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鞏悅悅
作為全國唯一獲教育部支持的鄉村教育振興先行區試點省份,山東將確保鄉村教育振興今年起步成勢、三年全面改觀、五年大見成效。
為實現這個願景,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專項方案,從改善鄉村學校辦學條件到選優培強鄉村校長,從大力提高鄉村教師待遇到實施縣中發展提升計劃,幹貨滿滿。
其中,有關編制的提法讓人眼前一亮。
1月6日下午,在山東省教育廳聯合三部門舉行的新聞通氣會結束後,齊魯晚報記者采訪了沂源縣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白道德,聽他談談政策發佈對當地教育的影響。
沂源一所偏遠村小的學生們在教學樓前合影。
教職工編制管理『放權』
讓基層教育部門有了主動權
6日,省教育廳等四部門舉行的新聞通氣會上,多部門負責人發佈並解讀了《山東省建設全國鄉村教育振興先行區專項工作方案》和《山東省建設全國鄉村教育振興先行區專項工作重點項目清單》。
其中,省委編辦副主任葉松浩提及的『編制』保障,直面多地鄉村教育面臨的痛點。
有關『縣管校聘』的提法,讓白道德眼前一亮。
原來,新聞通氣會上指出,為了更好地統籌配置教育資源,將縣域內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和師資力量的配置使用權,最大限度下放給縣級教育部門。
葉松浩解釋,在核定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總量內,縣級教育部門按照班額、生源、教師課時量等情況,將教職工編制具體分配至各中小學校,並根據學校佈局調整、城鄉人口流動、學生規模變化等情況,建立靈活用人機制,推動『縣管校聘』、教師跨校兼課、跨學段任教,做好縣域內學校間、學段間編制和師資力量的統籌分配、及時調整工作,切實提高中小學教職工編制使用效益。
之前,沂源在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管理權限下放上進行了有益探索,在白道德看來,通氣會上,這次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管理『放權』以文件形式具化下來,真正讓教育部門根據教育教學實際對老師的調整有了主動權,『這讓我們感覺眼前一亮,是一件特別值得高興的事兒』
記者了解到,作為純山區縣,沂源的142所學校中,在農村的中小學和幼兒園就有84所。
『過去調編困難,一個老師流動要經過編辦、人社以及地方財政等多個部門審批,程序非常繁瑣復雜』在白道德看來,編制管理權限下放,就可以由教育部門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進行調編,調整後和相應部門備案即可,程序上簡單多了。
『特別是今年,面對城區學生多、師資緊張的壓力,我們教體局就從全縣中小學選聘了234名教師到師資緊缺學校任教,實現了師資力量的優化配置,按照以往的體制很難做到』
讓老師跟著學生走
周轉編制的提法很接地氣
除了『縣管校聘』管理權限的下放,山東還考慮部分偏遠地區的農村中小學生源較少,單純按生師比標準配備編制難以滿足教學實際需要,優化完善了鄉村學校教職工編制配備政策。
明確對偏遠山區、湖區、灘區、海島等生源少、教學點較多地區的中小學,可按照生師比與班師比相結合的方式配備教職工編制,縣域內超出基本編制標準部分,由設區的市統籌解決。
在白道德看來,文件分析得很有道理,如果單純按照師生比配備編制,真是沒法配,一般情況下就按班師比核編,很難做到開足開全課程。
『但因為僅僅按班師比配備老師,管理人員和後勤職員都不在其中,所以這樣來算還是不夠用。
隻能說後勤人員和管理人員都要參與教學,班師比才能夠用。
可即便這樣也比師生比強,班師比的提法還是比較科學的』
通氣會上還明確以縣《市、區》為單位,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未達到國家基本編制標準的,首先在本縣《市、區》事業編制總量內調劑解決;縣域內沒有調劑餘地的,由設區的市負責調配補充;市域內空編不足的,使用省級統籌的周轉編制予以保障。
在白道德看來,老師應該跟著學生走,哪裡有學生,哪裡就要配老師,『就應該是流動性的,而不是固定性的』。
『如果是分市或分區之內,老師編制就不夠用了。
但省裡的這個辦法很好,能讓老師跟著學生走』白道德認為,『城區學生多就相應地把老師調到城區。
因為生育高峰是波動性的,就可以用全市全省的編制來調劑,我覺得這是非常接地氣的』
值得一提的是,通氣會上還指出,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原則上每3年核定一次,對生源、師資結構變化較大的縣《市、區》,設區的市可結合實際每年調整一次。
『原來叫‘三年一大調,每年一小調’,現在明確規定一年一調,這就非常符合實際了』白道德認為,每年學生的招生數量是不一樣的,文件提出的『根據學生數量調整老師的編制和人數』更貼合地方實際,尤其貼合農村偏遠地區的實際。
在沂源縣的一所鄉村小規模學校,兼任校長的體育老師正在帶學生們上課。
有了合理調配老師的主動權
還能促進各地輪崗學習
政策的制定最終要落地,落腳到實實在在的鄉村教育中去。
事關教師群體的編制保障落地後,對鄉村教育工作者的獲得感體現在哪些方面,對當地教育生態又有哪些影響?
