,你覺得可以去一下嗎?
』我問
『其實也不是老師對我很不好,就是我不想上。
比如體育課,我經常拖後腿』
『那可以強化一下嗎?
多練習一下體能之類的?
』
『沒想過,也不想弄,很累』
『就是你啥事都明白,也知道這個問題要盡快解決。
但如果真的要做了,就知行難以合一,卡住了,是這樣嗎?
』
夢潔又點點頭,『嗯』。
考慮到夢潔的成長經歷相對簡單,能回憶起來的創傷事件不算很多,所以我適當縮減了和她一對一溝通的時間,希望留有更多時間對她的病情進行分析,並提出一些建議。
我把夢潔媽媽請了回來,開始提供我的分析。
03、父母無意中的失誤是主要『病根』
首先是診斷。
夢潔現在被診斷為抑鬱症,這是比較確定的。
而且她的病情不算嚴重,沒有明顯的自殺念頭,也沒有自傷自殘,在家整體情緒平穩,所以她之前看過的大夫都認為屬於輕度到中度。
可是,隨著心理活動和症狀的變化,精神科大夫的診斷也會變化的。
如果夢潔一直上不了學,對自己越來越失去信心,就有可能發展為重度抑鬱症。
那她覺得自己未來沒有希望了,想到以前傷害過自己的人就會越來越生氣,情緒非常激動,甚至可能大吼大叫、在家砸東西,又或者在外跟別人發生劇烈沖突。
很多大夫會覺得這是『易激惹』、『躁狂發作』了,然後診斷就會變成雙相障礙,她就一下子變成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了。
在人格方面,夢潔明顯有一點偏執型人格改變,在人際關系上有點敏感多疑,容易被激怒。
另外,她還有點追求完美,也就是強迫型人格,這個雖然不嚴重,但會給她帶來壓力。
比如她的成績一直很好,對自己的要求也很高,可現在沒法上學,慢慢可能就會比同齡人落後,這會讓她很痛苦。
圖片來源於網絡
至於學習障礙,那就更明顯了。
但夢潔的情況比較特殊,她能在家接受親戚的補課,還學得不錯,說明不是明顯的學習效率低下。
但她沒法自學、自習,一上學就焦慮,尤其非常抗拒某些學科,這也屬於廣義上的學習障礙。
那以上的問題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主要還是來自於家庭、學校的疊加性心理創傷。
比如家庭。
其實夢潔的父母對她還是不錯的,起碼比我們接觸的很多青少年患者的父母更好一些。
爸爸雖然有時候會沖她發脾氣,陪伴少一些,但多數情況下還是寵著她的。
這也是夢潔還沒有極度排斥男性、還沒有出現繼發性同性戀傾向的主要原因。
而且對於脾氣比較好的男老師,她還是比較認可的。
相比之下,可能媽媽對夢潔造成的心理傷害更大一些。
夢潔11個月大時,媽媽與人吵架沒有避開孩子,這是一個較大的失誤。
母親激動的情緒,雙方粗暴的語氣和語言,當時那種緊張的氣氛和畫面,對小夢潔產生了一定的心理沖擊。
而且在那之前,夢潔就受到了其保姆的影響。
一個脾氣急躁、愛跟人吵架的保姆把夢潔照顧到3歲,甚至可能也對夢潔發過火、說些難聽的話,這肯定會對孩子的性格、脾氣造成負面影響。
當然,確切的影響隻能通過深度催眠下創傷修復來破案了。
所以夢潔稍長大後,就很容易與人發生沖突。
但媽媽又不懂得理性處理,不分青紅皂白就罵她一頓,每次都如此。
這會讓夢潔更憤怒、委屈,更加不懂得自我反省,與人相處時就更容易發生矛盾,脾氣更大,陷入了惡性循環。
如果夢潔媽媽能像她表妹那樣,理解孩子、與孩子共情,夢潔的人際關系肯定不會出那麼多問題。
在學校方面,夢潔也遭受了較多的疊加性心理創傷,主要集中在小學高年級和初一。
她當時的性格已經有點敏感、急躁了,當她覺得同學、老師的做法很不合理時,自然更容易生氣,又進一步形成心理創傷。
以上的心理創傷疊加在一起,夢潔的精神心理狀態就出問題了,很多道理她都懂,很多事情也知道該去做,但有心無力,最後學校都沒法去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夢潔也符合我們提出的病因學診斷:創傷後應激反應失調《PTSRD》。
那具體該怎麼辦?
