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父母是每個當兒女的義務和責任。
逢年過節時回家看望父母,給他們添置新衣和禮物,陪他們聊天,這是兒女們的本分。
尤其要過年了,趁著假期帶著孩子們回到故鄉與父母團聚,享受天倫之樂,是許多家庭都會做的事情。
可是小樂卻每逢過年過節,都很不開心。
因為每次她和老公回到家後,就有走不完的親戚,送不完的禮金和禮物,辛辛苦苦攢了一年的血汗錢,就在那幾天都消耗殆盡了。
如果都是孝敬公公婆婆,她倒也無話可說,關鍵是大部分的錢和物都送去了親戚的家裡。
而一些人,小樂連相貌都記不住,更談不上有多深的感情了。
但婆婆會說『你舅舅的孩子們離得遠,過年回不來,你們多添置些年貨,也是一片孝心』『你姨媽家裡不富有,給她5千元錢,這樣也能好過一些』
每到過年,都是如此。
小樂非常不能理解,孝敬父母是兒女該做的事情,但親戚家有他們的兒女,憑什麼讓自己當冤大頭。
婆婆卻不管這些,她總是說『我養出來的孩子都懂事,他們的孩子不知道孝順父母』
小樂不希望老公太懂事,她也不想成為別人口中的『賢惠兒媳』,和老公吐槽過很多次,但是他也一別無可奈何的樣子。
因為婆婆總說『你們的日子過得不錯,照顧一下親戚,也代表了我的心意,還能讓他們感念你們的好』
但辛苦賺來的票子,這麼不明不白地花掉了,誰心裡會好受?
再說,住在城市裡,身上背著房貸和車貸,還有養娃的艱辛,看起來比農村日子好過,可個中苦惱誰又真正明白?
老人看你有房有車,穿得漂亮,便自以為是地到處炫耀兒女們有能力賺錢,在親戚前也想顯擺一下,順便也聯絡了親戚間的感情。
這種『連坐式孝順』,往往在很多家庭中上演著。
老人覺得兒女們孝順自己,同時包括自己的兄弟姐妹,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但是站在兒女們的角度來看,卻並不會這樣想。
兄弟姐妹關系再怎麼親密,但大家也是親戚。
對兒女們來說,更是如此。
他們不介意多給父母買一些禮物,多給他們塞一些錢,卻不見得願意把錢交到親戚手裡。
再說,父母對自己有養育之恩,親戚又憑什麼?願意去看望對方,給錢給物是自己心甘情願的事情,而不是被父母安排著『該給這個親戚多少錢,給那個親戚多少物』。
畢竟年輕人賺錢不容易,為了父母所謂的面子和虛榮心,無形中卻給自己增添極大的負擔。
所以,很多當兒女的,遇到父母這樣的行為時,本能地表示反感,可是拒絕父母,很可能會在過年過節時上演一場『戰爭』。
然而,父母不肯聽兒女反對『連坐式孝順』的聲音,最終很可能適得其反,帶來一系列負面效果。
其一,親戚關系變得疏遠。
作為父母那一輩人,親戚是他們的兄弟姐妹,大家相互照顧、相互扶持並沒有錯誤,相反還會促進兄弟姐妹之間感情的進一步加深。
可是父母願意對兄弟姐妹關心和照顧沒有問題,但把這種負擔強加於兒女身上,其實是一種道德綁架,會讓子女對親戚心生芥蒂,從而關系也進一步疏遠了。
子女對於父母的兄弟姐妹並沒有照顧的義務,給錢給物全憑自己和親戚間的情分。
如果感情沒有那麼深,父母卻由於自己的原因逼近兒女,最終隻能把他們越推越遠。
非但親戚關系變差,與父母之間也存在著別扭。
其二,會影響夫妻感情。
兒女們成家立業後,就從原生家庭中剝離出來,成為獨立的一部分。
對於原生家庭的照顧,如果夫妻感情深厚,都會顧及到對方的感受,願意為對方父母付出一部分責任和義務。
但是沒有誰會願意再為對方父母付出的同時,兼帶父母的兄弟姐妹一起照顧。
這不但增加了小家庭的負擔,還會讓夫妻因此而產生嫌隙,關系變差。
所以,聰明的父母,不會讓『連坐式孝順』出現在自己與兒女之間的。
連坐式孝順,到底該不該存在?這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如果子女有足夠的能力,也願意為父母的兄弟姐妹盡心盡力,並且這件事情得到了夫妻雙方的共同認可,那麼不用父母勉強,兒女也會主動去做的。
但是兒女們不願意,父母卻要一定勉強,甚至以道德來綁架子女,最終隻會讓兒女們拒絕。
維護親情,不是拿著兒女們的辛苦所得去換取的。
作為父母,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
不要因為自己的兄弟姐妹過得不如自己,便勉強兒女們去孝敬他們,或者兒女給自己的錢物都轉給兄弟姐妹,再伸手去向他們要。
這樣的父母隻會讓兒女們越來越寒心,越來越不願意去看望他們。
等到老人真正需要照顧的時候,是指望兄弟姐妹,還是自己的兒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