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動態 |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2022年工作總結,教育數字化轉型實現新跨越。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2022年工作總結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2022年,北京教育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以首都發展為統領,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安全穩定和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攻堅克難、踔厲奮發,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特色亮點工作

服務保障重大活動作出新貢獻。

把迎接黨的二十大、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貫穿全年工作的主線,以實際行動迎接二十大勝利召開。

2.3萬名師生深度參與,1.4萬名賽會志願者全心服務,68所高校攻關200多項關鍵技術,優質高效完成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開閉幕式演出、觀眾組織等工作,詮釋了新時代中國『可信、可愛、可敬』的形象。

推進『雙減』北京行動取得新進展。

壓減學科類培訓機構至347址,建立『行業歸口+綜合監管』的非學科類監管模式,校外培訓治理進入常態化階段。

校內提質增效穩步實施,支持采購優質校外教育資源,實現課後服務全面升級。

2.4萬餘人參與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占符合條件總數的43%,取得明顯成效。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譜寫新篇章。

大力推進幼有所育,入園率達到90%,普惠率達到88%。

積極推進幼兒園舉辦2-3歲托班,增加學位3000個。

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全市集團化辦學覆蓋率達到52%,學區覆蓋率達到90%,聯合辦學、組團發展成為新常態。

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努力滿足不同潛質學生個性化成長需求。

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開創新局面。

大力支持高校『雙一流』建設,良鄉、沙河高教園區規劃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堅持『四個面向』,啟動新一期高精尖創新中心建設,統籌推進北京實驗室立項建設,獲批建設國家首批卓越工程師創新研究院。

加快培養高層次工程科技人才,聯合培養博士生400餘名。

出臺職業教育『新京十條』,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

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取得新突破。

持續規范義務教育入學秩序,實現所有公辦學校本區內招生的歷史性突破,義務教育就近入學比例連續4年達到99%以上。

試點高中登記入學,探索開展中職學校自主招生試點,取得初步成效。

新冠疫情期間,完成全市范圍重大考試24項,涉及考生133萬人次,中高考與研究生考試實現如期考試、平安考試、應考盡考。

教育數字化轉型實現新跨越。

構建『一基、六景、三空間』智慧教育發展總體框架,統籌互聯網+基礎教育、人工智能與基礎教育融合發展、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建立分層多樣的試點體系,打造面向未來的智慧教育新生態。

常態化保障線上教學基本需求,學習人次2000多萬。

持續實施中學教師開放型在線輔導計劃,組織1.5萬名骨幹教師為全市35萬名初中學生開展在線答疑輔導。


年度工作完成情況

(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市委的決策部署

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

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完成中小學幹部教師全員培訓。

重大教育決策嚴格按程序提交市委教育工委委員會議、市委教育體制改革專項小組、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等審議,積極推進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在教育系統不折不扣貫徹執行。

加強教育系統黨的建設,推進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改革。

進一步加強德育工作。

組織思政課教師和教研員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國人民大學重要講話,用心上好思政課。

修訂完善中小學學科德育指導綱要,推動各門課程與思政課相互配合、同向同行。

制定《北京市中小學德育工作基本要求》,加強學校德育管理。

開展『奮進新征程 喜迎二十大』主題閱讀、『我們的新時代』『學習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等主題活動。

探索『全程超前伴隨式』家長培訓體系,開發完成幼兒園階段家長培訓課程。

開展『七個一』活動專題培訓,強化課程研發。

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

編制《北京市語言文字事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紮實推進語言文字工作。

提升體育美育勞動教育水平。

組建北京市學校體育、美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啟動各類專家庫建設,構建科學、開放的大健康、大美育協同格局。

發佈《北京市深入推進體教融合實施方案》,完成第一階段試點。

研究制定體育與健康考核評價現場考試系列管理辦法和考試標準,加強體育教師培訓,完成八年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統測,實質性啟動日常體測進中考。

做好後奧運時代奧林匹克教育和冰雪運動普及,中小學生上冰上雪210多萬人次。

印發《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行動方案》。

貫徹落實教育部新頒佈的國家勞動課程標準,建立完善勞動課程教研培訓機制。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教育教學管理。

制定《疫情場景下中小學幼兒園應急處置方案》,嚴格落實『四方責任』,優化完善校園常態長效疫情防控機制。

根據疫情防控形勢變化,及時做好全市中小學線下線上教學轉換。

印發《北京市中小學線上教學管理基本要求》,規范學校線上教學行為。

建好用好市級師生在線心理咨詢服務平臺,及時解答師生提出的心理困惑。

(二)堅持高質量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

強化規劃引領,出臺《北京市『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

做好縣域『雙普』國家級驗收相關準備工作,進一步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

持續聚焦質量,開展基礎薄弱園幫扶工作,推動社區辦園點轉型提升。

跟進無證園治理工作,穩妥取締有重大安全隱患的無證園。

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印發《北京市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施方案》,明確全市接受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國家評估認定的時間表、路線圖。