如果按照我們的系統化深度心理幹預,最主要是利用深度催眠下創傷修復技術《TPTIH》修復夢潔的上述創傷。
而且上面的事件都是夢潔和媽媽記得的,根據我們的臨床經驗,症狀的背後往往還有很多患者已經忘記了的、存在於內隱記憶層面的心理創傷。
這些都要進行高效化、精準化的修復。
根據尋找到的心理創傷事件,我們還會引導父母加強自我反省、改變和提升,引導夢潔也要加強自我反省,在人際關系中更加理性和注意技巧;而且增強逆商,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減少人際關系對自己的負面影響。
由於夢潔的學習效率沒有明顯問題,那進行到這個階段時,一般來說她就能比較平穩地復學了。
如果還有必要,我們可以利用深度催眠下條件反射重建技術《CRRDH》,幫助她對步入學校、上課、與同學相處等情景建立比較愉悅的情緒,復學就更加順利。
不過,出於很多因素,夢潔未能接受我們的系統化深度心理幹預。
這一點她媽媽來之前就基本確定了,但還是很想通過這次面診得到深入的分析和建議。
所以,在面診最後,我分別對夢潔和她媽媽都提供了一些建議。
比如對於媽媽,我提醒她和丈夫還要繼續深刻的自我反省、改變和提升,尤其是夢潔爸爸。
上文提及,夢潔媽媽說女兒曾說過不想結婚、不生小孩。
但我跟夢潔溝通時,她比較確定地表示以後還是會要跟男性結婚的。
這說明,她的父親有所改變後,再加上她在家休養了一段時間後,男性對她帶來的疊加性心理創傷得到了部分修復。
在她情緒比較平穩、認知比較理性時,她的婚戀觀和性取向還是符合主流的。
可是,這不是一成不變的,當男性帶來的心理創傷被大量激活時,或者她的病情繼續惡化,甚至後續多次受到來自男性的心理創傷的話,不婚的想法就會更加牢固,性取向也有可能發生改變。
所以,她爸爸最好抓緊現在的良好契機,持續改善與女兒的親子關系,父女之間更加親密,繼續修復女兒的心理創傷。
這不但有助於夢潔保持主流的性取向,她對男性的不理性排斥也會減弱,甚至逐漸消失。
而對於夢潔,我提醒她要加強自我覺察。
跟別人發生沖突時,情緒又來了,她可以生氣,也可以回家在爸媽面前把人家罵一頓,但也要盡量意識到,『噢,我情緒這麼激動主要是過去的創傷被激活了,我要盡量不被它們影響到我該做的事』。
當然,光靠夢潔自己來調整的話,是比較難的。
所以她的父母仍然很重要,不能再批評、否定她了,而要先共情、傾聽,等女兒情緒比較平靜之後,再引導她注意到創傷被激活了,如何更理性地對待。
在重返學校和體能短板方面,還有怎麼對待那個男生故意嘲笑自己的問題,我也提了一些實用的建議,在這裡就不一一展開了。
總的來說,夢潔的情況不算十分嚴重,又才上初一,時間也不是特別緊張。
只要他們一家找對方向,別急於一時,慢慢修復孩子的心理創傷,夢潔還是有很大希望重返校園,心身變得更加健康、積極的。
04、避免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3點啟發
在我們接診的青少年患者中,夢潔的症狀和成長經歷算不上特別典型和有代表性。
但她一些較特殊的心理創傷事件,對我們帶來啟發,也能對很多年輕父母帶來啟發。
第一,在孩子嬰幼兒時期,其主要照顧者會對其性格、人格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所以請保姆一定要慎重。
現在大部分年輕父母白天都要上班,老人家也未必能幫得上忙,很多家庭就隻好請保姆。
父母們不要以為保姆只要照顧好孩子的吃喝拉撒、保證人身安全就可以了,還一定要注意保姆對孩子產生的心理影響。
所以,這個保姆的性格、脾氣、三觀,育兒方法,乃至整個人的素質都非常重要。
如果要請,盡量選一個心理較健康的,三觀較積極,脾氣相對溫和的保姆。
如果換了幾個都選不到,那父母就要慎重了,可能為了孩子的心身健康,得考慮自己親自帶孩子。
當然,這前提是父母自己的心理要比較健康,性格比較好,不然也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第二,如果請了保姆,父母一定要給保姆足夠的尊重,要像家人一樣對待她,千萬不要高高在上,朝保姆撒脾氣。
