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張丹峰在出軌經紀人事件後首次發聲,他為事件始末的每個細節進行了澄清,並稱畢瀅已『引咎辭職』,與洪欣夫妻二人重歸於好。
聲明的最後,他說了一句:『大家都不容易』希望廣大出瓜群眾洗洗睡了。
可似乎群眾並不買賬,有人評論道:『大家容不容易我不知道,反正你太太不容易』
作為此次事件的受害者,太洪欣除了刪光了微博裡有關張丹峰的全部照片之外,並沒做任何回應。
大家向她投去心疼的抱抱,同時也覺得她挺淡定。
但近日有知情人士透露:洪欣這樣做是內有隱情。
原來,洪欣和張丹峰生的女兒張晞彤剛滿6歲,正在申請在香港上小學。
在香港很多學校,孩子入學需要面試雙方父母,如果夫妻關系產生隔閡,則會給孩子大大減分。
眾所周知,在這孩子進名校如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年代裡,如果在即將入學的節骨眼出了狀況而功虧一簣,那有可能成為孩子一輩子的遺憾!
小不忍則亂大謀,洪欣選擇以沉默的姿態息事寧人。
在婚姻亮起紅燈之時,把做母親的角色職責放在首位,這位明星媽媽的做法值得被點贊——也不得不說,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其實當今社會,家長們都是一副煞費苦心、拼死拼活的『孩奴』模樣,:為了把自己的孩子培養得優秀出眾,不惜付出巨大的代價——時間、財力、物力、人力……沒錯,在『育娃』這條路上,家長們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
畢竟,『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改變人生』,這似乎是一條全社會公認的真理,沒人有空去辯駁。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關注這個話題:為了『育娃』,寶爸寶媽們到底可以有多拼?
文:小魚|編輯:Jaden
❶
新生代家長的堅定信念:
學區房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不僅是洪欣,為孩子上學而未雨綢繆的明星家長不在少數。
謝娜和張傑在雙胞胎寶寶五個月大時,就在上海購置好了學區房,價格在8000萬元人民幣。
楊冪、劉愷威也曾為了孩子在香港上學方便,也在九龍塘名校聚集區豪擲6000萬港幣買下豪宅。
張家輝一家三口原本住在富豪聚集地貝沙灣,因為他在這期間憑借電影《證人》成為七料影帝,這房子也被稱為是張家輝的『風水屋』。
然而為了女兒的幼升小,張家輝果斷放棄了吉房,搬進了名校聚集的跑馬地。
趙薇夫婦一口氣購入香港三個豪宅單元,總價值超過1.5億港幣,為的是讓女兒小四月享受到香港的優質教育資源。
如今小四月所讀的香港九龍塘耀中國際幼兒園,據說是香港學費最貴的學校,一年學費約18萬港幣。
斥巨資為孩子進行教育投資,雖然在普通百姓眼裡望塵莫及,但全天下父母的心理是一樣的。
雖然不能一擲千金,但普通家庭為了讓孩子從一開始就接受最好的教育,也都在為學區房趨之若鶩。
近兩年,雖然學區房熱炒現象得到有效遏制,但因為市場需求的真實存在,其價格還是明顯高於一般地段。
如北京東城區的學區房,在2017年前,一度炒到19萬元/平方米,雖然新政之後有所回落,但均價仍維持在14萬元/平方米左右,而且房源都是傳說中的胡同內老破小。
為了孩子落戶名校片區,有經濟條件的家庭會選擇激流勇進,讓孩子力爭上遊;但有些背景特殊或者條件有限的家庭,不甘心孩子教育落後而選擇激流勇『退』。
有個朋友,他跟老公都是北漂,在京沒戶口也沒房產。
雖然二人都是高級白領,拿著比較可觀的收入,但面對準備要上幼兒園的女兒,他們立刻捉襟見肘。
眼看著首付攢得差不多了,但孩子要上一個好的私立,大筆的學費會徹底打亂夫妻二人的購房計劃;在經濟條件允許范圍內的學校,夫妻二人又不甘心讓孩子接受較差的教育或者成為二等公民。
於是他們做了一個勇敢的決定:為了孩子上學和給她一個穩定的生活,他們決定放棄十多年的北漂生活,班師回老家。
『我們最終放棄了很多,但為了孩子,覺得一切都值得』老公這樣說。
古有孟母三遷,當今社會,父母這個偉大也龐大的群體給這個傳說故事賦予了新的歷史意義——然而,這也不過就是家長們『育娃工程』的冰山一角。
❷
香港家長的精英式焦慮:
擠進名校要『贏在射精前』
曾幾何時,學區房是『精英教育』的起點,家長們認為孩子上了一個好的小學、初中,後面就一順百順了。
然而,隨著快節奏生活愈演愈烈,家長們因為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事越來越焦慮,因而都在拼了命的往前趕,孩子也被硬生生地往前推。
