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與色彩:如何通過色彩讀懂孩子的內心?《網路文章》

秋天是一個美妙的季節,也是一個五彩斑斕的季節。

到了秋天,生活中色彩也逐漸多了起來,很多小朋友對繪畫開啟了特殊的興趣之門。

從他的大作中,父母能解讀出什麼呢?真的像有些人說的:色彩和性格、健康狀況相關嗎?

孩子一出生就有對顏色的辨別力

嬰兒只要不是色盲,一生下來他便看得見顏色。

嬰兒眼睛視網膜上有兩種感受體,一種叫錐細胞(cone),一種叫桿細胞(rod),前者處理顏色和細節,集中在中央小窩的附近,後者處理黑白和輪廓,在外圍的地方。

這些細胞在嬰兒出生時就已經有功能了,所以嬰兒一出生就能看得見顏色。

出生後1到3個月開始具備識別色彩的能力,兒童首先能夠分辨的色彩是紅色與綠色,其次是藍色與黃色,由於兒童大腦尚未發育完全,所以隻能辨別出鮮艷的色彩。

越熟悉的顏色,孩子越喜歡

每個孩子喜歡的顏色不同,所表現的性格也有很大差異。

都說孩子是一張白紙,最終會呈現怎樣的圖案取決於家長如何描繪。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接觸到不同的人和事,特別是父母的教育以及家庭氛圍,對孩子的性格有著巨大的影響。

孩子對顏色的偏好跟他童年的經驗有關。

美國曾有個受虐兒,她被父母關在衣櫥裡長大,到13歲才被救出來。

她對黑色塑料袋有偏好,那是她母親給她墊在衣櫥裡、怕把地板弄臟的垃圾袋。

她因從小隻接觸過這個,所以對它有偏好。

色彩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心理和情緒

孩子的思維彈性很大,也很靈活,在繪畫和塗鴉中就可以通過色彩看出孩子的心理和情緒。

一般情況下,孩子更喜歡用明快而豐富的顏色,而我們常常也會發現孩子在使用24色的橡皮泥、36色的水彩筆等多色工具時,總是有一兩種顏色會早早的使用完,這就說明大部分的孩子都有自己無意識的色彩偏好,了解孩子的這種色彩偏好,對研究孩子的心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對於顏色的無意識選擇,不僅說出了孩子內心的秘密,還可能隱藏著孩子深層的個性與特征,孩子越是極端的熱愛某一種顏色,他的個性往往越突出,這種個性也常常是他的優點或者缺點產生的源頭,掌握了色彩心理,父母對孩子的引導可以更加準確,可以運用簡單有效的方式,對孩子的一些個性加以改善。

讓孩子認識顏色比認識形狀更重要

給大家一個愛心的小提示,孩子認識物體形狀之前,先懂得要識別顏色,對幼小的孩子來說,顏色的刺激比形狀來的更重要,所以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應該盡量的給孩子看一些鮮艷的顏色,穿鮮艷的衣服,不要主導,或者強制孩子,非要去喜歡某一個顏色,這樣的話可能有利於孩子更好的發展。

他們也許不會畫出青山和碧海,而是畫出紅色的山和綠色的海。

總是孩子會自由的發揮想象力,運用豐富的色彩描繪自己的世界。

但是如果孩子把太陽畫成灰色,把人臉塗成紫色或者黑色,則說明孩子心中可能隱藏著一些問題,大部分的孩子都會把心情投射到繪畫中,人物的膚色和太陽的顏色上,孩子如何使用顏色,如何塗鴉,對研究孩子的心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顏色和性格、健康狀況沒有相關性

現在市面上有一些色彩心理學,說人喜歡的顏色可能會反映他的心態和身體狀況。

然而,遺憾的是,在學術研究領域,並沒有支持顏色跟心理或生理健康有關系的證據,換句話說,喜歡的顏色,跟人格成長無關。

日本有一部電影曾經在臺灣很紅,它講一個行為叛逆、有情緒障礙的小男孩畫圖隻用黑色,一般人都會認為黑色代表邪惡、絕望、污穢,所以這部電影上映後,很多老師都叫父母帶不聽話的小孩去看,要找出孩子叛逆的原因。

據洪蘭老師回憶,在她小學的班上有個同學也被老師寫條子叫他母親帶他去看這部電影。

但是他父親早逝,家境窮苦,如果飯都吃不飽,哪有閑錢看電影?所以他就沒去看,老師還叫大家捐錢讓他去看。

後來他告訴我,他無錢買蠟筆,唯一的一支蠟筆是黑色的,所以他畫什麼都是黑的,他從來沒有什麼自卑感,連自卑是什麼意思也不知道。

由這個例子父母就可以想象到,坊間那些顏色測試性格純屬無稽之談。

不妨帶孩子去看五彩繽紛的世界

一般來說,嬰兒喜歡鮮艷的亮色,因為它投射到視網膜的能量強,會吸引孩子的注意。

亮色同時代表活力,例如秋天樹葉變黃、麥子豐收、菊花盛開,五彩繽紛的亮色世界使孩子的視覺世界充滿了刺激,他會喜歡。

孩子對色彩的選擇是會環境影響的,而孩子是誠實的,他會畫他所看到的世界,災難後的世界是灰暗的,他自然用暗色。

我們發現,不論哪個國家,地震後孩子畫出來的顏色都較陰暗。

孩子對顏色的感知不需啟蒙,他天生就會,只要多帶他去大自然中走走,他對各種顏色就會很敏感,小時候看到的顏色會使他長大後對那些顏色也很喜歡,五彩繽紛的童年,會給孩子帶來一個快樂的人生。

參考文獻:洪蘭《專家教你解讀孩子眼中的色彩》 、 廖陳 剛《兒童與色彩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