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蘇省統計局發佈了《2021年江蘇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首次轉負》,文內在列舉相關統計數據後指出『隨著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會導致少生或不生』。
這一結論引發了網友們的激烈討論。
有網友表示不理解,為何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會影響出生人口?
此外,這份數據報告中提及的,導致出生人口數下降的三個原因均直接與女性相關,也招致質疑。
其實『生育意願受女性受教育程度影響』這一觀點,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影響有三:
其一,受教育程度提高意味著受教育年限延長,女性在婚育期進入職場打拼,面臨事業上升期與生育『黃金年齡』重合,必然會影響其生育意願,讓一些女性陷入為了事業拼搏還是生兒育女的兩難之中。
其二,女性受教育程度高會更註重育兒質量,選擇少生優生。
說得直白一點,當下年輕人的生育觀更偏向於『生下來養不好,那還不如不生』。
其三,受教育程度提高使得女性能夠獲得自己的事業,以及與之相應的生活。
當婚育不再是女性的唯一選擇,是否生育更多是根據自身的情況和需求來決定,而不是簡單的『生生生』。
所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確實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生育孩子的數量下降,但是,像報告中這樣給人一種『現在女性生孩子意願低都是受教育程度高導致』的誤解,不僅非常狹隘,更是對女性群體價值的不尊重。
不僅如此,影響生育意願的因素是多重的,與經濟發展程度、社會保障完善程度都有關。
想要討論影響年輕群體生育意願的因素,需要從多個角度去考慮根源性的問題,而不是僅僅把目光放在女性身上。
在經濟方面,生育是長期的、持續的經濟投入,從備孕、生產到孩子未來的成長,是一場『持久戰』,在醫療、保健、教育、住房等各個層面,都需要大量的經濟投入。
生育帶來的生活壓力和工作壓力增大,讓年輕人對未來有著更多恐懼和焦慮。
在社會環境方面,職場和生活中的『性別歧視』依然不同程度存在。
家庭暴力、女性貧困、性別比失衡等新老問題首先影響著婚姻意願。
《中國婚姻報告2021》中總結『結婚少了、離婚多了、結婚晚了』,這些問題的存在也在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年輕一代的生育意願。
此外,文化因素也不可忽視。
隨著文化價值多元化發展,年輕人的愛情觀、婚姻觀、孕育觀都發生了改變。
結婚生育不再是必然的選擇,『養兒防老』的觀念,也隨著社會保障程度的提高被打破,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們的生育意願。
筆者認為,生育子女是社會共同考慮的問題,育齡男女雙方都會受到上述因素的影響。
高學歷並不是唯一導致低生育意願的因素,影響生育率的因素也並不會隻作用於女性。
當然,除了需要反思生育意願降低的影響因素,也不應忽視其對養老等晚年生活帶來的影響。
除了普遍普及的社會保險外,低生育意願的人士還應該盡早考慮補充商業養老險,比如『中國人保』APP的福壽年年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等產品,讓晚年生活更有尊嚴。
總的來說,單純把目光放在女性身上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從宏觀上消除降低生育意願的影響因素,對未來養老問題提前部署,才是長久之計。
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