如今的家長已經不滿足於對小學、學前班到幼兒園的『育娃』需求,寶貝們從剛學會爬就要開始『上學』了。
近年來,早教行業在國內風生水起。
各種早教班打著國際教育理念的名號,成功吸引了萬千家長的青睞目光。
其招收對象大多是六個月到3歲的寶寶,而學費動輒上萬,對於工薪家庭而言,是一筆可觀的支出,但這也並未影響家長們抱著孩子來聽音樂做運動的熱情。
一位寶媽網友說:『大家都去上,我們不上怕落後給其他小朋友呀!而且報的學校一定要洋氣,不然都不好意思提』
謝楠對於寶寶參加早教班這事也是很積極。
早些時候,她曾在微博曬出兒子吳所謂獲頒早教小班畢業證的照片,並寫道:『吳所謂的教育程度終於突破胎教,今天從早教小班畢業啦,謝謝老師』
水漲船高,『起跑線』的位置已經被一提再提。
從小學、學前班到幼兒園、早教班,甚至是在孩子還在子宮裡《胎教班》。
如今的香港更是有一種說法,叫做『贏在射精前』,聽上去好誇張,但這似乎就是全民精英教育的大環境下,焦慮的香港父母的真實寫照。
原來香港的名校喜歡接收一月出生的孩子,香港家長為了孩子『幼升小』,父母要算好受孕時間,讓孩子從出生就具備擠進名校的條件。
香港幼兒園的入學年齡是兩歲零八個月,一至四月出生的孩子,因為年齡相對更大,行為能力更強,老師少操心,容易出成績,更容易被學校青睞。
更駭人聽聞的是,有爸爸為了孩子進好的幼兒園,放棄自己的工作去面試當校工;孩子的興趣班甚至還有『鄙視鏈』:別和學彈琴、遊泳的孩子做朋友,因為豎琴、高爾夫、騎馬才比較高級!
❸
家長到底要不要這麼拼?
不同的人生不同答案
家長們的煞費苦心到底是錦上添花還是多此一舉?
不同的人相信會給出不同的觀點和答案。
2017北京高考文科第一名熊軒昂,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說出了一番讓人深思的話:
『高考是階層性的考試,農村地區越來越很難考出來,我是中產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這種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資源,決定了我在學習時能走很多捷徑,能看到現在很多狀元都是家裡厲害,又有能力的人,所以有知識不一定改變命運,但是沒有知識一定改變不了命運』
這番話雖然犀利又紮心,但對於他的經歷和成績而言,是發自肺腑的大實話。
在他看來,正是因為身處外交家庭,同時享受到了優質的教育資源而獲得了通往北大的捷徑。
而也有人和他過著截然不同的成長與人生。
沒有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和明星富豪一擲千金打造的教育環境,童話大王鄭淵潔很佛系,他堅信兒子鄭亞旗不用上學自己教,照樣可以成才。
鄭亞旗小學畢業後,厭惡大陸教育方式的爸爸決定自己教育他。
給他編撰了一些有趣的教材,如把中國的刑法的419項罪名編成了419個童話故事。
每天下午上三節課。
傍晚,爸爸會帶他到河邊去散步,和他討論電視上或書裡各種不同的話題。
三年之後,鄭亞旗學完了中學六年的課程,從這所特殊的『學校』畢業了。
如今的鄭亞旗,是皮皮魯公司的CEO,對於自己的脫軌人生,他曾說:『在學校,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在家裡,我能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獲得快樂,這是我不上學的核心理由』
已為人父的鄭亞旗,如今把5歲的女兒從幼兒園接回了家,決定也要自己教,他自嘲這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❹
家長需要釋放焦慮
莫讓『教育』本末倒置
學區房越來越貴、擇校費越來越貴、興趣班越來越沒興趣、孩子身上的書包換成了拉桿箱……當今社會,面臨則小、升學等形勢越來越『嚴峻』的大環境,家長焦慮情緒越來越泛濫,孩子身上的壓力也越來越沉重。
這讓『教育』的初衷和手段本末倒置。
究其根本,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帶來了物質上的豐富,但隨著快節奏生活趨勢愈演愈烈,疲於生計的人們普遍出現幸福感缺失的現象。
於是,催生出越來越多的『焦慮緊張型』父母,嬰幼兒養育逐漸開上快車道,甚至出現了以攀比心態養育孩子的現象。
這種情緒一旦被煽動起來,很容易越來越焦慮,而跳出焦慮怪圈的唯一途徑,就是父母的自我提升和自我學習,而不是給孩子施加壓力。
如果父母期望通過孩子學習成績提高來減緩自己的焦慮,那絕對是顛倒黑白。
那麼,家長該如何釋放對於孩子教育的焦慮情緒?
