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期的家庭教育與精英教育。

周天子推行的是宗法制。

什麼是宗法制?宗法制就是以家族為單位的管理模式,一個又一個的家族成為構築這個國家最為重要的基層單元。

於是,家族教育與傳承就尤為顯得重要。

春秋以前沒有私學,大部分教育都是從家庭中傳承的。

教育被朝廷所壟斷的這種局面,一直延續到了春秋之時才出現瓦解之勢。

但是即便如此,家族之教育仍然是人們受教育的主要載體。

在春秋以前,所謂不同階層其實是個非常簡單的概念,最多也就分了天子、諸侯、朝臣和庶民等階級。

可是到了春秋之時,因私有制的不斷發展,社會上逐漸出現了『士農工商』等階層。

士農工商也就是齊國管仲稱為的『四民』。

這些階層說分佈的區域也非常明確,其實就是學校、田野、官府和市井。

這些階層基本上也是延續著代代相傳的傳統,他們成長過程大多依靠的還是家庭教育。

這個時期,天子、諸侯、朝臣這些等級依然還是存在的,而在四民當中,有很少的一部分人可以依靠遊說,或者依靠戰爭,或者一些其他的原因進入朝堂之中。

但是對於他們而言,不管任何一種方式,他們都必須要有所學,才可能有所得。

比如,四民當中改變命運的『士』,他們中其實就又可以分成兩種人,一種是學文的,一種是學武的。

不管是學文還是學武,他們都要學禮樂射禦數這『六藝』。

而這些東西,傳統的家庭教育就很可能沒有辦法傳授了,這些東西必須要去學堂才可以學到。

孔子的學堂,主要就是傳授這些東西。

為了改變命運,社會上的大多數人,一旦有機會都會願意讓自己的子弟進入學堂。

孟子的母親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人物,為了讓孟子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孟母甚至還把自己的家搬到了距離學校最近的地方。

孟母的家庭教育當然是好的,可是不是任何家庭都可以有這樣的實力和魄力。

過去的時代裡,因為戰爭的緣故,能夠接受穩定的學堂教育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如果拿到今天來看的話,為了達成孟母那樣的意志,還要有足夠的鈔票,可以買到萬人搶的學區房。

越是艱難的家庭教育,越是成功的家庭教育,就往往受到人們的推崇。

除了孟母三遷以外,春秋戰國之時還有很多成功的家庭教育。

他們沒有孟母那樣的決心,可是他們的言傳身教,就比那些學堂裡的教育更有作用。

魯國權臣季康子成向叔祖母敬薑請教如何處理政務和家庭關系,敬薑便是說『君子能勞,後世有繼』,意思就是要多花時間、多花精力,總會處理好兩件事情。

也是這位敬薑,對自己的兒子也同樣嚴厲。

據史料記載,敬薑的兒子公父文伯退朝回家,看到敬薑竟然親自在績麻,就說:『以歜之家而主猶績,懼忓季孫之怒也。

其以歜為不能事主乎?』意思就是,母親作為我們家族裡面輩分最高的人,我們又是這樣的富貴之家,您居然還親自勞作,這樣的話我擔心我們的宗主季康子會生氣,認為我們不孝順你。

結果敬薑怎麼說呢?她說:『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

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義,勞也』。

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就是說,我們過去的賢明君主治理國家,從來都不會忘記勤勞,也從來不會忘記節儉,每年都會與老百姓一起勞作,這樣自己的家庭才能保持昌盛,自己的國家也才能保持強大。

再而就是最大的一個群體農民。

農民的家教,比起上面的那些貴族子弟們,其實就要直接的多。

農民們最先要學的就是耕種技術,如審時耕種、制作農具、適時施肥、適時豐收等等。

這個群體的家庭教育,事實上就比上面那些階層要多得多,而且也要辛苦的多。

至於工商兩個群體,雖然數量上比不上農民群體。

但是在家庭教育的問題上大致還是相似的,他們也都是『相語以事,相示以功,相陳以巧,相高以知』,還有就是『相語以利,相示以時』,他們與上層建築門不同的是,掌握的都是賴以生存的本領。

如此看來,士農工商,千年以來,其中士的家庭教育其次,而農工商則更多依靠的是家庭教育。

先秦時期的家庭教育與精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