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笑雪育兒思考
我家兒子上二年級,最近語文剛學完第一單元,昨天下午放學回家後,就迫不及待的跟我分享:『媽媽,你以後批評我的時候要注意語氣呀!』
我心想,咋地,這麼點小孩子就要管起大人來了嗎?
!
兒子繼續說,『媽媽,我們今天上課時老師講了,人與人之前說話時要注意語氣,不能用生硬的語氣來溝通事情。
你有時跟我說話時就很生硬,例如你會說——趕緊快去寫作業!』
我拿過他的課本,果不然,第一單位學習園地那裡,確實如此。
看來這孩子懂了什麼叫作『學以致用』了呀!
雖然後面我和兒子就這件事達成共識——以後我們母子倆說話時都要注意語氣,要做到課本上講的『文明用語』。
但是,作為一個小學二年級家長來說,我覺得,想做個『零吼叫』媽媽,也確實好難呀!
早晨叫娃起床、晚上盯娃寫作業、糾正孩子小毛病、培養娃的好習慣等等,這些明明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可是分分鐘都會讓媽媽秒變『吼叫大王』。
捫心自問,誰不想做個溫柔的媽媽呢?
可面對孩子的磨蹭、拖沓、不配合時,焦慮、急躁等會讓媽媽們的溫和不復存在,甚至語速不由自主加快,聲音漸漸提高,演變成『吼叫』了。
其實,『吼叫式教育』會對孩子的成長帶來極大傷害,甚至很快就會讓家長們自食惡果——『親子關系惡劣、孩子性情暴躁/情緒失控/喜怒無常/性情扭曲、媽媽形象全無』。
上周有一天,我下班回家時遇到了鄰居大姐,大姐笑著問我,『假期裡有一次聽見你和你娃吵架了是不是?
』我張口結舌——吵架的聲音都穿透墻壁到鄰居家了,可見我吼叫的聲音得有多大!
然而,我卻怎麼想不起來是因為什麼事,過了好久才想起來,原來是有一天,我在單位上班時,發現孩子在家裡用平板看存在百度網盤裡的動畫片,而且一直看到我下班回家,我當時就怒不可赦,無明業火三千丈,對著孩子瘋狂地大喊大叫,孩子好像被我的訓斥嚇傻了,站在那裡一動不敢動。
現在想想,何必呢!對於孩子來說,比起錯誤,他更害怕的應該是父母當時生氣的態度吧!『就像要吃人似的』,這是我兒子形容我生氣時的樣子。
『吼叫式教育』VS『低聲教育』,你是哪一種?
為人父母後,怎樣科學教育孩子,引導孩子健康成長,這也是父母們的『必修課』。
在日常生活中,比起『吼叫式教育』,其實『低聲教育』更有力量。
有家長說,『吼罵這種方式可以讓家長瞬間獲得力量感和控制感,能夠抵消孩子帶給自己的挫敗感』。
還有家長認為,『發脾氣隻是不得已而為之,是為了教育孩子』
然而,這種隻是瞬間的『快感』罷了,讓失控的大人在生氣時得到釋放、宣泄,卻沒想到,吼叫+斥責/辱罵等,卻會對孩子的傷害指數飆升。
更重要的是,發脾氣不但沒有教育功能,還是『反教育的』,也就是說,父母脾氣越大,對孩子的教育效果就越差。
在家庭教育中,我們更需要的是『低聲教育』,做個溫和的、理智的、不情緒化的父母。
具體來說,就是不做『吼叫』的家長,不做發脾氣的家長,不做情緒化的家長,要記住,孩子是你的希望,而不是你的『出氣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