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個段子在社交媒體上廣為流傳:
『我孩子今年四歲,英語詞匯量1500,是不是不太夠?』
『得看在哪兒。
在美國的話夠了,在海淀區怕是不夠』
一年級才開始學習『ABC』和『1+1』已經變成過去式,將孩子送入高端幼兒園的中產父母們,早早就開始了與同齡人之間的競賽。
01 入學難vs入學貴
在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學前教育的當下,幼兒園的擇校,逐漸變成了某些家庭的頭等大事。
在小升初的自我介紹中,別人家的孩子堪稱『神童』,自己家的小孩卻一無是處,多多少少會讓父母們產生焦慮。
幼兒園顯然不再是孩子們上學前玩玩就好的地方,某種程度上它已經成為一條競賽起跑線。
在這條線背後的父母們,誰都不想落後。
於是,選擇何等價位、何等檔次的幼兒園,成為了眾多家長的困擾。
公辦園價格低廉,受廣大家庭歡迎,但僧多粥少,需要搖號或是排隊。
其中,各個地區評定的示范園/一級園,由於其擁有穩定的設施與教學品質,更是一位難求。
如果依據就近原則,選擇離家近但『沒那麼好』的公辦園呢,許多家庭又擔心品質一般,耽誤孩子成長,由此陷入糾結。
根據中國青年報在今年9月完成的調訪,除了常見的入學難、入學貴,『擔憂辦學質量』、『師資力量弱』與『幼兒園轉普惠遇到問題』等問題也在浮出水面。
類型的分化帶來差異,進而產生比較。
每個家長都想給孩子好的教育,中產家庭尤甚。
在這裡,可以將中產泛化為受過高等教育、已在城市初步站穩腳跟的家庭——先不管凈資產有沒有到位,至少心態已經到位了。
當中產家庭們一頭紮入這場馬拉松裡,一切才剛剛開始。
02 被攔在門口的中產家庭
在常見的認知裡,高端園擁有前沿的教育理念和完善的設施,似乎是實現教育『搶跑』的利器。
它看上去很美,但門檻也不低。
首先是標價突出的學費。
一般來說,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公辦園,每月的價格大概在千元左右。
高端園的收費則瞬間膨脹到每月1萬元左右。
這意味著,家長們每年在孩子的學前教育上,就超過了10萬元。
但並不是人人都有給錢的機會。
與公立園一樣,許多知名的高端園依然有明顯的排隊現象。
排隊的同時,還有考核與競爭——作為家長,提交入學申請後,你會收到面試通知,園方會考察你與幼兒園的教育理念是否契合,履歷與背景是否符合幼兒園的標準。
與此同時,對孩子的面試也少不了。
園方除了觀察幼兒的言語與行動能力,可能還會給出一些圖形或思維題目要求作答。
如果表現不佳呢,那麼隻能無緣入學機會。
為此,一些圍繞幼兒園入學面試的培訓也伴隨著出現。
當一切順遂,小孩將收到人生中的第一份offer:一份由幼兒園寄來的錄取通知書。
至此,中產家庭入讀高端園的嘗試才算圓滿結束。
03 入學後的『鄙視鏈』
費盡千辛萬苦,努力爭取到高端園的入學機會,家長們迎來的是高端園五花八門的教育理念、因高昂學費劃分出的圈子,以及隨之而來更深的焦慮旋渦。
一般來說,除了各級公辦園、高端園和普惠性質的民辦園,民辦園的序列中還有一個國際幼兒園。
這裡的國際並不僅是一個形容詞,而是會明確限制在讀生的國籍類型,因此通常由外籍子女和已經取得海外國籍的華僑子女構成,定位同樣高端,但受眾有限。
除此之外,那些常見的高端園通常會引進一種經過授權的教育理念,作為園內的培養特色。
比如常見的蒙臺梭利——這個由意大利教育學家以她本名命名的教育理念已在全國遍地開花,成為高端園的常見標簽,也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收取高額費用的理由。
蒙臺梭利並不孤單。
在它身旁,還有華德福、瑞吉歐、高瞻、芬蘭式等西方教育理念跟隨,入駐在全國各大園區中,任家長們挑選。
主打理念各不相同,但訴求大多相似——強調素質教育、強調以人為本,不唯分數與紀律。
當然,還有一個共同點,貴。
紛繁的教育理念背後,這些高端園給孩子和家長們帶來了什麼體驗?
知乎問題『學費一年20萬元的幼兒園究竟好在哪?』下,熱門回答裡頻繁提起『同學』、『英文』、『環境』和『硬件』。
溯源它們的原始回答可以看見:家長基本認同,孩子在高端園入讀,英文水平被充分鍛煉、同學素質都很好、校園環境與設施不錯。
但事實上,優越的環境是各項競爭的縮影,也是放大器。
問答中有不少家長承認:高端園的氛圍讓人有壓力,因為都是條件不錯的家庭,除了撫育上的競爭,攀比也不可避免地產生,由此形成『鄙視鏈』。
『旅遊不出國好像都不好意思說。
別家的孩子假期都學馬術、棒球,我們孩子學跆拳道,顯得好像很奇怪……』在家長幫論壇,一名家長傾訴他的擔憂。
在今年的熱播劇《三十而已》中,顧佳賣掉奢侈品給孩子報馬術班的決定曾引發討論。
然而,顧佳的故事不止留在了電視裡,它是現實的鏡像,反映的是萬千家長在教育賽道上的前赴後繼。
04 是競爭,也是找一個安心的理由
入學前的折騰,和入學後的競爭,構成了年輕父母在學前育兒階段的兩大主題,並進一步提煉為『焦慮』一詞。
焦慮很普遍,甚至有點平平無奇。
但數據的確顯示,在教育的賽道上,中國家長在孩子幼小階段的焦慮情緒保持最高位——孩子年齡還小,一切都有可能。
既然一切都有可能,那就要盡全力去爭取。
事實上,不僅是中產家庭所選擇的高端園,在各類幼兒園,競爭都在變得愈演愈烈。
2018年8月,中國青年報的調訪結果顯示,家長普遍認為幼兒園『小學化』情況嚴重,開設小學課程、增設幼升小銜接班的現象屢見不鮮。
盡管在同一時期,教育部頒佈了專項治理幼兒園『小學化』的通知。
但競爭很可能隻是轉移了戰場——看看孩子們的周末就知道了。
尚不知人事的孩子們更像是被安排好的角色,沒有他們自己的觀點。
兒童間內部競爭的實質,是家長間的競爭。
當身處中產階 級的小區,一手將孩子送進高端園之後,某些暗暗的較勁已經在家長中展開。
在朋友圈曾刷屏過一個觀點:『孩子,我寧願欠你一個快樂的少年,也不願看到你卑微的成年』
相比起幾十年前『放養』的教育模式,早早意識到教育重要性的家長們,正在走向另一個極端。
多年前就有教育機構打出廣告語:『您來,我們培養您的孩子;您不來,我們培養您孩子的競爭對手』
這是場很多家長被動卷入其中的戰爭,他們一邊在『別人家的孩子』裡向內凝視,一邊在焦慮提前的教育模式之下糾結、掙紮。
來源:谷雨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