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寧願欠你一個快樂的少年,也不願看你卑微的成年。
作者:智慧主創團
來源: 智慧父母V
《ID:zhfm831》
最近,教育部的一個舉動讓家長們慌了。
前不久,全國政協委員,張改平院士在今年『兩會』上提出,『在為中小學生減負的同時,也要為大學生增壓,適當增加學業負擔』
張改平說:
當前『一考定終身』的高考機制,向一些大學生傳導了『一入大學萬事輕松』的消極觀念。
使一些學生進入大學後,在嚴進寬出的機制下渾渾噩噩混日子、混文憑,甚至就像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所說:『現在大學裡,有些學生醉生夢死,這樣是不行的』。
當前『一考定終身』的高考機制,向一些大學生傳導了『一入大學萬事輕松』的消極觀念。
使一些學生進入大學後,在嚴進寬出的機制下渾渾噩噩混日子、混文憑,甚至就像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所說:『現在大學裡,有些學生醉生夢死,這樣是不行的』。
教育部在11月20日做出了正式回應:
在今後的工作中加快推進高考改革步伐,徹底扭轉中國教育『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的現象。
此提案以及教育部的回應一出,很多家長紛紛提出了質疑,表示『太不接地氣』。
首先就是『中小學減負』問題,減負已經提出多年,並且處於實施當中,但是結果卻『越減越負』。
學校放學早、佈置的作業少學生的壓力就少了?這種流於形式的減負導致了學生被送進各種各樣的輔導班。
嚴格的考核制度下,提出減負反而增加了更加激烈的教育競爭現象。
有錢去好的輔導班、更多的輔導班;
去不起的隻能焦慮、陷入孩子『落後在起跑線上』的困境中。
坦白說,減負真不是喊喊口號那麼簡單,大學生的生活也沒有想象中那麼輕松。
從目前的選拔制度和就業形勢來看,只要高考選拔機制不改變,盲目推行『減負』可能事倍功半。
減負的『囚徒困境』:
學校給孩子減負,家長不會
坦白說,減負的初衷是好的,但我擔心這個提案達不到最初的設想。
這個想法就跟西醫一樣,你頭疼,我就醫你的頭,你腳有問題,我就治你的腳。
但這解決不了最根本的問題。
我一直認為,高考是這個世界上相對來說比較公平的一件事。
對於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讀書是改變孩子命運的唯一方式。
但隨著減負觀念的一次又一次提出,無疑會讓很多家庭陷入一種焦慮當中:
我的孩子該如何學?又該學什麼?
迷茫之下,課外補習班成了家長們的救命稻草。
而且,哪怕學校和社會真的給孩子『減負』了,家長們也絕對不會對孩子的學習放松一絲一毫的。
因為好的機會和資源永遠是稀缺的。
千千萬萬的家長們,誰願意讓自家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呢?
你若是給孩子減負了,其他家庭卻不會給孩子減負,你家的孩子豈不是要被其他孩子遠遠地拋在後面。
每個家庭與家庭之間的孩子們是存在競爭關系的。
在這裡用一個心理名詞,來解釋這種現象,再合適不過了,那就是: 囚徒困境。
機會的總量隻有那麼多,別的孩子爭取到了機會,那麼你的孩子就要失去這個機會了。
沒有家長敢去冒險,賭上孩子的未來,讓他在最關鍵的幾年選擇『輕松生活』。
因為有些機會,一旦錯過,就會後悔一生。
今年高考成績出來後,南京一中校門口,眾多高一高二的學生家長圍堵起了校門。
他們冒著大雨,舉著『一中不行』、『校長下課』的標語,激烈喊話。
原因是今年高考成績公佈後,南京一中的表現不盡人意。
不僅本科錄取利率低,還高分層荒蕪。
江蘇卷總分480分,南京一中超400分的學生,隻有20人。
不僅沒有清華北大,連上海交大也沒有。
一中作為金陵名校,隻招收南京市高分初中畢業生,這樣的『高分進校,低分出校』,讓家長覺得學校浪費了好生源,耽誤了他們孩子的前途。
說得直白些,一中大搞素質教育,輕視高考。
學校失職,學生買單。
快樂是短暫的,後果卻是不可逆的,因為決定命運的考試,一生可能就隻有一次。
如果真的『信奉天性』,自由散漫,哪怕『僥幸』上了大學,孩子們需要面對的,也是殘酷的『被淘汰』。
不讓孩子減負,不僅僅意味著要不放松孩子的學習,更意味著不能讓孩子養成『自由散漫』『玩世不恭』的心態。
2018年9月,教育部發文稱,嚴把畢業出口關,堅決取消『清考』制度!
2019年以來,多所高校部分學生先後被退學:
復旦大學退學12名研究生;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發佈兩份通知公告,擬對2名博士生退學處理;
河北體育學院40名大學生因曠課多被勸退;
……
復旦大學退學12名研究生;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發佈兩份通知公告,擬對2名博士生退學處理;
河北體育學院40名大學生因曠課多被勸退;
……
讀書是目前孩子唯一能改變人生且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一種能力。
心存敬畏,才能有碩果;
心態浮躁,得過且過,就隻會被學校和社會淘汰。
就像看待自己的口語,如果安於現狀,就會一直被嘲笑。
隻有保持謙虛的態度去學習,才能不斷地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