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不靠譜的嬰兒睡眠謠言!90%的媽媽都被忽悠過!。《網路文章》

嬰兒輔食

雨媽之前文章寫過一個寶寶總是夜哭怎麼辦?底下有個媽媽留言,說可以試試寫一個『天皇皇,地惶惶,我家有個夜哭郎』,貼到路邊,並且信誓旦旦的說親測有用!

其實,不瞞大家說,小編當時也被這麼支招過!在我們的生活裡、網絡上常常會看到一些流傳很廣的關於寶寶睡眠的『說法』,但是其實這些所謂的生活智慧並沒有科學依據,甚至南轅北轍。

今天雨媽就要和大家來說一說流傳廣泛的寶寶睡眠謠言,媽媽們快來看看,有木有你曾經相信過,或者正在相信的!

謠言一:新生兒睡得少、易醒,是媽媽奶不夠、奶不好

其實吃奶粉的寶寶能夠相對睡得更久一點,那是因為奶粉沒有母乳易消化易吸收,而且奶瓶喂養極易過度喂養。

要是把寶寶撐暈了,看上去就像是會睡得更多一些。

4周以內的新生兒,如果連續睡眠時間超過4小時,是必須喚醒喂奶的,否則有新生兒低血糖等風險。

6周-3個月時,寶寶的晝夜節律形成,白天的清醒時間更長而夜晚的睡眠會變得更長。

3個月時寶寶白天的進食間隔就已經可以達到3-4小時了。

謠言二:寶寶睡覺都是需要哄的

睡眠和吃奶一樣,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而且這種能力還可以不斷發展。

認為寶寶睡覺都需要哄的言論,是過於誇大『哄睡技巧』和『接覺技巧』的作用,而忽視了寶寶睡眠能力的發展。

其實一些寶寶一出生就可以自主入睡,大部分寶寶9個月後可以在看護人陪伴下自主入睡,幾乎所有的寶寶1歲後都具備了獨立自主入睡的能力。

但是這麼多不會自己睡的寶寶到底是誰之過呢?

過度哄睡:

逢睡必哄,或者哄睡時間過長,寶寶的自我安撫能力沒有發展機會、寶寶自沒有機會己嘗試自主入睡。

方式問題

看護人哄睡方式單一:寶寶無法模仿學習可行的自我安撫技能,睡眠能力發展受到限制。

限制寶寶自我安撫:寶寶一吃手、一自言自語、一發呆大人就制止,其實很多時候這都是寶寶在自我安撫呢。

過度接覺:

除了睡眠過程的中斷,其實寶寶的睡眠由多個睡眠周期構成,4個月之前的嬰兒在夜晚的睡眠周期的銜接有特定的清醒點。

如果寶寶每次醒來或快要醒來的時候媽媽都主動幫寶寶接覺,其實剝奪了寶寶自行再次入睡的機會,阻礙了寶寶自主睡眠能力的發展。

謠言三:哄睡就是奶、抱、搖

看到這你是不眼睛都瞪大了,難道奶、抱、搖不可以嗎?當然可以,但是這三種哄睡技巧《也稱之為『安撫技巧』》的有效性受寶寶月齡的限制,容易產生哄睡依賴、不適等問題,所以一般建議在寶寶0-3個月時適當使用《早產兒、低體重兒等特殊情況下也可以在滿3個月後繼續使用》。

謠言四:白天少睡,晚上睡得更好

當你的寶寶晚上睡得不太好時,相信有不少熱心人給你支招:白天少睡點晚上就睡好了!

如果你照著做了就會發現:白天不睡或少睡《比正常睡眠需求少》,晚上睡得更糟糕!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如果寶寶白天少睡,晚上可能會過於疲憊,過累會導致寶寶難以入睡、睡著後也睡不踏實。

現在你是不是突然明白了為什麼有時候看著寶寶很累了卻怎麼也無法入睡。

白天該睡覺時不睡覺,運動或感官活動過量還可能令寶寶晚上睡覺時易驚醒、做噩夢、睡不踏實等。

而且,白天如果少睡或上一次睡眠質量不高,接下來的時間裡寶寶的而情緒可能不佳,而情緒也會影響睡眠。

謠言五:寶寶睡得少是因為精力充沛

雖然每個寶寶的睡眠有個體差異,但是如果和睡眠標準差距過大、且存在生長發育緩慢、精神不佳或情緒不穩定,則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導致的睡眠不足。

如果家長把睡眠不足當成『好動』或『精力充沛』,而沒有積極的采取改善措施,則可能導致寶寶的睡眠質量趨於惡化。

建議留意寶寶的犯困信號,及時引導寶寶入睡。

寶寶常見的犯困信號如開始發呆、身體和語言都逐漸安靜、對外部食物不再有興趣等。

看完以上流傳已久的江湖謠傳,是不是有種膝蓋中箭的感覺?

睡眠是孩子健康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吃睡同等重要,很多人認為只要困了就會入睡,這是本能。

事實卻並非如此,入睡是一項技能,需要學習,對於孩子而言,父母幫助他們入睡的過程,就是他學習睡覺的過程。

《來源於視覺中國》

你家寶寶有遭遇過以上這些睡眠謠言麼?

除了這些,

還有哪些不靠譜的寶寶睡眠謠言。

親愛的媽咪,

快來下方留言,

和大家說一說吧。

– End –

嬰兒輔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