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生娃後,負重前行的不止是年輕人,還有我們年邁的父母。《網路文章》

同事的老公是做銷售的,平常是山南海北、全國各地的跑,這次經過老家,把獨居的老母親一並從鄉下接了來。

為此,同事是一肚子的不痛快:你天天出差不在家,我獨自上班帶娃,再弄個風燭殘年的老人過來。

別說幫忙,我一個人還要伺候兩個呢!

其實這個同事的女兒,已經十周歲了。

奶奶雖然已經七十多,但身體還算硬朗,照顧自己是沒問題的,決不至於給子女添麻煩。

並且,同事大概已經忘記,她女兒小的時候,也正是由奶奶一手帶大的。

結了婚,有了娃,尤其二寶是自己帶的,更深深地體會到:每一個放棄安逸的晚年生活,幫忙帶孫輩的父母,都是我們生活中的超級英雄。

老人幫忙帶娃,其實是克服了許多我們年輕時看不到的困難。

背井離鄉的孤獨

子女在外安家,有些甚至離老家千裡之外。

而老一代的父母,很多連自己所在的省城都沒去過。

他們的生、老、病、痛,包括衣食住行,都是圍繞著自己熟悉的小圈子。

很多家住農村的,住著大大的院子,種著些微的田地。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農閑的時候,和親朋鄰居聊聊天、打打牌。

這就是他們熟悉的、深入骨肉裡的生活方式。

突然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住在高樓林立的狹窄房間裡,鄰居們出來進去都緊閉著房門,馬路上還有人行道、紅綠燈要遵守,自己還說著沒有人能聽懂的奇怪鄉音。

老一輩的父母,很多終其一生為了家庭、為了子女而活,在一個完全陌生、各種規則要遵守的城市中,沒有朋友,沒有親屬,也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

可以想見,老人會是多麼的不適應和孤獨。

特別是那些有多個子女的,這個子女家一個,那個子女家一個。

大半輩子酸甜苦辣都在一起的伴侶,不得不分居兩地,各自帶著孫輩,子女一上班,連找人說話聊天都成了奢侈。

我家爺爺幫著帶孩子時,就曾無意中說過:城市再好,也比不上自己的老家。

這,可能是很多為了幫子女帶娃,而離開家鄉的老人的心聲。

身體上的吃不消

每一個獨自帶過娃的媽媽,都了解帶娃的辛苦。

很多產假都沒休完,就急著回去上班的媽媽說:上班可比帶娃輕松多了。

這還是半歲以內的小嬰兒呢,很多的時間都在吃吃睡睡,就已經讓很多年輕力壯的媽媽吃不消。

可是,娃會長大,精力和需求與日俱增。

尤其是一歲左右學步期孩子,抱又不給好好抱著,走路又還不會走。

得大人彎著腰,攙扶著胳膊,跌跌撞撞地學走路。

即使正值盛年的年輕人,一天下來,也得腰酸背痛的。

何況,娃醒著,老人得跟著娃,公園、戶外,手眼不能離;

娃睡著了,老人得趁著這一刻的閑工夫,洗衣服、做飯、打掃衛生等,為的是兒子、兒媳下班回家有個潔凈的環境和豐盛熱乎的飯菜。

可是畢竟,是六七十歲的老人。

這個工作量,一天下來,真的是比上班還累。

何況,這個年齡的老人,大多有一些這樣那樣的基礎病,或者這裡、那裡的疼痛。

為了不讓孩子擔心,很多老人就忍著。

心理上的壓力

很多老人的想法是,帶娃苦點累點都不算什麼,就怕子女不滿意。

現在的年輕人,大多受過高等教育,加上現在大環境中養娃的無比焦慮,很容易對孩子的風吹草動焦急萬分。

磕了碰了、胖了瘦了、性格是太溫順還是太強勢等,都可能成為指責老人的借口。

其實,老人帶娃的小心程度,真的是比年輕人強太多了。

很少有懶散帶娃的老人,他們基本都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的那種。

還記得我家奶奶帶大寶的時候,大寶從小推車裡摔下來過一次,奶奶心疼得當場眼淚都下來了,一個勁地說自己太不小心了。

真的,結了婚,有了娃,我們隻是在經濟上有負擔,而父母遠離家鄉跟隨我們,他們才是我們應該感恩的超級英雄!

但是,家有老人的年輕人,往往到了周末、節假日,早上睡懶覺不起床,或者躺在沙發上刷手機。

  • 餓了,叫一聲『媽,飯做好沒有,我餓了』;
  • 洗漱時,叫一聲『媽,我的牙刷放哪兒了』;

……

而老人,工作日忙忙碌碌,節假日、周末還是任勞任怨地做飯、洗碗、打掃衛生。

這是老人的的辛苦,也是我們做子女的幸福。

真希望,那些有老人幫忙帶娃的年輕人,多體諒體諒老人,多承擔家務。

也希望所有的父母們健康、快樂,能夠陪伴我們到永永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