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娃上幼兒園,孩子不哭不鬧、大人不逼不勸,不是夢!。《網路文章》

文| C媽

本文由|CC爸媽《cc-bama》

1

小表弟今年中班,說起來也是幼兒園『老生』了,但一鬧疫情歇了半年,這中班的老生跟小班的新生也沒啥區別,開學前兩周幾乎都是一樣嬸兒滴。

那就是——哭!!

娃小姨形容小表弟,周一、周二吱哇亂叫、緊抱大腿,不要去幼兒園。

經歷3、4天的磨難,終於適應些了,又到了周末。

下個周一——一切又要重頭再來!!

不知道為啥,做為個過來人,看著娃小姨入木三分的表演式吐槽我甚是想笑,又深切地感同身受。

別說小表弟了,娃這個歷經N次開學的老司機,也是隔三差五就鬧一出『不想去上學』!

2

孩子不哭不鬧、

大人不逼不勸,不是夢!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幾條特別實用的小方法,絕對藥到病除!

當然,此乃頑疾,病情反復實屬正常!待反復時,繼續照方抓藥即可!

1、讓孩子給媽媽寫一封信

這招百試百靈,是我見過安撫孩子最快的一個辦法,而且用它沒有一個搞不定的孩子。

這招是我當年跟娃幼兒園老師學的,幼兒園小班隔三差五就有『請家長進班』活動,每次一個志願者,跟孩子們的一日流程,我參加過幾次。

小班的娃,每天都有那麼幾個小朋友哭得死去活來。

如果確實油鹽不進,那麼老師就會拿出這個法寶:好吧,你就是要找媽媽是嗎?那咱們給媽媽寫封信,告訴媽媽你現在想跟她說的話好嗎?

一般哭得驚天地泣鬼神的孩子就會點頭如搗蒜地答應:好。

神奇的是,一般孩子說著說著就越哭聲越小,直到平靜和滿足。

如此神奇,原因有兩個:

一是孩子的情緒被接納的同時,還能傾訴,心理上就安慰了不少;

二是我說過很多次情緒腦與理智腦的問題,當孩子陷入某種情緒不能出來時,轉換思維,引導他理智的思考是最快走出來的辦法,給媽媽說點啥?得思考吧,一理智的思考,情緒腦就退居二線了。

不過唯一的缺點是,寫信工作量比較大,隻有哭得特別兇的才有這個待遇。

所以,如果覺得老師照顧不來不會幫忙寫,可以讓娃自己用畫畫的方式。

進幼兒園的時候,就告訴孩子:『寶貝,如果你想媽媽了,就給媽媽畫一幅畫,放學我第一時間看,好不好?』

像娃這麼大的孩子已經可以自己寫了,隔三差五的娃就會給我寫一封信。

內容很簡單:

▼今天坐校車不開心,從校車窗戶看見媽媽的背影很傷心:

▼今天我很開心,抱著娃娃睡覺了。

▼今天不開心,下雨,鞋濕了:

每每她情緒起伏大的時候,就中午午休時記錄下來,回家說與我聽。

這一點點小牽掛,就能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緒可以傾訴出來,最後還能讓媽媽聽到」,對她們來說就足以慰藉了。

2、給孩子寫一封信/一幅畫/一個魔法親親

這是我由此及彼自己研發的招數。

步入小學,娃經常會早上發作,演一出不想去上學的戲碼。

我就琢磨,娃能給我寫,我不能給她寫麼?

於是,又一個戰鬥的早上。

我見我娃吃完早飯眉頭一皺、悲從中來。

頓時明白,要壞事,今天,又是不想上學的一天。

我一個機靈,就告訴她:『媽媽準備給你寫一封神秘的信!這是一個驚喜,你出門前我會放在你書包裡,你上了校車才能打開,千萬不能提前打開偷看哦』

真的毫不誇張,原本蔫了吧唧的娃立馬提起十二分精神。

連背書包、穿鞋都加快了進度,特別期待!

趁她收拾,我趕緊寫了一封,這娃美美的就上學去了。

至此以後,隔三差五,我就給她寫封神秘的信,囑咐她上車才能看。

這份小期待甚至讓她愛上了坐校車這件事!

