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微笑,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無論生活多苦,都不要把『情緒垃圾』倒給孩子,多傳遞積極的生活態度,我們的孩子才能成長為陽光自信、充滿正能量的人。
作者 | 楓子
最近在微博上看了一個女孩給某育兒博主的投稿,感觸頗深。
女孩擔心父母外出容易感染,提前囤了一個月的糧食,結果媽媽不是抱怨菜沒買好,就是吐槽肉不新鮮。
她攢了半個月的工資給媽媽買了個手鐲,媽媽沒有表示高興,反而數落她眼光不行,買的手鐲又貴又難看。
平日裡,媽媽的嘴巴也像個機關槍一樣,『突突突』地抱怨個不停:什麼疫情沒完沒了,口罩戴著不方便,宅在家就像坐牢……
更讓人難受的是,她發燒39度,全身頭痛,隻想躺著睡覺時,媽媽卻在床邊吐槽她當年不聽勸,非要選護理專業,工作辛苦又不掙錢。
她說:有無數個時刻,我真的想當場就死去,什麼心肌炎、白肺都沒她可怕。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父母的抱怨,會在孩子心裡留下灰色地帶』
對孩子而言,疫情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疫情心態』:遇事隻會抱怨,傳遞負能量。
這樣的心態下,父母自己看不見生活中的光亮,也讓孩子的頭頂籠罩著烏雲。
彌漫在空氣中的負面情緒,就像慢性毒氣一樣,比病毒更侵蝕人心。
孩子的不幸
是從父母的抱怨開始的
作家劉繼榮曾分享過自己的故事。
丈夫常年在外,她一個人又要忙工作,又要忙孩子,常常諸多不順,每天自是怨言頗多。
那一兩年,她下班回到家,就苦著一張臉,洗衣做飯,也總是在唉聲嘆氣。
晚飯後,她還要打電話與朋友抱怨各種小職員的難,兼職主婦的累。
直到有一天,她無意聽見兒子跟同學吐槽:
『我沒有幸福感,哪裡能笑得出來,人生太苦了……』
她不禁打了個寒顫,這才警醒,自己天天一成不變的抱怨與責怪,竟然也讓兒子沒了快樂。
情緒傳播猛如病毒,父母愛抱怨,最先遭殃的是孩子。
一時的抱怨,父母覺得無所謂,卻句句如陰霾,籠罩在孩子心上,很容易讓孩子失去對生活的希望。
在哈爾濱,16歲的小星好不容易考上一所重點高中,本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但小星就是說什麼也不肯去上學,一心要休學。
母親百般無奈,隻能帶小星去普寧市心理科找醫生看診。
對著醫生,小星才說出心裡話:『母親每天都要說,她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把錢花在我身上』
小星心裡明白,父母為了培養他沒少花錢和心思,所以他也一直很努力學習,就連放假,他的時間也是排的滿滿當當的。
可是母親每天還是不停抱怨:生活不容易,供他學習花了很多錢……
他身心俱疲,倍感焦慮。
來自媽媽身上的負能量,就像一塊塊石頭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久而久之,他覺得媽媽生活的不幸都是自己造成的,所以就想著幹脆不要上學了,這樣就不用花父母的錢,也就不會對不起父母辛苦掙錢了。
《圈層突圍》裡,有個『黑洞人』的概念。
說的是,我們的生活中,有些人像個『黑洞』,不停地散發暗黑能量,將周圍的人吞噬於情緒的泥沼之中。
愛抱怨的父母便是如此,不斷釋放負能量,遮蔽了孩子積極看待事物的眼睛,讓孩子也變得消極又悲觀。
父母埋怨網課效率不好,孩子學習態度不行,孩子就真的會不思進取,覺得再怎麼努力也是白費力氣。
父母訴苦疫情下這難那難,孩子也會失去對生活的盼頭,變得怨天尤人。
父母的情緒映照著孩子的世界。
父母愛抱怨,其實是一種對孩子的詛咒,父母嘴裡的『不幸』,或早或晚,都會在孩子的身上應驗。
『垃圾場』裡
養不出健康的孩子
心理學家曾奇峰老師曾將滿屋子怨氣的家,比作垃圾場。
試想,一個心智尚不堅定,閱歷不夠豐富的孩子,一直被父母的唉聲嘆氣、生活實苦裹脅著,在他的內心,又會長出什麼樣的果實呢?