深入推進東城區、朝陽區、密雲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工作,加大資源統籌力度,提高資源使用和共享效率,整體提升區域優質均衡發展水平。

統籌城區學校與鄉鎮義務教育學校344對,建立『手拉手』結對關系,全力提升鄉村學校教育質量。

探索人工智能應用,研制《關於人工智能與基礎教育融合發展試點工作方案》。

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

印發實施《北京市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發展創建工作方案》,堅持『無課程不特色、無特色不自主』,設定6+N類創建途徑,提供6項政策工具。

強化扶弱扶需扶新扶特導向,按照先行先試階段工作目標,根據各區高中校數等比例確定特色創建名額,將所有區校擺在同一起跑線,引導學校盡快轉型、平穩過渡,推動全市普通高中從分層發展全面轉向多樣化特色發展。

推進高等教育內涵特色差異化發展。

貫徹落實《北京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養質量提升行動計劃》,持續推動市屬公辦本科高校分類發展,支持239項『本科教學改革創新項目』建設,突出對綜合性改革和『四新建設』項目的支持。

啟動北京市『優質本科課程』和『優質教材課件』評選工作,294門課程和232種教材課件獲得支持。

積極推進沙河、良鄉大學城內涵發展聯盟建設,開放優質課程,共享教學資源,探索交叉復合型人才培養,大力推動大學城與懷柔未來科學城等園區強強聯合。

強化『雙一流』建設,在第三批『雙萬計劃』建設中,北京高校360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專業』,382個專業入選省市級『一流專業』。

充分發揮『北京學院』、『卓越聯盟』、專業群以及高校數學、英語等通識教育基礎研究聯盟的作用,積極促進高校圖書館、博物館聯盟等優質資源共享,提高高校社會服務能力。

建設高質量有特色國際化的職業教育。

深入推進『雙高』『特高』建設,對7所『雙高計劃』建設單位進行中期績效評價,對第二批51個特高專業、50個特高『兩師基地』(工程師學院及技術技能大師工作室)開展階段性評估。

首批認定18個市級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

開展在線精品課程遴選建設工作,推進122門市級在線精品課程建設。

開展北京市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遴選建設工作,推進53個市級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

持續推進崗課賽證綜合育人,北京職業院校首次斬獲國賽金獎。

推進終身學習,打造開放式學習平臺『市民雲學堂』,推動北京學分銀行建設,實施『智慧助老』行動。

深化國際交流,舉辦第二屆『絲路工匠』國際技能大賽,擴大首都職業教育世界影響力。

統籌做好疫情期間考試組織工作。

系統制定防疫、安全和應急處置等方案,細化提出工作措施。

中高考將考點延伸佈局到部分集中醫學觀察場所和醫療救治場所,創新性設立封管控考點,考點數量、考務人員數量均比往年增加一倍以上。

研究生考試創新探索校地協同組考新模式,在同一考點『一類一策』分類設置考場,完成近8000名外省考生借考、1萬餘份自命題試卷流轉,被考生和公眾稱為『有溫度、有智慧的組考』。

首次組織開展專升本和成人學位英語線上考試,切實保障了2.8萬名考生的切身利益。

各項考試順利完成,社會輿情保持平穩,公眾對我市以巨大的誠意、努力和付出確保考試『如期舉行、應考盡考、一個不落』給予高度評價。

做好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

印發《北京市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若幹措施》,舉辦線上線下雙選會300場,提供崗位226萬餘個。

舉辦首屆『京彩大創』北京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101家單位4574支大學生創業團隊報名參賽,是上年報名參賽團隊總數的2.4倍,參與度實現歷史性突破。

啟用市級沙河園,『一街四園多點』孵化體系進一步完善。

組織退役大學生士兵線上招聘會。

開展精準幫扶,2022屆困難群體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高於整體水平。

(三)堅持深化改革,不斷激發學校辦學活力

深化教師隊伍建設改革。

鞏固拓展師德師風專題教育成效,研制《北京市教師信用信息管理辦法(試行)》,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

深化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典型經驗得到教育部領導的充分肯定。

評選表彰『北京市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

制發《關於深化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教師交流輪崗工作的若幹措施》,進一步完善相關保障政策。

印發《北京市新時代中小學名師名校長發展工程實施意見》,啟動新時代名師名校長發展工程。

持續實施鄉村教師特崗計劃,為鄉村學校招聘緊缺學科教師。

試行中小學教師開放型在線研修,組織近4000名骨幹教師,面向試點區義務教育階段1.7萬餘名中小學教師開展在線研修。

持續推進民辦教育供給側改革。

落實黨對民辦學校的全面領導,63所民辦高校完成章程修訂備案工作,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全部實現『雙向進入、交叉任職』。

建立機構退出常態化機制,穩步壓縮民辦非學歷高等教育機構規模。

統籌《北京市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工作方案》確定的33項重點任務落實,重點監測指標和工作任務目標均達到中央政策文件和教育部工作要求。

