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衛健委發佈《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行動計劃《2022-2025年》》。
《圖源:國家衛健委》
文件指出,到2025年,在國家層面實現消除母嬰傳播結果指標:艾滋病母嬰傳播率下降至2%以下,先天梅毒發病率下降至50/10萬活產及以下,乙肝母嬰傳播率下降至1%及以下。
一直以來,消除母嬰傳播是預防和減少兒童新發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重要戰略行動。
國家衛生健康委婦幼健康司司長宋莉說,中國將預防母嬰傳播服務與婦幼保健常規工作和孕產期全程服務有機整合,以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三種疾病母嬰傳播為特色,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阻斷母嬰傳播,從源頭預防艾滋
重視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是從源頭上預防艾滋的重要舉措之一。
在感染艾滋病毒《HIV》的兒童中,九成以上是因為母嬰傳播。
在不采取任何幹預措施的情況下,HIV感染的孕婦會有很大可能性通過宮內感染、分娩時感染、產後母乳喂養等母嬰傳播方式傳染給寶寶,造成新生兒先天感染HIV。
由於嬰幼兒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他們感染艾滋病的過程比成人更具攻擊性,也更容易受到傷害。
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半數感染HIV病毒的孩子將活不過兩歲。
如今,我們國家正在實施消除艾滋病母嬰傳播行動計劃,也就是通過采取一系列的幹預措施來有效阻斷母嬰傳播。
哪些幹預措施可以阻斷母嬰傳播?
簡單說就是選擇合理的藥物治療、合理的生產方式、合理的哺乳方式,來充分降低母嬰傳播的概率,一般稱這項措施為「母嬰阻斷」。
具體包括:
抗病毒療法:感染HIV的女性不論處在疾病的哪個階段,病毒載量如何,在妊娠期、分娩期和哺乳期內均應該在醫師指導下進行抗病毒治療和定期檢測體內病毒載量。
這樣可以監測和評估孕媽媽的抗病毒治療效果,保護胎兒免受宮內感染。
安全分娩:如果病毒載量大於1000cp/ml,且HIV孕婦未接受抗病毒治療,建議剖宮產,以避免分娩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母嬰體液交換,但如果病毒載量控制在400cp/ml以下,也可在和醫師進行充分溝通後,選擇自然分娩。
產後喂養:分娩後,HIV感染產婦要按照醫生的指導喂養孩子,有條件盡量采取人工喂養,為孩子采用安全、健康的喂養方式。
孩子出生後是不是意味著所有預防措施都結束了?不,還有最後一個重要環節——HIV感染產婦所生的寶寶需要在18個月內持續監測HIV感染狀態和評價母嬰阻斷效果。
因此媽媽要遵循醫囑,定期帶孩子來醫院進行HIV早期診斷和抗體檢測。
隻有這樣,才能最後確定孩子是否感染HIV。
最後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如果不是100%的成功阻斷,那麼就還是會存在感染風險,哪怕隻是1%的概率。
在此需要強調一點,HIV 不一定都是懷孕前感染的,也有可能是懷孕中感染的,更有可能是懷孕後才發覺自己感染的。
我們要做的是讓更多的人知道艾滋母嬰阻斷的重要性並及時采取幹預措施,而不是探討生育的權利。
我們要讓那些懷孕的HIV媽媽、媽媽肚子裡未出世的孩子以及背後整個家庭,看到的不是 1% 感染的風險,而是 99% 成功的希望。
*除標註外,文中圖片源自攝圖網,已獲平臺授權
信息來源:國家衛健委、新華社
還有疑問沒有解答?
隨時隨地在線問診,三甲名醫極速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