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喪偶式育兒這個詞經常能夠看到。
很多人把喪偶式育兒,與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守寡式婚姻合起來,並稱為中國女性的四大不幸。
而喪偶式育兒在四大不幸中,是排名首位的。
說起喪偶式育兒,估計大家都不陌生,其實就是字面上的意思,雖然有孩子爸爸,但是在家中就像是隱形一樣,不是忙於工作,一天到晚見不到人,就是一回家變得『父愛如山』,抱著手機不撒手。
喪偶式家庭中,照顧孩子照顧家的重任幾乎都在媽媽身上,爸爸在不在家,一點區別都沒有。
很多人都說,對於一個男人,隻用幾分鐘就能讓一個孩子跟著他的姓,成為他的孩子。
而女人呢,卻需要用接下來的一輩子來帶孩子,甚至是帶丈夫。
明明是兩個人的孩子,但照顧的重擔卻總是放在了媽媽身上。
相信這種落差感,才是媽媽們對喪偶式育兒『深惡痛絕』的原因吧!
之前在網絡上有個段子,是這樣說的:
對於媽媽,孩子都有說不完的話『媽媽,飯做好了沒?』『媽媽,我的衣服在哪裡?』『媽媽,你把我的鞋放哪裡了』『媽媽,我餓了』……
而面對爸爸的時候,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爸爸,我媽媽在哪?』
雖然是個笑話,卻深刻的反映了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爸爸和媽媽的不同參與度。
也從側面反映了喪偶式育兒的現狀。
不管什麼時候,只要說起喪偶式育兒來,眾多的媽媽們都會一起來吐槽,什麼不動如山啊,什麼隻想做甩手掌櫃啊,邊說還邊咬牙切齒的,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
但是話說回來,你以為喪偶式育兒真的隻是爸爸一個人的錯嗎?
喪偶式育兒是爸爸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導致的
其實,對於那些本身接受的教育層次比較高,收入也高的家庭來說,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對孩子的教育都是很關注的,他們舍得為孩子教育而投入,不管是時間成本還是經濟成本。
因為從自己的成功經歷來看,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日後變得更優秀的概率就越高。
真正會出現喪偶式育兒的家庭,是這兩種:
1、經濟條件比較差,爸爸媽媽社會地位也比較低的家庭。
這些家庭日常的生活壓力是很大的,再加上孩子的教育,經常入不敷出。
為了能夠滿足家庭對於金錢的需要,作為主心骨的爸爸,通常會選擇幹很多份工作,而且這些工作大都是靠出賣時間來換取金錢的。
對於爸爸來說,平時的工作就足夠耗費自己的精力了,就算是回到家裡面,也沒有什麼時間和精力去管孩子了。
2、爸爸的社會地位很高,是那種企業高管CEO,或者是在政府擔任一把手之類的。
這類爸爸們確實是工作太忙應酬太多,不管是事業上的還是單位上的,各種各樣的應酬一個都不能缺少,唯一能夠推掉的就是對孩子的教育了。
當然,我們平時說的喪偶式育兒更多指的是後一種家庭。
爸爸更多的是給孩子錢,給孩子更好的資源,給孩子更好的條件,但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確實是隱形的。
從這個意義上講,說是喪偶式育兒一點都不過分。
這些人平時工作應酬什麼的就占據了他幾乎所有的時間,所以留給妻子和兒子的時間幾乎上是沒有。
雖然能夠給兒子最好的條件,以及足夠的錢,但這些東西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而且類似於季勝利之類的爸爸身上,還反映出來一個問題:有的時候他們主觀上也很在意孩子的教育,也想知道孩子的成績怎麼樣,也想實實在在的幫助孩子進步一些的。
但是長時間的沒和孩子在一起,既不知道孩子的進度,以及知識積累程度,也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能做些什麼。
這就造成了很多爸爸們,雖然自己有意願想去幫助孩子,想給孩子一個爸爸應該給的教育,但是不知道該怎麼去做,這正是喪偶式育兒產生的原因之一。
為什麼會這樣呢?
