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剛發聲說話,大人怎麼應對,是也跟著哇啦,還是說清楚的話?《網路文章》

導讀:寶寶在剛剛出生的時候就已經進入到語言的接受和學習的環境之中,而到了七八個月大的時候就會開始漸漸掌握發音的技巧,八九個月的時候很多小寶寶都已經能夠清晰的說出『媽媽』、『爸爸』等簡單的音節單詞,並且平時也變得愛說話起來。

有些寶寶平時就像是一個話癆一樣,總是喜歡自己在一邊咿呀咿呀喲的說話,讓父母們覺得又驚奇又好笑。

但有的父母在面對小寶寶說話期的時候,也不知道如何去應對,在嬰兒剛發聲說話的時候,大人怎麼應對,是也跟著哇啦,還是說清楚的話?

一、嬰兒語言發育的不同階段

人類的語言學習是有不同層次的遞進階段的,從新生的小嬰兒到完全掌握說話能力的兒童,大致都要經歷: 無意識階段,有意識接收階段,單詞學習階段,詞句運用階段,完整的語法掌握階段這五個大方向的發展,才能讓孩子掌握到系統的語言能力。

而在這些階段小寶寶的語言特色也有所不同,那麼家長們也需要根據寶寶的不同階段進行相對應的語言教育引導方式。

除了寶寶無意識階段的哭喊方式的需求表達,在寶寶能夠有意識的接受詞句意義後,家長們與孩子的對話,就要清晰明了起來。

二、用簡單的發音與寶寶互動

在寶寶語言敏感期的時候,父母們就更要注意好對寶寶的語言教育,不管寶寶能不能理解我們語句含義,但也要讓寶寶能夠接受到清楚的語句意思。

所以,我們在平時和寶寶互動的時候,要用得用簡單的發音語句,多以單詞和短句為主。

而且在互動的過程中, 要意有所指,也就是當時當下看到的東西和做著的事情都可以成為和寶寶互動聊天的內容。

這樣寶寶的大腦能夠更好的接受到我們表達出來的語句,進行學習和模仿,久而久之,小寶寶就能夠學會更多簡單的單詞語句了。

三、注意『對話』形式的交流

媽媽們在和寶寶說話的時候要注意的是, 要多采用對話的方式來與寶寶進行互動,這樣才能給予寶寶更多的反饋和互動,讓寶寶接觸到什麼才是真正的語言溝通形式。

所以,在和寶寶說話的時候,不要自顧自的對著寶寶講話,而是要懂得去和寶寶對話。

所以,在和寶寶發音回應的過程中,父母們要多多和寶寶進行對話溝通,多利用呼喚、詢問等的方式來完成與寶寶的對話過程。

在這對話中,父母們也不用太在意寶寶的能夠得到正確的回應,隻需要讓寶寶擁有更多對話交流的機會即可。

四、日常中多給予寶寶耐心的引導

寶寶的語言接收和學習在新生階段就開始的了,並不是小寶寶開始發聲說話的時候寶寶才進入語言的學習期,這更多的是寶寶說話能力的表現。

因此,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要懂得給寶寶進行耐心的語言引導,而在這期間互動以及常規的教學不能少。

除了日常的溝通對話以外,繪本閱讀和親子故事都是很不多的形式,孩子能夠懂得如何用說話來表達周圍的事物。

並且,家長要多教導孩子如何如發音說話,在他們面前多張大嘴說話,多用高頻的詞匯,引導孩子發聲,去掌握更多各種不同的詞匯表達。

重要提示:在寶寶的語言發展階段中,當孩子已經懂得發聲說話了,那麼家長們與孩子的對方就需要清楚明了起來,多用簡單的詞句與孩子互動,注意多給予孩子『對話』的機會進行交流,日常的語言學習中也要給予寶寶更耐心的引導。

今日話題:你們家的寶寶現在多大了?說話能力如何?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