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互聯網普及以來,『抽象』概念的邊界正在不斷被人類開墾:我們創造了各種以計算機、智能手機等終端為載體的虛擬空間,如社交網絡、視頻會議、虛擬3D世界、增強現實應用等。
現在,元宇宙的出現正在為社會註入全新的想象力,其與教育行業相結合的可能性,會給學生、教師乃至整個行業帶來何種全新圖景?
從虛擬校園到『元教育』
虛擬校園作為校園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得到普遍推廣。
3D虛擬校園已經是很多學校門戶網站不可或缺的重要欄目,對學校的形象、招生宣傳以及信息化管理發揮著越發重要的作用。
美國紐約大學在2015年便開發了相關應用,其允許用戶通過AR瀏覽虛擬的紐約大學校園全貌,並且教學樓的每一層都標註了各自的功能劃分。
2020年,這所全球頂尖學府還給身處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畢業生們辦了一場VR線上畢業典禮——Grad Alley,學生們可以在其中選擇自己的人物形象並合影留念。
無獨有偶,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百名學生組成了團隊,並在電子遊戲Minecraft中建立了虛擬的伯克利校園,還原了學校的每一個場景。
在畢業季,該校的學生同樣可以創建角色並參加畢業典禮,包括領取畢業服、聽校長與特別嘉賓發表演講、拋學士帽這些常規的畢業典禮環節都能得到還原。
顯而易見,如果隻是復刻真實學校環境並讓用戶能夠身臨其境地體驗校園氛圍,似乎並不是一件新鮮事了。
『元教育』——元宇宙與教育行業相結合,並在未來很有可能實現的想象正在逐漸成為現實,其不僅能通過利用更加復雜的建模、貼圖、光影等技術實現真正意義上的1∶1環境復刻,更能允許學生、教師通過佩戴VR眼鏡等設備進入虛擬空間進行原本隻能在線下完成的一系列課堂活動。
『元教育』不僅是真實校園在虛擬空間的延伸,更將是通過連通線上虛擬校園平臺和線下各類AIoT系統從而實現軟硬件一體化的虛實融合。
在此過程中,學生、教師的線上日常教育活動將一方面形成良好閉環,自成體系;另一方面則能與線下教學形成交叉,二者互補互融。
中國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原主任、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李志民認為,元宇宙是互聯網的極大發展和高階形式,標志著人類進入數字文明、信息文明的起步階段。
作為沉浸式的虛擬空間,元宇宙的核心在於數字資產和數字身份的承載。
對於元宇宙教育而言,教育資源將成為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也許在不遠的未來,元宇宙中的教育資源將在共創、共享、共治的價值觀下由PGC、UGC乃至AIGC協同創造,允許學生學習來自世界各地的課程,現實世界的學者隨時隨地化身為元宇宙的教育者,與開發者一道為學子們量身定制個性化教學模式。
而學生也不再受限於單一的實體院校,而是湧向資源無限的元宇宙教育平臺,利用區塊鏈等技術形成的唯一身份認證系統,更能讓每名學生的學習生活同步在元宇宙中留下足跡,並映射到現實教學活動中。
有望破局傳統教育
科技進步的速度正在超越教育體系的演變速度,新知識新技術的誕生、擴散與消亡的周期正在加速變短。
信息大爆炸讓教育主體和傳統教育范式都面臨全新挑戰。
經濟學家、橫琴數鏈數字金融研究院學術與技術委員會主席朱嘉明認為:『過去學習是為了創造,現在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創造,而元宇宙可以打破教育的時間和空間邊界,實現傳統教育模式的升級和教學資源的平衡,最終讓終生學習、跨學科學習、循環學習以及人機互相學習成為可能』
近期發佈的《元宇宙全方位研究報告》認為,元宇宙的核心是將沉浸式互聯網視為一個巨大的、統一的、持久的和共享的領域。
這份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韓國科學技術院、倫敦大學學院等全球頂尖高校聯合發佈的報告告訴我們:盡管在擴展現實、5G和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推動下,元宇宙可能看起來是未來主義,但是網絡空間的數據大爆炸其實並不遙遠。
的確,在一些操作難度系數高、實驗設備昂貴的行業領域,元宇宙的落地顯得尤為迫切。
例如在物理、化學、生物等實驗性、演示性較強的學科中應用元宇宙,通過構建擬真教學環境,催生虛擬備課、虛擬授課、虛擬考試等教育教學新方法,能夠給這些學科帶來更大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