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志亮
本文由|錢志亮工作室《qzlgzs》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段視頻:
在北京地鐵上,一名男孩突然用手指著自己的奶奶,氣勢洶洶地說:『警告你給我起來!』言語中,充滿了對老人家的不尊重。
旁邊的大人看不下去,忙問:『小朋友,你哪個學校的?』
沒想到引起孩子更大的怒火:
『臭學校!』
『別管我!』
『幹你的事去!』
期間,奶奶一直耐心地教育,孩子卻怎麼也聽不進去。
生活種,像這樣對大人口出惡言或不敬之詞的孩子還有很多。
英國詩人本瓊森曾說: 『語言最能暴露一個人』
但孩子的語言教育,卻是很多父母最常忽略的一個問題。
對一個孩子而言,懂得好好說話是成長路上的加分項,更是未來生活幸福的關鍵。
1
朋友家有個小孩,也是講話完全不顧他人感受。
鄰居家有個叔叔因為殘疾,走路不變,身形搖晃,孩子就在旁邊大聲喊:『你看那個叔叔走路像不像鴨子?』父母連忙跟在孩子後面道歉:『小孩子不懂事!』
在學校也喜歡嘲笑同學,班上有個小男生長得比較胖,他天天喊人家小胖子。
因為『嘴欠』,班上的小朋友都不喜歡和他玩。
在家裡,對爸爸媽媽也客氣不到哪裡去,經常嫌棄媽媽煩人,動不動就生氣。
『口無遮攔』讓這個孩子在人際交往中沒少吃虧。
孩子之所以變成這樣,父母難辭其咎。
一個孩子說話的分寸,就是他的家教的體現。
我曾經看到有的孩子跟人說話態度很差,家長就在旁邊打圓場:『童言無忌!』
童言無忌,彷佛就是孩子的免責金牌,很多大人把它當成沒有禮貌的借口。
孩子說話無禮,就是缺少家長在這方面的引導和教育。
在成人的社交中,完全不顧忌別人感受,愛嘲諷、揶揄別人的人是最不受歡迎的。
大人現在不及時糾正孩子,等他長大後,身邊的朋友、同事更不會提醒他說話有多難聽。
2
當我們提起好好說話,很多人都會片面的誤解成教孩子圓滑、阿諛奉承、學習人情事故,這是違反孩子的天性。
有位家長曾經舉例道:
帶孩子去朋友家做客,午餐做得不好吃,孩子說:『好難吃啊!』
這種坦誠有什麼不對嗎?難道我們要教孩子撒謊嗎?
像這樣的孩子,就隻看到了飯菜做得不可口,忽略了主人家在準備食物過程中的真心。
說白了,就是缺乏同理心和換位思考,『口直心快』為傲的人,就是這樣在不自覺中傷害別人。
當別人真誠款待孩子吃東西,真不喜歡,可以教他說『我吃飽了』,切不可直接說:『不好吃』辜負別人的一片心意。
這種生活細節的引導,就是在教育孩子重視別人的感受。
教孩子好好說話, 表面上看是禮儀教育,其實是教孩子尊重和關心別人。
3
那麼,父母怎麼做,孩子才能學會好好說話?
1、環境很重要
有位媽媽,前年帶孩子回老家過年,老家附近的老人都會說一些帶臟字的口頭禪,孩子聽得多了,也學會幾句。
她當時也沒在意,反而還覺得孩子童言童語很可愛。
開學之後,孩子用同樣的話罵班上的同學,老師打電話跟她反應,她才意識到事情的重要性。
孩子的語言環境是很重要的,口癖、口頭禪這種東西很容易傳染,如果大人不注意,孩子基本上一學一個會。
正如心理學家艾普教授說:如同水中的魚群群居群嬉一樣,孩子們會時時參照周邊的人們,互相觀察、互相模仿。
所以想要孩子學會好好表達,大人一定要做好示范,平時說話的語氣、用詞,都很容易影響孩子,大人怎麼說話,孩子就怎麼說話。
2、提醒孩子改變說話方式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會說一些極具攻擊性的話,這是很正常的。
當孩子的態度很差,我們要及時提醒孩子改變說話方式。
當孩子對你說話很沖時,你可以說:
『媽媽不喜歡你這樣子說話』
『你剛剛的話很傷媽媽的心』
『你要不換個態度再來跟媽媽好好說?』
讓孩子看到你重視他們的表達內容,隻是對他表達方式感到不滿,他們有權利表達,但要注意方式和態度。
要讓孩子知道,不恰當的表達,隻能反映出自己的粗俗,一點也不能把你的感受和想法傳遞給對方。
3、教孩子正確的表達
我曾經在餐廳看到一個小孩沖著正在分蛋糕的媽媽下命令:
『快點給我啊!』
那位媽媽聽完,立刻放下了筷子,嚴肅地看著孩子問:『你跟長輩怎麼說話呢?如果是請求,請你說:媽媽,請給我』
孩子撅了噘嘴,一字一句地說:『媽媽,請給我一點蛋糕可以嗎?』
媽媽這才滿意地把一塊蛋糕遞給孩子。
我們在阻止孩子不恰當的表達的同時,也要教孩子如何正確地表達,比如多說請、多說謝謝。
在細節之處,父母對孩子語言表達越重視,孩子會慢慢養成好的語言習慣。
語言學大師喬姆斯基說:『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語言學家。
區別隻在於幼小時期是否得到父母足夠的關注和引導』
孩子從小學習語言上的規矩,才能避免染上語言上的惡習。
來源:錢志亮工作室《qzlgzs》北京師范大學錢志亮老師主辦的家庭教育平臺。
每周一至周五,每天推送一篇原創文章,致力於為家長提供專業、實用的育兒知識和理念。
原文標題《別把童言無忌當借口!不會好好說話的孩子,將來可能吃大虧》轉載已獲授權。
編輯: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