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讀書上南都 口碑如林見人心
願舍家業辦教育 創辦南都乃彭鈞
彭鈞(1898-1974),字和卿,南陽南召縣皇路店人,南都中學的創始人。
著名的民主人士,愛國教育家,民國期間南陽教育先驅之一。
彭鈞於1918年考入河南省立南陽中學。
1929年畢業於北京朝陽法學院法律科。
1929年至1931年,歷任新鄉縣政府承審員、洛陽縣政府第一科科長、河南省區長訓練所教務主任、河南省立第十四中學校長、武陟縣政府第一科科長、國民革命軍暫編21師少校參謀。
1932年,抗日烽火燎燃南陽,彭和卿在當時的政府任職,看著滿目瘡痍的祖國大地,決心棄政從教,走『教育興國』之路。
1933年,他傾其家產、歷經坎坷,以南陽縣城隍廟為校址,創辦南都中學並自任校長。
受時局牽扯,校址數次遷徙。
在中共南陽地下黨的支持下,南都中學辦成了培育革命和建設人才的搖籃。
抗戰期間,校園成為宛屬平津同學會地下黨活動基地。
彭和卿陪護學生南遷,並設法讓他們留在大陸。
彭鈞校長治校嚴明,治學嚴謹,校訓為:『校紀嚴明,師嚴生勤,發奮苦讀,不甘人後,樸實無華,立志成才』在南陽城內及宛屬十三縣,贏得『要讀書,上南都』的聲譽。
南都中學自建校至1948年,共招了13屆學生,為社會培養了1300多名學生,從南都中學走出的學生,有不少在民主革命和新中國建設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
先後培養出:彭清源、張保慶、姚雪垠、瘂弦《臺灣著名詩人》、袁寶華、趙延年等國家棟梁之材。
在解放初,不顧局勢動蕩,召回在美國留學的子女積極投入新中國建設。
1974年因病逝世於南陽。
兒子彭清源《1920年一2003年》。
1944年畢業於南京大學經濟系,碩士。
1948年赴美留學,回國後歷任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副秘書長等。
現在,南都中學在南陽市鴨河工區教育園區,又重新辦起來,名為南都實驗中學,是按照國家級示范性高中標準建設和配套的高級中學,依然是讀書求學之寶地,培育精英之搖藍。
來源:聶振弢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