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學後,才知道該怎麼選好的幼兒園。《網路文章》

文|圖圖媽

本文由|三個媽媽六個娃《pkumum》

這個九月份,三歲多的小樹弟弟就要上幼兒園了,所以這幾個月我們家又一次陷入了幼兒園大討論。

上個月,本來不抱希望的報所在轄區公立園,居然收到了它的錄取通知書,更是讓我本來堅定送老二去國際幼兒園的決心動搖了。

這所公立園是北京一級一類示范園,有60多年的歷史,在公立園裡是非常不錯的一個選擇。

本以為養老二的時候很多決策會更高效,更客觀,結果發現在教育選擇上永遠沒有標準答案。

而且老大的經驗畢竟隻有當初他選的那條公立幼兒園教育道路,其他的選擇到底如何我們並沒有一手經驗。

而如今作為一個經歷了小學學習生活的媽媽回頭看,關於幼兒園怎麼選我又有了新的思考。

即使看了再多的幼兒園信息,實際考察了再多幼兒園,最終選擇還是要根據孩子、家庭和未來教育規劃來自行決策。

沒有標準答案,但思考維度卻邏輯相通,想清楚這三個問題再去針對性做調研,孩子教育路上的第一次選擇不焦慮但也不要隨意。

1

這三年的核心目標是什麼?

一定會有家長質疑,幼兒園教育還需要目標嘛?學齡前不就是吃得好、安全、適應集體生活嘛?

任何一段經歷都會給孩子留下烙印,無論是技能、性格、認知、周圍的人等等,所以教育不一定要功利,但不能無目標。

幼兒園的教育目標是最難標準化的,不同於義務教育階段有各種考試、學校錄取等標準化選拔,幼兒園教育目標取決於家長的規劃。

我們可以從這些維度想想自己的目標:

1、學習技能有哪些目標?

不提倡超前學習,不代表放棄啟蒙,不得不承認語言的早輸入、數學思維的學齡前系統化學習、運動習慣的培養、藝術啟蒙的影響等等,絕對都是正面的。

因為幼兒園不允許教學,所以大部分家長都是用興趣班和各種在線課程解決的,但實際上有心的家長會發現很多特色幼兒園是優勢的。

比如國際幼兒園,三年的浸入式教學一定會幫助孩子在英語啟蒙上獲得最高效的解決方案。

很多過來人家長都語重心長地建議,國際幼兒園的選擇是學習語言的捷徑,有能力的家庭應該首選。

比如一些藝術特色的幼兒園,課程的配比、演出、氛圍,孩子能接觸到的名師,絕對完勝一般的培訓機構。

既然三年後都要進入小學,都要接受學科教育,作為小學生媽媽,我真心建議大家在幼兒園盡可能解決一些學科啟蒙。

捷徑不代表是唯一的路,也不代表不上國際幼兒園的孩子英語一定不如別人,但是作為家長我們要做的不就是投入自己的腦力資源、經濟資源、時間資源讓孩子盡量少走彎路嗎?

2、價值觀上培養的目標是什麼?

這個問題很虛,但仔細想想很重要,幼兒園是除了家以外,孩子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集體。

行為準則、自我意識、集體感、周圍孩子的舉止影響、老師的價值觀引導等等,都會給孩子一個示范,孩子會先入為主地接受和認知。

比如有些幼兒園很倡導集體生活的規矩,有的幼兒園更傾向尊重個性,不同的幼兒園理念會落實到課程的設計、老師的交流方式、孩子的參與程度,三年下來真的影響不小。

圖圖上的是非典型的公立園,孩子們的行為都有規矩,但同時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並給出解決方案。

三年來,圖圖和同班的一個女孩子都不睡午覺,老師就給他們安排看書,安靜地在教室等著其他同學午休。

別小看這些事情,其實會讓孩子模糊地建立一個概念:個體差異和集體生活的平衡如何處理?如果當初老師們就強迫他睡覺,他一定會認為是自己的問題,自己的錯誤,而不是差異。

3、生活目標是什麼?

要問問自己的家庭實際情況,比如三餐都希望在學校解決、希望寒暑假還可以送去入園、很在意飲食等等,這些生活目標哪些是你看重的,都可以列出來。

4、未來小學銜接的目標是什麼?

比如:有些民辦小學需要幼兒園就占位、有些小學的生源集中來自於某些幼兒園等。

經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國際幼兒園的孩子上公立小學會不會不適應?

其實多慮了,畢竟家庭教育占據了3-6歲教育的大部分,孩子的行為習慣、社會規則理解,都會讓他們很快融入公立學校。

2

家庭的資源可以參與哪些?

幼兒園選擇固然重要,但所有的教育都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結合,低齡階段家庭教育更重要。

所以,即使上面的目標你都想清楚了,也可以考慮一下哪些部分是家庭可以承擔的,哪些是需要幼兒園來解決的。

我把家庭資源歸納為三點:家長的認知、家長的陪伴、家庭經濟條件。

這三個資源可以盤一盤,哪些是我們的優勢,哪些是可以彌補劣勢的。

1、哪些領域家長是可以教孩子的?

比如閱讀、英語啟蒙、運動等等,看看家人怎麼分工可以親自教孩子的。

2、家長是否有足夠的時間陪伴?

我發現現在的很多家長因為工作太忙,即使有能力也沒時間陪著孩子各種學習,所以家裡是否有能力有時間的家人才是真正有效的資源。

3、可以花費在孩子教育上的經濟投入有多少?

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風險提示,但至少每個家庭心中得有一本帳,沒必要因為教育的超高付出,影響了家庭生活質量。

作為小學生媽媽,我最深的感受是家庭的投入是這個時代教育的核心競爭力,沒有之一。

經濟條件不是最重要的,一定經濟基礎以上拼的是家長的認知和陪伴。

3

自己的孩子有哪些特點要關注?

這個思考我放在了第三點,但不代表不重要。

為什麼做家長難?因為教育沒有標準答案,每個家長都要學會因材施教。

我們要關注孩子的特長、性格、敏感點等等,比如圖圖當時上幼兒園,我最擔心的就是他的表達能力,擔心會影響他的自信,所以晚了半年才入園。

小樹弟弟從小就說話很早、模仿能力很強,所以根據他的特點,我才傾向於發揮他的語言優勢,去國際幼兒園高效解決英語啟蒙。

有些孩子性格敏感,需要關注的話,就要考慮師生比,畢竟老師的關注范圍是有限的,如何讓孩子不失自信地融入幼兒園,是需要提前考慮的。

但是,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孩子的優劣勢,畢竟讓孩子去幼兒園是為了成長,而不是永遠保護他們。

發現孩子的優勢、掌握孩子的特點,其實不光是選擇幼兒園,而是教育這條路上一直的命題。

來源:三個媽媽六個娃《pkumum》三個北大媽媽,六個孩子的日常。

育兒路上我們跟你一起吐槽、一起學習、一起越變越好。

每天晚上,孩子睡了,世界靜了,叨叨當媽那些事。

原文標題《小學生媽媽回頭看,選擇幼兒園一定要想清楚》轉載已獲授權。

編輯:王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