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輕父母都十分感慨:生娃前家庭關系一片和諧,大家相敬如賓感情不錯;卻不曾想生娃後矛盾不斷出現,家庭關系出現明顯裂痕。
隻是因為多了一個孩子,家人的感情基礎就如此不堪一擊嗎?生活有了共同的焦點和重點,為什麼不是心往一處使呢?……很多年家長都想不明白的問題,今天咱們就一起來理一理,聊一聊。
帶娃,是彌補童年缺失的機會
每個人的成長史,都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有美好也有遺憾。
我們甚至都曾假想過,如果我們能夠自己挑選父母,那我們一定會把父母改造成我們理想的樣子。
打個比方,如果你最不滿意的是爸媽老是把你當小孩子看,那你一定希望父母能平等地把你當大人看,尊重你,信任你。
但這些念頭,都隻能是想想而已。
我們的父母依然是我們的父母,他們的優點依然在,缺點也不會消失。
直到有一天,我們自己也成為父母,那我們就會想彌補自己童年的缺失,並且這時候我們有了機會。
我們會把我們童年可望而不可即的願望,加倍地讓我們的孩子滿足。
比如你很不開心父母老是要求你學習成績優異,那你就會給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空間,不會過分看重他的學習成績。
並且你在這麼做的時候,似乎是在跟父母宣泄自己的不滿,讓自己的內心得到滿足。
當你的任何一個家人對你提出反對意見,不管是伴侶,還是長輩,你都會感覺到不舒服,怎麼能阻止你彌補童年遺憾呢?於是,矛盾的種子就這樣種下了。
帶娃焦慮,每個人都不可避免
當身邊的家長們都在著急地為娃謀劃未來,你很想靜下心來,跟著自己的想法走,不為外界所動。
但是你每天不離手的手機,卻不停地在向你施加壓力。
手機app推送的,是各種學霸養成記,是各路專家的各種教育理念;
微信群和朋友圈裡頭,是家長們各種積極表現和各種曬娃曬付出;
出門聚會聊天,媽媽們十句話就有九句在探討如何帶娃;
……
你被逼著往前走,不得不思考你的帶娃方式是不是錯了,你是不是會害娃更輸在起跑線上了,你和你的同齡朋友們是不是沒有共同語言了……是的,你很想做自己,你很想用自己的方式帶娃,但你卻不得不和大多人一樣,用幾乎相同的方式去帶娃。
而壓力,是會傳導的。
家人在壓力之下都無法真正放松身心,彼此間的一些看法和做法也難免不對眼,再加上生活的各種雞毛蒜皮夾雜在一起,矛盾不產生是不可能的!
沒有做好準備的二胎,讓生活更加捉襟見肘
全面二孩政策的放開,讓很多家庭都喜出望外,終於可以有個弟弟妹妹陪著娃一起長大了。
立馬著手備孕二胎,積極響應政策紅利,一時間忘卻了生二胎可能帶來的各種難。
年齡大了恢復慢,生娃後頭發大把大把地掉,氣色一日不如一日;
工作太忙帶娃難,一個娃還勉強應付,兩個娃經常是忙不過來;
經濟考驗隨之即來,養一個孩子又豈是多添一雙筷子那麼簡單;
……
新生命的到來固然值得慶祝,可並不是每個家庭都適合二胎。
對於那些還被房貸、車貸壓得喘不過氣的家庭,對於那些工作已經十分忙碌的家庭,對於那些夫妻關系已經出現了裂痕的家庭,多生養一個孩子,可能讓原本已經存在的矛盾更加激化。
年輕父母渴望獨立,卻不能真正獨立
能夠在家全職帶娃的父母,畢竟少之又少,大部分的父母都是需要賺錢養家。
照顧孩子的重任,就委托給老人家來幫忙。
但兩代人的教育,勢必就會導致兩代人的焦慮。
老一代認為你讓我幫忙帶娃,就得讓我有一定的主動權,再說你不就是我這樣帶大的;
年輕一代認為帶娃要講科學,在養育上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張,卻不被老一代所接受。
如此一來,兩者互相不認可,互相不服氣,哪怕表面上還客客氣氣,心裡頭卻很不舒坦,並且這個矛盾是無法調和的。
特別是經濟上還要依靠上一輩的年輕人,更是難以實現真正的獨立。
老人家難免會有這樣的想法:你自己都還要依靠我,憑什麼我要聽你的?而年輕父母,更是眼睜睜地看著父母用錯誤的方法帶娃,無奈又難受。
小編說
正因為如上種種原因,養娃導致的家庭矛盾,一直普遍存在。
但不管怎麼樣,老年人其實並沒有幫你帶娃的義務和責任,還是建議年輕人暫且忍耐,和平相處,畢竟是你需要人家幫忙的。
同時,帶娃的忙碌之餘不忘自立自強,努力多賺錢,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上獨立了腰桿才站直了。
你們同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