『方案內容非常豐富,我還是第一次見教育部門和編辦、人社、財政等相關部門做這麼全面的總體設計,信息量非常大』白道德認為,政策的落地能讓教育部門有合理調配老師的主動權,同時也有利於促進各地輪崗學習,多崗位流動後能讓教師的成長更快。
對老師來說,需求也能在政策之下有合理滿足。
因為老師確實會有自己的實際困難,比如孩子小需要撫養或父母年齡大需要照顧,這種情況下他們就想進城,但原來想要流動非常復雜,如今就能在政策范圍之內合理調配了。
拿沂源縣來說,今年就在這樣的政策框架之下出臺政策,無論是城裡老師進農村,還是農村老師進城區,都有一定的標準和條件。
『我們按照這個辦法在全縣中小學范圍交流了169名教師,實現了師資力量的合理流動』白道德還指出,縣城老師長期在一個崗位上,也有到農村去的意願。
『我們在農村設定了特崗教師,根據老師報名情況,看看哪些地區和學校有學科缺這樣一個‘領頭羊’』
不僅如此,農村和農村之間也進行交流。
白道德介紹,沂源縣今年在鄉鎮之間交流了66名老師,本鎮學校之間也要交流。
在這樣的政策之下,他們做了大量的交流輪崗政策。
『如果沒有這樣政策出臺,我們這樣的情況根本不行,人就沒法流動,想流動就有一大堆手續需要辦理,就很難了』
『政策之下,教育部門就有調配、輪崗、學習等各方面的主動權,能據此解決大量老師的困難和訴求』白道德說。
『起底式』地查問題
放長遠眼光解決問題
在省裡出臺的諸多政策紅利之外,記者此前在多地鄉村學校蹲點采訪時,還發現一個『棘手』的情況。
此次與白道德局長交流過程中,這個情況被再次提及。
『國家和省裡為農村教師出臺了激勵和優惠政策,那就是在農村任教的老師享受鄉鎮補貼,此外在農村任教滿規定年限的教師,符合申報條件的可不受單位崗位結構比例限制直接申報高一級職稱』據白道德觀察,為享受政策,有些老師既不願意到偏遠鄉鎮,又不願意進城,就願意待在城區周邊鄉鎮,這就使得縣城周邊鄉鎮的老師集聚。
『離縣城兩公裡的也是農村,離縣城50公裡的也是農村,但享受的鄉村教師政策卻是一樣的』白道德建議,上級部門是不是可以嘗試劃分鄉村類型。
『其中,偏遠鄉鎮是一種類型,離縣城近距離的農村也是一種類型,不同類型享受不一樣政策,要區分開,而且從農村補助到職評條件都要體現出來』
『‘起底式’地查問題,全力放長遠眼光解決問題,不能隻看眼前利益』白道德告訴記者,對於沂源教育未來的發展,他們已經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對於振興沂源的鄉村教育,他們信心滿滿。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