一份網絡研究調查表明:在愛抱怨和訴苦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有著這些表現:
會察言觀色、敏感、容易自卑、很多事不敢跟父母說,選擇默默承受,怕麻煩別人,再好的天賦再多的想法也不願表達……
父母對生活的態度,會潛移默化地刻進孩子的性格裡,影響孩子的一生。
想起一位在中學當班主任的朋友分享的一個案例。
她班上有一個叫小佳的女孩,是一名轉學生,平時少言寡語,喜歡自怨自艾。
她真正關注到小佳,是因為有一次,她無意看見小佳拿著鉛筆就往手臂上戳。
朋友這才發現,小佳的胳膊上十幾道口子,讓人觸目驚心。
了解過後,朋友才知道,小佳的父母因為疫情創業失敗,換了工作後又各種不順,每天回到家就是愁眉苦臉,唉聲嘆氣。
她因為剛換到新學校,學業落下了好多,網課又跟不上,各種壓力無處安放,生活的苦惱也無處訴說。
但父母要麼隻顧指責她學習不好,一直在倒退,要麼就是抱怨生活實苦,讓她爭氣點。
外在的情緒壓力,加上內在的焦慮,小佳找不到情緒的出口,就隻能不斷向內自我攻擊,最後壓抑成傷。
我們常說,孩子是環境的產物。
當父母把家當成自己的『情緒垃圾場』,孩子也就生活在『垃圾堆』裡,自然難以養成健康的人格和心理。
尤其是三年疫情,孩子正面臨著嚴重的『新冠次生災害』:
網課在家成常態,缺少同伴交流,戶外活動極少,情緒極易焦慮、煩躁,對真實世界無興趣……
他們心中的煩悶和苦惱尚且無法排解,父母再時常抱怨工作的不容易,生活的不如意,隻會增加孩子的壓力,讓孩子心理負重。
有句話說:『事情壓不垮人,但面對事情的態度可以』
父母嘆一口氣,壓在孩子身上,其實就是一座大山。
長期生活在悲觀的家庭環境裡,孩子心理能量不斷被消耗,成長營養得不到供給,孩子自然很容易形成性格上的缺陷。
最好的愛
是把陽光種進孩子的心裡
前段時間,有一個21歲的單親媽媽外賣員一夜刷屏,被網友誇贊是『全網笑容最甜媽媽』。
這位媽媽17歲嫁人,18歲生女,女兒才五六個月時,丈夫就因為一場車禍去世。
一夜間,她成了寡婦,女兒成了沒有父親的孩子。
不久,丈夫的賠償金額到賬,婆婆又把她趕出了家門,一分錢也沒有給她。
無奈下,她隻能帶著尚在襁褓的女兒回到了娘家,可父母堅決不讓她帶著個拖油瓶。
斟酌再三,她隻能帶著女兒背井離鄉。
喪夫,被驅逐,四處飄零,說起這些事時,這位媽媽臉上卻總掛著笑。
仿佛只要還能笑,餘生就不會太差。
她對生活如此,對女兒也是如此。
不管日子再苦再難,她也從不抱怨,不訴苦,反而總是苦中作樂,認真過好每一天,把陽光種進女兒心裡。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她的女兒,也總是一張燦爛的笑容掛在臉上,亮晶晶的大眼睛裡好像住著星光。
美國作家謝麗爾曾說過:
『人生無常,總會遇到我們無法控制的外在因素,當我們無法改變世界時,我們至少能夠做到改變自己』
父母應對困難的態度,其實是孩子最好的生活范本。
讓孩子看到,不管日子再苦再難,父母也不失對生活的向往和熱情,這份樂觀與堅強,就是父母給孩子成長的最好助力。
在《佐賀的超級阿嫲》一書裡,日本著名喜劇大師島田洋七曾記錄下自己寄養在外婆家的故事。
他們住在破爛的茅草屋,家裡經常沒米下鍋,隻能靠早點睡覺挨過饑餓的夜晚;
做飯的食材,都是從河上遊菜市場流下來的殘瓜爛菜。
雖然每天面對極端貧困的生活,但外婆總是超級樂觀,她說:
『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那要看你怎麼想了』
『別把辛苦看成辛苦,堅信明天會一片光明,就一定會有好運的』
在外婆的感染下,洋七也總是能保持樂觀的心態,積極的看待生活。
也正是這段經歷一直鼓舞著他,讓他最終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相聲演員。
生活其實就是種種瑣碎的日常和一地雞毛的煩惱,為人父母,我們無法改變現狀,卻可以轉變自己的心態。
把生活給我們的酸檸檬,切成檸檬片,加上蜂蜜水,就是一杯酸甜可口的檸檬汁。
當我們傳遞的是快樂和正能量時,給孩子帶去的就是對生活的熱愛和希望。
在這樣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心裡永遠散發溫暖和笑容,擁有由內而外的生命力。
任何困難都壓垮不了他,更容易獲得人生的幸福。
教育家錢志亮說:
『決定一個孩子未來能走多遠的,比起能力,更多的時候靠的是他內在的個性品質。
其中,積極樂觀的心態就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品質』
是啊,樂觀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也是一個家庭幸福的風水。
想要培養一個風吹不倒,雨打不垮的孩子,父母首先要擺正心態,遇事不抱怨,為孩子營造一個積極正面的成長氛圍。
心理陽光的父母,才能帶動孩子心理陽光。
積極面對風雨的父母,才能帶動孩子向陽而生。
點個贊吧,願父母們都能做一個內心富足,積極樂觀、眼裡有光、心底有愛的父母,照亮和溫暖孩子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