一方面,很多爸爸確實是因為種種原因,缺席了孩子之前的成長。
對於孩子的教育來說,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都是需要循序漸進,跟著孩子一起進行的。
而很多爸爸,之前就沒有過相關教育孩子的經驗,突然間想要插入進去的話,自然是不知道該做些什麼了。
另外一方面,是因為爸爸在小的時候就沒有得到很好的教育導致的。
在他們還是孩子的時候,自己的爸爸就經常缺席教育,沒有起到一個『稱職爸爸應有的示范』作用。
這樣的話,他們長大以後,自己成為了爸爸,也會因為沒有模仿的對象,沒有爸爸教育孩子的經驗,自然也就成不了一個稱職的爸爸了。
當然說了這麼多,隻是爸爸很少參與到孩子教育中的一些客觀原因,實際上,只要成為了爸爸,就應該主動擔負起教育孩子的任務,這是每一個爸爸義不容辭的責任。
而且爸爸和媽媽在家庭教育中起到的作用是完全不一樣的,光有母愛沒有父愛的孩子,是不會成為一個身心健康孩子的。
喪偶式育兒是家庭分工調整不及時導致的
喪偶式育兒的出現,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隨著孩子的長大,家庭中爸爸媽媽的分工沒有及時的做出調整導致的。
孩子的小的時候,特別是1歲前和媽媽的互動,以及對媽媽的依賴是很強烈的。
這是與生俱來的本能。
早在媽媽們懷孕的時候,長達十個月的血肉相連經歷,會讓孩子對媽媽的氣味甚至是心跳有著不一樣的感覺。
出生以後更是這樣。
很多媽媽們都是母乳喂養,這是一個手,眼,鼻,口,身體一起協調的運動,孩子會更加熟悉媽媽的氣味聲音甚至是懷抱的感覺,越是熟悉媽媽帶給他們的安全感就越強。
爸爸就不一樣了,對於孩子來說,爸爸更多的屬於一個比陌生人還親切一些的『陌生人』,想要和孩子建立起來屬於父子之間的熟悉感,更需要及時及早的介入。
否則等到孩子1歲甚至是2歲以後,爸爸再加入的話,往往就是事倍功半了。
畢竟這個時候孩子已經有了比較強的自我意識,對於什麼事情都有著自己的想法,沒有之前深厚的父子關系作為基礎,爸爸想直接介入到孩子的教育中,實際上是很難的。
類似的挫折出現上幾次,很多爸爸就會自我退縮了,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喪偶式育兒了。
所以,想要避免喪偶式育兒,爸爸應該從孩子剛出生後就介入到育兒這件事情中去。
雖然他們不能母乳喂養,但是可以在孩子清醒的時候和孩子說說話,玩玩遊戲啊;可以給孩子換尿不濕抱著孩子走走啊;可以幫助孩子拍嗝給孩子進行撫觸啊。
雖然說這些行為對於父子親密關系的培養不會像媽媽們母乳喂養那麼立竿見影,但也是比較有效果的。
記得以前看過這樣的一句話:『媽媽懷孕後就成熟了,有了做媽媽的覺悟。
爸爸呢,如果不參與到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中,永遠都不會成熟,不會有做爸爸的覺悟』這確實是男女在家庭分工不同導致的後果,而如果爸爸們不能夠及時的介入到孩子的成長中,以後再想介入的話,難度就很大了,再加上現在社會對爸爸的認識就應該出去賺錢養家,所以他們就更加的變成能回避就回避了。
另外,在爸爸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媽媽們的態度很重要。
很多媽媽對於爸爸照顧孩子這件事情,簡直就是『不屑一顧』,對爸爸的很多事情都是挑三揀四,各種挑剔。
很多時候爸爸們還沒怎麼帶孩子了,就被媽媽們不由分說的奪走了孩子的教育權;或者是媽媽隻出去了一會,就不斷的通過電話等方式來得知孩子的情況,這種很明顯的不信任感,對爸爸照顧孩子的積極性是一種毀滅性的打擊。
實際上,爸爸也是從新手開始的,面對孩子更需要不斷的學習和摸索。
成功的經驗會讓他們深受鼓舞,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信心更足動力更強;而失敗的經驗也能夠讓他們吸取教訓,得出正確的方式,從而讓自己做的更好。
如果不能經歷這個過程的話,爸爸們在教育孩子方面就會處處受挫,積極性受到嚴重打擊,自然就會能躲則躲,客觀上形成了喪偶式育兒的現象了。
喪偶式育兒是媽媽長期『忽略』造成的。
喪偶式育兒的家庭往往都有這樣的表現:
在很多場合中,雖然說爸爸和媽媽是同時出現的,但兩個人的表現是大不一樣。
比如媽媽會坐的比較靠前,對於孩子的事情會不厭其煩的發問,找尋答案。
這個時候的媽媽更像是一個家庭的發言人,她們的話能夠代表這個家庭。
爸爸呢,雖然說也在其中,但是坐的遠遠的,也不開口也不發言,甚至會一個人躲在一邊偷偷的玩手機,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
而如果再需要爸爸出席的話,他們會用一些『工作忙』『沒時間』『出差回不來』等理由來推辭。
言外之意呢,我出錢就夠了,出人這件事,讓孩子媽媽做就好了。
而孩子媽媽呢,在這種場合時更多的表現出了『忽略』。
『他知道什麼啊』『每天就知道玩手機,他能知道點什麼』『算了,反正家裡面的事情,什麼都指望不上他』『孩子長了這麼大,他有關心過一次嗎?』
話裡話外堅持忽略爸爸的存在,忽略爸爸的意見,忽略爸爸在孩子教育上的權利。
時間長了,甚至爸爸自己都會認可這種忽略,並且按照被忽略的方式存在。
更重要的,如果一個家庭對外的態度就是『爸爸不重要,爸爸不存在』的話,為什麼又要聲討爸爸不參與到育兒中,不為家庭做點事情呢?這是一個很明顯的悖論啊!
