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第一個月,國產動畫劇集《中國奇譚》火了,然而在收獲極高口碑和關注度的同時,也引發了一些爭議:有家長發帖稱孩子看第一集被嚇哭,『家長炮轟中國奇譚』還登上了熱搜。
這也讓不少人感嘆,文化類的作品想要走進兒童世界確實面臨諸多困境。
從融入中國元素的國際奢侈品到國貨品牌登上世界舞臺,中國傳統文化消費持續升溫。
作為在優渥社會經濟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90後、95後年輕人是發自內心的喜愛中國傳統文化,即使有了娃兒、當了爸媽,她們也願意將自己對傳統文化的喜愛延續到下一代身上。
然而傳統文化想要融入孩童世界並非易事,在大家爭相搶奪年輕消費者之際,母嬰品牌Babycare卻在思考如何讓中國傳統文化更好地走進中國家庭。
(Babycare山海經神獸)
傳統文化想要融入母嬰圈到底有多難?
在近兩年的影視作品中,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頻頻出現。
比如好萊塢電影《神奇動物2》中的神獸騶吾,《神奇動物3》中的瑞獸麒麟,《大聖歸來》中的巨獸混沌,其原型均來自於中國先秦古籍《山海經》。
《山海經》是小學語文新課標課外必讀書目,也是餘秋雨、易中天等諸多學術大拿曾力薦的青少年讀物,但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因原著內容晦澀、生僻字多,大多數孩子並不愛讀。
如今,經過影視化手段被重新演繹並搬上大熒幕後,《山海經》反而受到了大小朋友們的喜愛。
這也讓Babycare開始思考:傳統文化如何才能更好地融入母嬰圈?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來不缺少它的知音與追隨者,缺少的是緊貼時代、能夠講好中國故事的『說書人』。
尤其是當傳統文化遇到母嬰群體,如何找到好的切入點,保證內容設定既貼合產品理念,又能進入寶寶的語言系統?如何將這些寶寶用的產品與傳統文化的共性與影響力,實現1+1>2的效果?這些都是傳承路上必須跨過的門檻。
如何將產品與傳統文化結合?
在2022年雙十一,Babycare做了一次比較有意義的嘗試,其設計師團隊基於山海經等中國傳統文化故事進行再設計和創作,經過5個多月的時間反復打磨,推出了山海神獸限定款系列,讓中國文化進入兒童的語言體系。
眾所周知,一些世界觀架構與傳統文化關聯性不大的領域,在活用傳統文化、設計產品時容易有生搬硬套帶來的『違和感』。
所以在設計之初,Babycare設計師團隊參閱了各種版本的《山海經》文獻,並結合兒童認知和心理,深入研究哪些神獸背後有美好的寓意?哪些神獸比較有記憶點?不斷查找文獻、咨詢專家、來回修正,僅案頭工作就耗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但前期的工作確實帶來了實效,Babycare此次再設計的6隻山海經神獸得到了文化名人劉擎的認可。
自古以來就有父母借山海經神獸表達愛意,而這次Babycare也將神獸的寓意與產品做了結合。
比如:冉遺睡袋,希望寶寶天天酣睡整晚;當康水杯餐具,希望寶寶幹飯香香;麒麟拉拉褲,希望寶寶腳踏祥雲百災全消。
(Babycare山海經神獸承載了中國父母對寶寶的美好祝福)
Babycare設計的可愛神獸承載了幾千年來中國父母在孕育和養育新生命中寄托和給予的美好祝福,讓父母、寶寶與傳統文化之間產生了鏈接。
此次嘗試為Babycare在傳承、『活化』傳統文化上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未來,Babycare也會深度挖掘更多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引導更多年輕父母與孩子一起近距離接觸中國傳統文化,傳播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