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每個人都需要安全感,而嬰兒的安全感,主要是來自於媽媽,那個和他一起共存了十個月的人,是他安全感的來源。
媽媽的氣息,媽媽的體溫,媽媽的聲音,讓初來乍到這個世界的寶寶知道,他不是孤獨的一個人。
有人說,嬰兒睡覺的時候,如果半夜醒來,看到媽媽在身邊,他會繼續睡覺,如果看不到媽媽,他就會哭鬧。
有經驗的媽媽應該都知道,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你又是怎麼看待這種現象的呢?
一、寶寶對媽媽的依戀
剛出生的嬰兒,他們會認為媽媽是屬於他一個人的,這個時候他們處於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他們覺得媽媽是『我』的,想要媽媽時時刻刻陪伴在自己身邊,一旦媽媽不在旁邊,他們就會感到害怕,所以哭鬧。
一般情況下,媽媽都會哄寶寶睡覺,寶寶會在媽媽的陪伴下入睡。
但是很多寶寶不會一覺能夠睡到天亮,有時候會突然驚醒,有時候會因為尿了不舒服而醒來。
在黑暗中突然驚醒,如果沒有媽媽在身邊,突如其來的恐懼感會讓寶寶通過哭鬧來尋找媽媽,尋求安慰。
二、分離焦慮
隨著嬰兒慢慢長大,他的大腦認知水平開始發育,這時候他開始能夠意識到,媽媽並不屬於他一個人,媽媽有時候是會離開自己的,他開始有了自我和他人的認識,這是寶寶智力正常發育的現象,所以媽媽不用太過於擔心。
因為知道媽媽不隻屬於自己,寶寶開始有了焦慮感,這種焦慮感我們稱之為『分離焦慮』,也就是開始害怕媽媽會和自己分離。
所以當媽媽不在身邊時,他們就會哭鬧,希望通過哭鬧來呼喚媽媽回到自己的身邊。
三、寶寶的成長需要安全感
寶寶的成長需要足夠的安全感,安全感對於寶寶的健康成長十分重要,所以父母一定要幫助寶寶度過分離焦慮期,讓他不再對這個世界充滿恐懼,他才能夠更好地成長。
怎樣幫助寶寶減輕『分離焦慮』?
1、媽媽的陪伴
有的寶媽可能會擔心,如果總是陪著寶寶,他會不會更加依賴媽媽,一刻也分不開,所以有的寶媽會故意離開寶寶,為的是讓他適
應自己一個人,其實這往往會適得其反。
寶寶需要媽媽的時候,如果總是得不到媽媽的陪伴,寶寶得不到安撫,會讓他對這個世界都充滿了不信任,覺得自己是孤獨無助的一個人,這樣他會更容易受到驚嚇,更加沒有安全感,這對他的成長危害極大。
所以媽媽這時候更應該多陪伴寶寶,跟寶寶建立聯系,讓寶寶和外界建立起一定的聯系,讓他知道這個世界也是充滿愛的。
2、穩定的照料者
寶寶的照料者最好是比較固定的,有的爸爸媽媽因為工作原因,有時候自己照顧幾天又讓爺爺奶奶照顧,接著又換外公外婆照顧,這樣頻頻更換照料者,會加大寶寶建立安全感的難度。
寶寶的照料者如果可以,盡量還是讓爸爸媽媽來當,因為寶寶從還沒出生開始,就已經跟媽媽有著不一樣的聯系,加上寶寶的成長,也應該主要在父母身邊。
3、離開前的承諾
不管怎樣,媽媽也不可能每分每秒都在寶寶身邊,總有要離開的時候,比如工作,出門等等。
這時候,媽媽應該先跟寶寶說清楚,而不是趁寶寶睡覺偷偷溜走,這樣會讓寶寶覺得自己睡覺媽媽就會離開,經常不願睡覺或者帶著焦慮入睡。
所以在離開之前,好好跟寶寶解釋,即使他還不是很能理解,但也要去做,跟寶寶承諾好,什麼時候會回來,比如寶寶要吃奶的時候,媽媽就會回來。
並且每次說到要做到,這樣寶寶就會慢慢地減輕分離焦慮,因為他知道媽媽隻是暫時的離開。
重要提示:寶寶醒來看到媽媽在身邊,能夠繼續睡覺,是因為媽媽能讓他感到安心,看不到媽媽會哭,也是寶寶智力正常發育的表現,所以媽媽應該重視給寶寶建立安全感。
今日話題:你家寶寶什麼時候開始能夠獨立入睡?歡迎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