1、不與其他家庭、其他孩子相互攀比
首先,別的孩子學了什麼,你的孩子並不一定要學。
為什麼呢?
每個孩子生來的天賦不同,對某種知識和技能感興趣的時間不同,完全沒有必要按照別人的項目和節奏來規劃自己孩子的學習。
其次,沒有絕對好的學校,也沒有最好的老師。
同樣一所舞蹈學校,同一個老師,也會出現有的孩子學的開心,有的學的煩惱。
老師和學生,互相都合適了,才是最佳的效果。
最後的問題,是家長的人生觀所引起的焦慮。
很多家長信奉『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觀念,在現代社會中,你的幸福完全不需要建立在比別人強的前提下,每個人都可以有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電視劇《虎媽貓爸》中,畢勝男和羅素本是一對幸福小夫妻,隨著孩子成長,教育中各種難題接踵而至,兩人在教育觀念的分歧引發了各種家庭矛盾
2、共同成長,建立健康積極的家庭觀
創造一個豐富的家庭生活,盡可能地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生活的每一個環節中,使孩子獲得豐富的體驗、經歷、感受,讓孩子在學習中成長,在家庭自然的環境中成長。
健康積極的自然生活觀不僅將為孩子的成長打下堅實良好的基礎,父母也會得到成長。
當家長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知識領域、人生經歷施給孩子教育方法時,就把孩子的未來限定在了自己規劃的一個小圈子裡。
這是非常局限的方式。
當孩子在成長、學習的過程中,家長是供給他一個愛的環境,讓孩子自然地生長。
這是一個不可剝奪地、天賦的,也是必須由孩子自己去經歷的一個過程。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正是生命的意義。
▲韓劇天空之城》講述了在一座韓國頂端0.1%上流所居住的城堡,齊聚此地的名牌大學太太們奉丈夫為王,並希望將自己的子女培養成天下無雙的王子、公主,並進行各種欲望的鬥爭的故事
3、親近自然,勇於探索未知的世界觀
生命源於自然,孩子也應該擁有自然生長的環境。
適當從書本、電腦的平面世界中走出來,接觸自然,認知更廣闊的天地萬物,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自然是孩子們成長的課堂,在自然中親身獲得的各種體驗,更有助於孩子學會成長所應具備的各種能力,開拓視野,認知世界,收獲成長能量。
孩子的成長是日積月累的緩慢過程,同時每個孩子的天性也不盡相同,尊重孩子的成長節奏,適當給予孩子自由空間,放手讓孩子自然成長,在自主自發的歷練中激發更多的可能,才是更適合孩子成長的方式。
4、相信孩子,適當放手
龍應臺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隻不過意味著,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其實每個父母也都知道,孩子總歸要離開我們,走上社會,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創造自己的人生。
我們可以在他年幼時提供舒適的生活,極致的呵護,但不可能陪他一輩子。
總有一天,他要獨自面對這世界,自己解難題,自己擔風雨,自己殺血路。
所以,如果你真的愛他,就該在他離開你之前,教會他和世界相處的能力,這是你對他的最大幫助和保護。
要記得,孩子能在社會上活得開心、順暢、如魚得水、遊刃有餘,才是作為父母的最大成功和最高榮譽。
幫助孩子們找回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學會生存,學會與這個世界如何相處吧。
你是否也會為孩子成長而焦慮?
對於當今社會家長如此之拼
你如何看待?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看法
寶寶樹原創內容
ID:bbtqimiaomami
微信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