所以如何讓爸爸從『喪偶式育兒』的狀態中走出來,尋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媽媽,包括整個家庭都願意承認爸爸的存在,並且認可爸爸的付出,這就夠了。
之前開心爸爸有個同學,因為工作的關系《他是做珠寶鑒定的,工作時間不固定,時不時就需要出差》,一年之內在家裡面呆的時間很少,自然談不上對孩子有什麼教育,是個典型的喪偶式育兒的爸爸。
以前孩子幼兒園有什麼活動,都是媽媽去,但是在父親節幼兒園活動那次,老師幾乎是強制性的要求爸爸參加,為了孩子,這個同學隻能是推掉了一個鑒定工作,專門去參加幼兒園的父親節活動。
出乎意料的是活動中,這個同學的表現很不錯,得到了老師和其它爸爸媽媽的認可。
回到家以後,妻子對他的表現也是贊不絕口,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他的存在感。
這次幼兒園的活動,意外的成為了他行為的分水嶺。
從那以後這個同學對於幼兒園的活動變得非常上心,需要家長參與的時候,都是積極的參與。
也不說自己工作忙了,也不說自己沒時間了。
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變化,最主要的還是認可,家庭以及妻子對他的認可,這才是一個爸爸擺脫喪偶式育兒的不二法寶。
上面說完了喪偶式育兒出現的原因後,我們再來看看,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好爸爸。
其實從開心爸爸自己的角度來看,這個社會上男女確實是有分工的,這種分工導致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起到的作用,或者說應該做的事情是完全不一樣的。
這就是說,爸爸就是爸爸,不要奢望一個爸爸能夠像媽媽那樣,事無巨細的承擔起照顧孩子照顧家庭的任務。
雖然說現實生活中確實是有這樣的爸爸,但是這種要求本身就是不科學的。
開心爸爸覺得,一個稱職的好爸爸,至少需要做到這2個方面:
好的陪伴
對於爸爸來說,客觀上他們確實是承擔了更多的掙錢養家的任務,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間上,是有著天然劣勢的。
但是爸爸可以不具體到教孩子認字,教孩子說話這些事上,但是必須關注到孩子成長軌跡,對於孩子一些不良的行為,需要及時的給予糾正。
而且這些糾正,或者是對孩子的引導,並不需要很多的時間,也不需要很多的精力。
很多時候,只要爸爸在回家後的半個小時,甚至是一家人一起吃晚飯的這段時間,就能夠做到。
更需要的是爸爸認可自己的責任,並且願意為孩子的成長去做出一定努力。
好的榜樣
有的時候,就算是爸爸沒能夠很好的陪伴孩子,至少也應該做出一個好的榜樣。
這種榜樣可以是在家裡面的,也可以是在社會上的,也可以是待人接物的。
爸爸如何對代媽媽,會讓男孩子學習到,讓他們明白作為一個男人應該如何協調家庭關系,如何平衡和配偶的關系等,這些對於孩子日後經營一段好的婚姻有著很大幫助的;爸爸在家庭中的表現,會直接影響到女孩子的未來,會讓她們了解到一個合格的丈夫應該做的事情,不會在日後的婚姻上陷入泥沼。
好的榜樣並不需要爸爸浪費多少時間,只要自己注意平時的行為習慣就好了,而且對孩子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實際上,只要能夠做到這2點,就能稱得上是一個基本合格的爸爸了。
最後
其實喪偶式育兒這種現象的產生,與爸爸有關而又與爸爸不完全相關,這種現象的出現,與人們根深蒂固的觀念,以及很多家庭的現狀,還有媽媽對待爸爸的態度等方面都有著直接的關系。
如果隻是簡單的把責任放在爸爸身上,確實是有點草率。
也許隻有媽媽們輕松的退後一步,爸爸們才能夠勇敢的邁出自己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