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江蘇一位媽媽分享的日常,讓無數網友點贊。
全家都陽了,隻剩下8歲的小兒子沒有中招。
由於家裡還有一個重症的老人,所以爸爸媽媽和哥哥都隻能把自己隔離在房間裡。
小兒子有先天缺陷,隻有一隻胳膊,但他做起飯來手法嫻熟。
他做好了飯菜、切好了水果,小心翼翼地送到家人的房間門口。
大家都很羨慕這位媽媽,擁有這樣一個懂事獨立的好兒子。
我卻更佩服她,有敢於放手的勇氣和從小教孩子獨立的智慧。
就像家庭教育專家孫雲曉所說的:
『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要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隻有生活能力提高了以後,他才能適應社會』
可是許多父母,對於成績的焦慮,遠遠高於對孩子自理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培養。
疫情期間,不少地區都經歷了封區閉戶,孩子生存技能的短缺也暴露無遺。
一個15歲的女孩,獨自隔離在家,因為不會做飯,所以一日三餐全靠吃泡面。
一位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封控在家3天燒糊了2個鍋,差點把廚房炸了。
父母感染後臥床不起,孩子卻兩手一攤,啥也不會,寧願餓著肚子也要等父母投喂。
他們平日裡習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一旦離開了父母,就連照顧自己都不會。
作家劉墉曾經告誡孩子:
『爸爸媽媽不能跟你一輩子,所以給你魚,也給你網,下面的魚,你得自己捕』
做飯意味著生存,家務意味著自理。
一日三餐看似平常,卻是孩子未來賴以生存的必需。
唐江澎校長說過:
『孩子沒有分數,過不了今天的高考;但若隻有分數,恐怕也贏不了未來的大考』
教育的終極目的不是知識而是生活,柴米油鹽也是一種成長和修行。
讓孩子從小學做家務,從幼兒園開始整理東西,擇菜、做飯、刷碗,這些稀松平常的瑣事,才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
比起試卷上的分數,教會孩子自力更生,才是父母為之計深遠的大愛和遠見。
教育最大的目的不是知識而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