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每一次發脾氣,對孩子來說就是『精神虐待』。
父母每一次發脾氣,對孩子來說就是『精神虐待』。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在看這篇文章之前,仔細回想一下,您是否有不分青紅皂白責罵孩子的經歷?急性子的你動不動就吼孩子,當得知冤枉娃時,內心既後悔又心疼,可對不起仨字死活說不出口,以一句『該吃飯了』就糊弄過去了。
其實,發脾氣是教育孩子的最無用的一種解決辦法,對孩子百害而無一利。
案例
朋友雅雅曾在孩子出生前信誓旦旦地說,她要做一名溫柔似水的媽媽,當娃犯錯時一定要耐心地教導,可是真正當媽後,當初的誓言都化成泡沫了,當孩子不好好吃飯、不按時入睡、不認真寫作業、起床磨磨唧唧時……,她都忍不住采用吼的方式。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起初,她並未意識到發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直到親子關系慢慢發生了改變,孩子漸漸不願意跟她說話、不再跟她撒嬌、不再有興致講幼兒園發生的趣事、不再凡事先找媽、不再為自己犯錯辯解,不再違抗命令,不再……,距離感讓雅雅意識到發脾氣帶來的傷害有多大。
多數父母喜歡在育兒過程中發脾氣,事實上,這種方式不僅沒起到教育作用,反而會給孩子的心理留下陰影,對性格發展造成影響。
父母經常發脾氣,孩子可能性格缺陷
1、自卑
父母的怒吼責罵是在不斷地否定和質疑孩子,讓他們覺得自己真如父母說的那樣『笨』『沒用』『不聽話』等,久而久之,心理定勢越來越強,變得越來越自卑。
有的父母喜歡當著外人的面批評孩子,這樣做隻會傷娃自尊,讓其變得很沒自信,做事缺少信心,甚至為了避免父母的責備,變得一味順從、懦弱,缺少主見。
2、暴躁
父母解決問題的方式會潛移默化地傳給孩子,當他們遇到問題時,也會選擇發脾氣解決,像父母一樣大吼大叫去壓制對方。
有的父母發現孩子任性胡鬧、喜歡亂發脾氣,根本聽不進去道理,其實,多半是你沒有給他做好榜樣。
3、敏感
由於父母經常對孩子發脾氣,孩子變得極度沒有安全感,為了避免父母惱怒,他們經常察言觀色,想盡辦法哄父母開心,父母的一言一語都會讓他們瞎想,長大後,對周圍人缺乏信任感,很難建立親密關系,非常容易想多,害怕讓人失望,習慣性地照顧他人的情緒,自我價值感很低。
多數父母說孩子調皮、不聽話,其實,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隻有不會教的父母,每一個問題兒童的背後,必有一個問題父母。
父母如何不吼不叫教育娃?
愛發脾氣的父母,往往會教育出一個脾氣暴躁、叛逆心強的孩子,他們待人苛刻,解決問題時善用暴力,不懂得控制自身的情緒,做事情魯莽沖動,而這種性格缺陷都是拜父母所賜,孩子的每一種性格特征都能在父母的身上捕捉到影子。
壞脾氣永遠是惡化親子關系的催化劑
每一個暴脾氣的父母,都很難收獲一個敢與自己交心的孩子,因為你的喜怒無常,讓孩子時刻處在緊張、擔驚受怕中,為了保護自己,不得不封閉內心,壓抑自身的情感需求,因為他們不知道下一秒父母是否會變臉。
曾經在網絡上看到這樣一段話,一位媽媽在面對難纏的客戶時,低頭哈腰、笑臉相迎、控制暴脾氣,可是當面對自己最親的孩子時,卻完全沒有這份忍耐力,或許印證了那句話,我們總是習慣性將好脾氣給陌生人,卻將壞情緒給親近人。
當你想對孩子發脾氣之前,不如深呼吸一下,在腦海裡想一想可能會對孩子造成的傷害,讓情緒更為穩定,理智地解決問題,而不是沖動而為之,如果你能控制自己的壞脾氣,壓制住心中的憤怒,不僅給孩子樹立了好的榜樣,也能讓孩子意識到自身的錯誤。
《不吼不叫 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這本書曾被樊登《中國內地書評人》老師推薦過,它能讓你迅速跳出怒吼圈子,做情緒的主人,理解大吼大叫背後的深層原因,比如到底是因為孩子犯錯發火,還是因為你自身感覺到焦慮,將情緒壓力施加給孩子,本書可以幫助你掌握策略,在焦慮值達到巔峰時管理好自身的情緒,迅速恢復至冷靜,心平氣和地與孩子溝通。
我們可以在日常育兒過程中,多練習書中所說的 A-B-C-D法則、管教的4CE法則等,逐步改善調整自身的教育方式,積極主動減少發脾氣的次數,豐富不吼不叫管理的多樣性,讓孩子在糾正錯誤的同時,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