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商都中西交匯,有待鳳凰涅槃
廣州市荔灣教育局因巧立名目,違法收取與入學掛鉤的個人捐贈資金5.6億元,違反了『嚴禁收取與招生入學掛鉤的捐資助學款』的規定而遭到國家教育部通報,責成上級部門對其責任人進行『約談』。
多年來死氣沉沉的荔灣教育竟以這種名堂登上熱搜,聞之令人唏噓。
其實,如今就算是廣州市民,可能也不知道荔灣教育曾經是廣州教育的標桿!
要了解這一點,不妨先看看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廣州教育名校的版圖吧。
老廣州的地標建築,愛群大廈
那個年代,廣州中小學名校不多,但都是真材實料杠杠滴,不是現而今掛名的那種。
當時的名校是老百姓認可的,而不是今天官封的那種。
那些年的名校可謂雄立羊城,傲視南粵,名揚港澳。
初中高中的話,當時因為都得考試面向全市招生,假不到哪兒去;小學的話,全是廣州賴以顯擺的窗口學校,他們肩負國家重大教育改革項目,隨時需要接待國內外國家元首和顯赫貴賓,因此也絲毫不能假。
中學名校最易記,可稱『十全大寶』,即八大金剛 + 哼哈二將共十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中 + 執信廣雅;如果勉強將省屬兩駕馬車華附省實也列入其中的話,剛好『羊城十二釵』。
小學名校也不多,荔灣有沙面、樂賢坊,舊越秀有朝天、舊部前,舊東山有培正、小北路,海珠有同福中一小,白雲有三元裡,黃埔有怡園,湊起來『九大簋』一桌大菜。
現在教育較有實力的天河、番禺,那個時候還泡在農田魚塘裡,中小學凈是村校,師范生分配到天河的中小學,都要大哭一場死活不去。
與老城區荔灣的學校相比,那狀況就像大唐盛世時歐洲還在蠻荒時代鉆山洞玩泥沙烤紅薯一樣。
在中學名校『羊城十二釵』中,華附省實屬於省屬學校,二中六中執信廣雅屬於市屬學校,其餘的荔灣有一中四中、舊越秀有三中、海珠有五中、舊東山有七中、白雲有八中。
在區屬中學中荔灣竟然占了兩個份額,而其他榜上有名的四個區每區也隻有一所!可見,近年來毫無存在感的荔灣教育,在當時十分了得。
極盛年代的荔灣,一中一門七院士,院士數全市學校《含省屬兩所》加起來還不到其一半;四中名壓廣雅,舊稱『寧在西華,不入講下』,四中在西華路上,教育質量力壓名氣比自己大的廣雅,故用粵語諧音調侃廣雅為『講下中學』,即說它沒什麼了不起說說而已罷了。
如果說當年廣州的中學是『羊城十二釵』同臺競美,荔灣在諸侯中坐大的話,那麼,小學的名校絕對是荔灣一枝獨秀,其他區隻能望其背項,挽起褲腿去追趕的份兒。
當年的沙面小學風光無兩,與北京景山小學資源共享,是廣州唯一一張能拿出手去與京滬小學較勁的王炸,其他區學校經常派員負笈西來虛心取經,可謂日日參觀,天天學習,踏破了沙面小學的門坎,擠爆了沙面小學的課室。
樂賢坊小學則是全國樹立的『家校合作』一面旗幟,現在風行一時並且走了樣的『家長學校』,是他們挑起的頭辦起了全國第一家。
可是時過境遷,這些年荔灣的學校幾乎團滅,與老西關的舊街窄巷『老破小』一樣變得氣若遊絲,包括近年紮起過一陣子的百年老校真光,人事更替後也開始沉淪。
懷舊思今,廣州教育的歷史留給人們太多的思考。
如果不懂廣州教育的興盛起落,不懂對其榮衰互鑒,要搞好廣州教育談何容易?就像前不久拍腦袋砍樹一樣,不鬧出點問題來我看都有點難。
#羊城身邊事##激發廣州新可能##廣州##廣州頭條##全廣州潮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