看不懂字的娃也沒關系,一副小畫,一個魔法親親都可以。

比如臨走前,在寶寶手裡親一下,告訴她『現在媽媽把魔法親親放在你手裡了,你想媽媽的時候就可以把帶有親親的手放在胸口上,媽媽也會感應得到哦~』

形式不同,心意都是相通的,重點就是讓娃感受到:即使媽媽不在,他也能通過這種方式獲得滿滿的安全感。

3、讓孩子帶著一個任務去幼兒園

今年小表弟幼兒園比娃小學開學早幾天,前2、3天,我們可以一起送小表弟上學。

開學第二天,這娃就打退堂鼓了,我就和他說:『娃姐姐好長時間不上幼兒園了,大姨都忘記幼兒園是什麼樣子了?可是幼兒園不讓大姨上,隻讓你進去,你可不可以幫大姨看看幼兒園操場上有沒有彩輪胎?有沒有三輪車?放學後告訴大姨可以嗎?』

小表弟一看來任務了?自己使命這麼艱巨呢?可是肩負著大姨期待呢?乖乖地就進了幼兒園。

晚上放學還跟我打了一個電話:『大姨,我們幼兒園也有彩色輪胎和三輪車,還有紅皮球~』

這個方法的要點是:任務不能太難,也不能太無趣,最好是鼓勵探索的類型,又能激發娃興趣。

大家根據實際情況自由發揮吧。

我是不會告訴你,我曾交代給娃一個任務是數廁所坑位有幾個的《因為某次尿褲子不想上幼兒園,我就說,是不是坑位不夠,排隊時間太長?今天去給媽媽數數到底幾個坑》,哈哈……

這樣真的也行!

通過佈置小任務可以提升孩子的成就感、使命感,這樣還賦予了幼兒園新的意義,讓孩子有所期待,不會沉迷於情緒本身。

4、一個安撫物/一個合影

帶個安撫物這一招想必各位在前兩天就有所耳聞了。

娃午睡想媽媽,帶去了她心愛的玩偶,就好了,甚至每天給我寫回來的信裡,玩偶還要占上幾句篇幅。

在陌生的環境,熟悉的物品可以給孩子的內心帶來安全感。

類似的,全家福照片也可以。

5、給孩子一個承諾,請準時接他

孩子不願意跟媽媽分開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擔心你不來接他。

可能在大人看來會覺得有點好笑,我怎麼會不來接你。

但孩子不一樣,他會想媽媽把我放到幼兒園是不要我了嗎?不喜歡我了嗎?媽媽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很多困難,那她還來接我嗎?

所以,送孩子的時候,一定要給他吃一顆定心丸,明確的告訴孩子:『媽媽一定會按時來接你!』

送孩子進園前,還可以給孩子一個小小的分別儀式,能讓你離開的更加平靜。

比如每次和孩子分開都跟孩子擊個掌,或者蓋個『你真棒』的章,或者是給孩子一個親親,讓他們感受到告別的特殊性。

3

方法論說完了,

再嘮兩塊錢兒的世界觀

我知道很多媽媽都希望能有一個讓孩子不哭、不鬧、不掙紮,開開心心上幼兒園的速成之法。

當娃對幼兒園出現抵觸心理的時候,很多家長都習慣下意識的幫娃消除這個情緒,最典型的做法就是給娃洗腦:

比如,持續性地輸出幼兒園有多好:『幼兒園裡有很多小朋友,你們可以一起玩耍、一起吃飯多好啊!』

比如,講大道理:『你長大了,小朋友長大就是要去幼兒園的,就像媽媽要去工作,爸爸要去上班,每個人都有自己應該做的事,你現在應該做的就是每天上幼兒園。

可大部分情況下,洗腦成功撐不住3分鐘。

一見幼兒園大門,又崩了,你是再來一輪?還是再來一輪?還是再來一輪?

娃內心的OS一定是:『道理我都懂,但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年幼的孩子並不懂得接受教育的重要性,也不會把學校教育和他們的未來聯系在一起,在他眼裡,去陌生的環境、與家人分離,就是最大的難題。

他們不需要重復的聽道理,他們需要的是簡單粗暴卻有效果的方法。

教育是一門科學,不能僅憑經驗。

除了理解娃不想去、想媽媽的心理,還要幫他想一些小辦法,對抗分離焦慮。

讓孩子知道,你不是站在對立面要把他推出去,而是跟他站在同一戰壕一起解決問題,這才是孩子更快適應、迅速成長的良策。

來源:CC爸媽《cc-bama》CC爸媽:『中國父母學習計劃』推行者,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C媽-報社育兒編輯,公益普及嬰幼兒科學養育、疾病、心理知識。

太多人指揮你如何養孩子,卻從沒人教你如何做父母,跟我們一起少走彎路吧。

原文標題《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不用勸、不用逼,最有效的方法是這麼做!》轉載已獲授權。

編輯:王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