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禮儀也是社交禮儀的一種,良好的餐桌禮儀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體現了孩子禮貌和家教的一個方面,因此培養孩子正確的餐桌禮儀是非常有必要的。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隻關注孩子在飲食上的營養,往往就很容易忽略了孩子在吃飯時所表現出的不良行為。
例如:吃一口飯玩一會兒、不想吃的就往地上扔、喜歡吃的就都不斷往自己碗裡扒拉等。
如果在孩子第一次往地上扔飯的時候,家長不及時制止,孩子就會默認這是可以做的行為,以後再讓他改正就很困難了。
當然餐桌禮儀並非是一天就能學會的,也不是帶孩子去餐廳吃飯的時候才想起來教育他,而是需要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教他正確的餐桌禮儀,並且在家就要不斷地強化和練習,這樣才能使餐桌禮儀變成孩子的內在教養。
綜藝節目《新生日記2》中,應采兒對小小春的硬核教育又『火』了,這一次是發生在餐桌上,小小春在吃飯的時候總是『漏嘴巴』,米粒掉的到處都是。
第一次媽媽看見隻是輕聲提醒他注意,但出現第二次、第三次時媽媽就非常嚴肅四告訴他:吃東西的時候不要急,慢慢吃,不要再把飯掉在桌子上,並且吃飯的時候要有坐樣。
這其實不是應采兒第一回因為餐桌禮儀教育小小春了,不難看出應采兒的家教很嚴格,所以她也是以同樣的方式教育小小春的。
有網友感嘆應采兒太強勢了,也有網友覺得餐桌禮儀是必須嚴厲教育的,這樣出門吃飯才不會丟人。
在中國家庭的餐桌上,吃東西不能吧唧嘴、不嗦筷子、夾菜不扒拉菜等,也有些家庭是夾菜時長幼有序、不能跨菜夾、隻能吃離碗最近的菜等。
與國內不一樣的是,歐美國家是以分餐的方式吃飯的,也就是各取所需、各吃各的。
但是他們會很註重家庭成員一起用餐的時光,所以無論在家裡還是餐館,基本上不會看見有人邊吃飯邊玩手機。
還有就是不能浪費食物,尤其是歐洲人,他們在吃完盤子裡食物後會拿餐包擦幹凈盤子,這意味對廚師的尊重和肯定。
可見,無論是哪個國家的人,飯桌上的禮儀都是同樣重要的,那麼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寶寶學習餐桌禮儀呢?
言傳身教
想要孩子學會餐桌禮儀,家長首先就要自己做好。
比如:想要孩子吃飯的時候不玩玩具,家長就要起帶頭作用,不要在吃飯的時候看手機,這樣才能對孩子起到正面的影響。
及時表揚
當家長發現孩子做對的地方要及時的表揚,比如:平時孩子一坐餐椅就大哭大鬧,但是今天卻非常的配合,這一點就值得家長的表揚,孩子得到了誇獎就更願意改正自己錯誤的行為。
人後批評
有些孩子一出門就容易在公眾場合『人來瘋』,如果在餐廳裡,當孩子的行為舉止打擾到別人用餐時,家長要盡量避免在人前公開地指責他。
可以帶他短暫離開並明確告訴他『你的行為影響到了別人,所以我們不能回去吃飯了』,讓孩子明白這麼做的後果,直到他能保證不再吵鬧再帶他回到餐廳。
當然在家長給孩子定『飯桌上的規矩』之前,需要全家意見和行為統一。
最怕出現這種情況:家長在告訴孩子不要亂敲碗的時候,老人在一旁說:『沒事,孩子還小,等到了就好了』這樣不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