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對孩子來說,自由自在的時光隻有短短三年,三歲以後就要獨立面對小世界,也就是所謂的去上幼兒園,身邊不再有父母家人的陪伴。
上幼兒園,是孩子人生中第一個正式對外展開的社交活動,從此一天24個小時裡,至少三分之一的時間不在家長的視線范圍內,這讓中國父母很是焦慮。
『孩子今天發生了什麼?有沒有跟人鬧出不愉快?哭了嗎?累了嗎?』
這一切的疑問都讓家長們坐立不安,甚至連工作的時候都在緊盯著幼兒園的監控,但卻分辨不出孩子過得究竟是好是壞。
畢竟黑白畫面之下,又聽不到聲音,誰也不知道孩子到底經歷著什麼,隻能保證基本的安全罷了。
事實上,就算幼兒園真的公開高清有聲的色彩錄像,家長也未必就敢面對,隻因孩子們的『小社會』一樣很殘酷,並不是家長以為的那麼簡單。
未經過後天管教的小孩子,在很多方面完全依靠本能行事,而這種本能是來自原始人性的叢林法則,一起來看下吧。
前不久,平臺跟熟識的一家幼兒園進行了跟蹤拍攝,目的就在於觀察孩子之間的相處模式,看看這個『小社會』裡是否存在相處秘訣。
監控很快證實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哪怕是三四歲的幼童也不例外。
根據拍攝結果顯示,同樣是入園,不同性格的孩子面對的沖突和社交也不同,性格內向的孩子面臨的社交風險會提高,很可能不被喜歡。
尤其是中間轉學過來的孩子,如果沒能第一時間融入進去,就會遭到群體性排斥。
在我看來,幼兒園的『小社會』遠比成年人更加殘酷,因為不需要任何掩飾,也沒人教會孩子維持基本的體面。
孩子們全然依賴於本能行事,這本身就是一種自我主義。
想要在幼兒園裡生存下去,孩子們,也包括家長們,都要明白三件事:
①眼淚沒有任何用處
記得小時候看到的一本書裡提到過一句話,『眼淚除了懦弱以外,什麼都代表不了』,這話在成年後的我看來,可謂相當有道理。
但沒想到的是,幼兒園裡一樣認準這一套。
根據監控錄像顯示,一位性格內向的孩子在無法融入社交群體後,忍不住委屈地哇哇大哭,這時候他並未得到來自小夥伴的任何關注和同情,反而被群體性厭煩。
當攝像師詢問『你們為什麼不和XX玩』時,得到的回答讓人吃驚:
『他是個愛哭鬼』 『哭哭啼啼的,討人厭』 『我不喜歡他,他太愛哭了』
可見,在大人眼裡的示弱性質的眼淚,在小孩子眼裡卻是裝嬌弱的表現。
當然,小男孩的本意並非如此,因為平常在大人那裡委屈的時候,哭鬧是最有效的手段,所以在被小群體排斥的時候,孩子第一反應也會是哭鬧。
隻不過他沒想到的是,小孩子們並不吃這套。
可能因為大家都一樣,明白哭泣是吸引他人關注的一種方法,用過,就不會在意了。
家長想讓孩子受歡迎,就要記住微笑比哭泣更有魅力。
②勇敢的孩子人氣高
根據拍攝時間的推進,所有人都以為內向的男孩會放棄,直到當時幼兒園老師進行了一項遊戲——在章魚缸裡取出名牌。
當然,幼兒園老師選擇的是小章魚,很可愛,沒有任何殺傷力。
但小孩子們都不敢靠近,而那個性格內向的孩子不同,他勇敢的走上前,幫助所有孩子拿到了名牌,瞬間人氣逆轉,被孩子們圍了上來。
看到這,我和大家一樣感到吃驚,孩子從被排斥到成為人氣王,差別隻在一個選擇之間。
由此也能看出幼兒園小社會的優點:愛恨都在一念之間,任何人都有成為人氣王的機會,只要你足夠勇敢。
沒錯,在幼兒園裡,最勇敢的孩子大多能夠收獲超高的人氣,這源於幼兒的慕強心理。
三四歲的孩子,在家都是小公主和小王子,一旦『小社會』裡出現一個強者,孩子們就會把無處安放的的崇拜《畢竟父母不在身邊》轉移到『強者』身上。
③性格主動的孩子受歡迎
如果孩子本身沒有特別傲視群雄的優點,那家長就要註重培養孩子的情商。
說白了,中國是人情大國,幼兒園的『小社會』也不例外,家長與其抱怨孩子不合群,倒不如想想如何讓孩子從慢熱變成主動開朗的孩子。
日本小孩從出生起就在練習笑容,這是社交成功的關鍵因素,我們作為家長,至少可以讓孩子學會主動。
【話題討論:快分享一下你家孩子的幼兒園日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