按照『一區一議、一校一案』的原則,積極推進『公參民』學校治理。

進一步規范招生行為,加大對無證辦學學校查處力度,深入推進無學籍治理。

持續擴大對外教育合作開放。

成功舉辦服貿會教育展和論壇,200餘家單位參展,達成交易額1300多萬美元,實現零的突破。

圓滿完成2022國際產學研用會議(北京)承辦任務,近20個國家的1000餘名院士、校領導、企業家、專家學者在線參會。

加快新佈局的國際學校建設。

出臺《北京市幼兒園、中小學招收和培養國際學生管理辦法》《北京市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發展指標體系(試行)》等文件,進一步完善來華留學質量標準和管理服務。

印發《關於服務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 推動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若幹措施》,整體設計、統籌推進首都教育系統對外開放。

(四)堅持創新引領,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提升高校自主創新能力。

落實《北京高校科研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4年)》,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碳中和等產業領域,堅持『一中心一方案』,推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微芯研究院未來區塊鏈技術與隱私計算、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集成電路2個高精尖中心建設。

強化實驗室日常建設管理,引導發揮北京實驗室聯盟作用,提升服務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力和貢獻力。

組織完成225項科技一般項目的評審立項工作。

加強北京高校『雙一流』和高精尖學科建設,研究提出新一輪『雙一流』和高精尖學科增補方案、市屬高校新興交叉學科建設支持方案。

優化教育資源結構佈局。

超額完成年度『新增2萬個中小學學位』市政府實事任務,新建、改擴建學校24所,新增學位3.6萬個。

推進落實《北京市教育設施專項規劃(2018年—2035年)》,研制《北京市中小學學位建設專項行動計劃(2023年—2025年)》,創新審批機制,加強項目儲備。

發佈《關於厲行勤儉節約進一步明確中小學校功能建設標準的意見》,進一步規范新建中小學建設標準,推動中小學建設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

有序推進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工商大學、首都醫科大學、首都體育學院新校區建設。

推進教育支援合作。

完善京津冀教育協同分工機制,全力支持雄安新區教育發展,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向廊坊北三縣延伸佈局,北京市第八十中學雄安校區、北京實驗學校三河校區、北京潞河中學三河校區辦學成效持續顯現。

深入推進京津冀高校聯盟和職教集團(聯盟)內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共用,研制《京津冀高校聯盟合作發展建設框架》,開展『四新』建設、中職學校跨省市『3+2』聯合培養試點。

紮實做好教育對口支援,通過『首都教育遠程互助工程』項目提升和田地區、兵團十四師、拉薩市基礎教育質量,選派援疆援藏援青教育人才149人。

南水北調教育對口協作以及京沈、京銀、京贛等教育合作有序推進。

(五)堅持依法治教,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全面推進依法治教。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導高校開設上好『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

經市政府令發佈《北京市教育督導規定》。

完成《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辦法》修訂立項論證報告。

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依法辦理師生申訴、復議、訴訟等各類教育案件,切實維護師生合法權益。

完成32所高校新一輪章程修訂工作。

組織開展中小學依法治校基本標準達標驗收,推動中小學依法治校示范校創建。

加強普法工作,持續組織開展『學憲法 講憲法』活動,開展新任中小學幼兒園法治副校(園)長任前培訓,組織全市教育系統領導幹部依法行政專題培訓。

在全國率先設立並啟用北京市學生傷害事故調解中心。

完成營商環境建設5.0版重點任務和試點改革任務。

深入開展教育督導。

印發《北京市教育督導問責實施細則》,深入落實《北京市教育督導規定》。

完成2021年省級政府履職自查自評。

圍繞春季開學、疫情防控、『雙減』等重點工作,組織近1700名掛牌責任督學,對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實施10輪全覆蓋專項督導。

開展幼兒園辦園質量督導評估,完成2020-2021學年北京市學前教育發展狀況監測。

推進中小學校發展素質教育督導評估。

創新實施體育、勞動教育督導評估和校(園)長任期結束綜合督導試評。

印發《北京市屬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實施方案(2021-2025年)》,建立市屬高校分類評價體系。

印發《北京地區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實施細則(試行)》,抽檢470個專業,覆蓋全部學位授予類型。

開展2022年『雙減』落實情況和教育工作滿意度調查。

不斷深化接訴即辦工作。

建立教育系統分中心接訴即辦工作制度流程、輿情預警機制。

開通群眾咨詢電話,解答群眾訴求。

將中小學教學管理列入接訴即辦『每月一題』,制定推動中小學問題解決『一方案三清單』『一單一表一圖一問答』,建立月反饋和半月報工作機制,為中小學教學管理問題解決提供制度保障。

切實維護教育系統安全穩定。

加強平安校園建設,深入推進《北京市中小學校幼兒園安全管理規定》落實,開展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工作,推動義務教育階段校園安全薄弱環節改善與提升。

印發《2022年北京市中小學校周邊交通綜合治理工作方案》,深入開展學校及周邊交通綜合治理。

紮實推進教育系統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加強隱患排查統計、掛賬銷賬和督促整改。

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積極防范黑惡勢力向中小學校幼兒園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