道理很簡單,因為保姆如果受了氣,她可能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通過一些表情、語言、動作,將負性情緒發泄到孩子身上,最後影響的還是孩子,會留下很多隱患。
我們最近接診的一個患者,她有個年幼的弟弟。
因為父母工作很忙,又要帶她看病,不得不請了個保姆照顧弟弟。
我當時就跟她的父母說了這個建議。
患者媽媽一聽,頭點的跟搗蒜似的,『對對對,我老公就經常不注意,有時對保姆說話的語氣不好,就是那種老板對員工的態度』。
患者父親也才恍然大悟,意識到自己以後必須注意。
第三,孩子在外發生人際沖突,不管主要是別人的錯還是孩子的錯,父母都要先跟孩子共情、傾聽,理解孩子的感受,盡量了解事實和事實背後的真相,別開口就批評、說教。
不知道讀者們還記不記得,我們之前分享過一個真實案例星研。
她從小有討好型人格,同學故意排擠她、甚至計劃著害她,她都認為別人是對的。
因為她有一個非常強勢媽媽,只要媽媽知道女兒在學校裡受委屈了,很快就會沖到學校大吵大鬧,指責老師、同學、同學家長。
星研的同學都怕了她媽媽,自然也不喜歡她玩,星研便形成了扭曲的認知:『都是因為我媽媽,同學才這樣,所以他們怎麼做都是對的,我都得接受』。
那星研媽媽為什麼會這麼不理性?
原來,在她小時候,經常在學校裡被欺負,她回家跟自己的爸爸說,希望爸爸安慰安慰她,結果她爸總是把她臭罵一頓,甚至打一頓,說她惹是生非。
星研媽媽更加憤怒了,認為都是欺負她的那些人害的。
她的報復心變得非常強,只要覺得自己吃虧了,她一定要以牙還牙。
女兒出生後,她暗暗發誓,絕對不能讓女兒被欺負,不能讓她承受自己小時候的委屈。
所以,只要星研在學校遇到事,她就非常激動,處理方式不理性,沒想到反而對孩子造成了傷害。
上面面診的夢潔就有點類似這種情況。
每次她跟別人起沖突,她媽媽就把她罵一頓。
這導致她越來越偏執,發生人際矛盾時越來越容易激動。
還有,對於有的孩子來說,當發生人際沖突時,如果是他們非常尊敬的老師對其不理解,也會造成很大的心理創傷。
我們最近接觸的一個孩子,他被數學老師打了一巴掌,後來他父親出面處理,事情就過去了,但孩子一直耿耿於懷。
我們以為是父親的處理方式不妥,對他造成傷害了。
結果孩子說不是,是因為事件發生後,班主任張嘴就批評他,『你也不想想自己有什麼錯』;校長還告訴他,讓他的爸爸『適可而止』,他覺得這帶有一點威脅。
這孩子之前很單純,一直非常敬重班主任,對校長更是崇拜,覺得他們都是特別好的人,他完全沒想到班主任和校長會說這些話。
某種程度上,他的三觀受到了很大沖擊,形成了心理創傷。
後來他轉學了,希望換一個環境重新開始,但他已經變得對老師比較敏感多疑,很容易跟老師發生沖突,又導致了一連串的、新的疊加性心理創傷。
所以,無論是老師還是父母,在孩子遇到人際矛盾時,我們一定要避免對孩子說負性內容的話,一定要采用良性溝通三部曲:共情、傾聽、積極引導。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不代表父母完全要順著孩子的想法來,但一定要理解孩子的感受。
等孩子比較平靜了,再引導孩子理性看待事實背後的真相,分析發生事情的原因,不要把所有責任都歸咎於對方,引導孩子自我反省,建立自我反省的意識、能力和智慧。
這樣,至少可以避免孩子長大後成為人格障礙的患者甚至罪犯,甚至培養出孩子的高逆商,更加有助於孩子成人成才。
當然,如果父母了解到對方給孩子造成的傷害很大,該維權就應該維權,不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隻不過,維權的時候注意方式方法,避免給孩子帶來二次傷害。
我經常說,我們的接診能力有限,連面診的接待人數也要有所控制。
但我們在面診時跟家長、孩子談得非常深入,再加上大量的臨床實踐經驗,我們經常能通過一個面診的案例,看到很多父母錯誤教育方式的縮影,也能看到這些父母犯錯背後的深層次原因。
我們分享出來,並希望廣大父母看到之後,一定要注意避開教育誤區,盡量避免在無意中對孩子造成了心理傷害,以免後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