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食不懂怎麼添加?
寶寶不愛吃飯?愛挑食?
缺鈣?缺鐵?缺鋅?
營養均衡和多樣化的輔食
在這裡你都能找到!
柚媽個人微信號:jiaying0523
這份《7~24個月嬰兒喂養指南》是中國營養學會在2015年12月發佈的,對於營養學界的人來說,中國營養學會發佈的內容在本國就是最權威機構的指南。
這份指南目的是為了幫助廣大居民深入了解7~24月齡嬰幼兒營養和喂養的重要性,更好地幫助7~24月齡嬰幼兒順利完成從母乳喂養到成人飲食模式的轉換,因為嬰兒在滿6月齡後,需要在繼續母乳喂養的基礎上,引入多樣化的食物才能提供足夠的營養。
這個跟國際水平也是一致的。
以下是結合美國兒科學會,香港衛生署,世界衛生組織等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戳這裡查看 ☞《0~6月齡嬰幼兒喂養指南》,兩份指南涵蓋了0~2歲嬰幼兒所有的喂養要點。
繼續母乳喂養,滿6月齡起添加輔食。
嬰兒滿6月齡後仍需繼續母乳喂養,並逐漸引入各種食物。
輔食是指除母乳和 / 或配方奶以外的其他各種性狀的食物。
有特殊需要時須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輔食添加時間。
不能母乳喂養或母乳不足的嬰幼兒,應選擇配方奶作為母乳的補充。
母乳仍然可以為滿6月齡《出生180天》後嬰幼兒提供部分能量,優質蛋白質、鈣等重要營養素,以及各種免疫保護因子等。
繼續母乳喂養也仍然有助於促進母子間的親密連接,促進嬰幼兒發育。
因此7~24月齡嬰幼兒應繼續母乳喂養。
不能母乳喂養或母乳不足時,需要以配方奶作為母乳的補充。
嬰兒滿6月齡時,胃腸道等消化器官已相對發育完善,可消化母乳以外的多樣化食物。
同時,嬰兒的口腔運動功能,味覺、嗅覺、觸覺等感知覺,以及心理、認知和行為能力也已準備好接受新的食物。
此時開始添加輔食,不僅能滿足嬰兒的營養需求,也能滿足其心理需求,並促進其感知覺、心理及認知和行為能力的發展。
柚媽說: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6個月內純母乳喂養,6月齡至1歲母乳加輔食混合喂養。
香港衛生署認為媽媽應哺喂母乳到寶寶兩歲或以上。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幼兒應持續母乳喂哺至兩歲或以上。
資料表明,哺乳次數越多,時間越長,患乳腺疾病的危險越小,而未哺乳女性的乳腺癌發生率要比哺乳女性高出5倍左右。
喂哺母乳會減低母體內和癌症有關的荷爾蒙水平。
同時,喂哺母乳後,身體會把乳房內遺傳基因《DNA》受到破壞的細胞清除,這都是減低母親日後患上乳癌風險的因素。
從富含泥糊狀食物開始,逐步添加達到食物多樣。
隨母乳量減少,逐漸增加輔食量。
首先添加強化鐵的嬰兒米粉、肉泥等富鐵的泥糊狀食物。
每次隻引入一種新的食物,逐步達到食物多樣化。
從泥糊狀食物開始,逐漸過渡到固體食物。
輔食應適量添加植物油。
7~12月齡嬰兒所需能量約1/3~1/2來自輔食,13~24月齡幼兒約1/2~2/3的能量來自輔食,而母乳喂養的嬰幼兒來自輔食的鐵更高達99%。
因而嬰兒最先添加的輔食應該是富鐵的高能量食物,如強化鐵的嬰兒米粉、肉泥等。
在此基礎上逐漸引入其他不同種類的食物以提供不同的營養素。
輔食添加的原則:每次隻添加一種新食物,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循序漸進。
從一種富鐵泥糊狀食物開始,如強化鐵的嬰兒米粉、肉泥等,逐漸增加食物種類,逐漸過渡到半固體或固體食物,如爛面、肉末、碎菜、水果粒等。
每引入一種新的食物應適應2~3天,密切觀察是否出現嘔吐、腹瀉、皮疹等不良反應,適應一種食物後再添加其他新的食物。
提倡順應喂養,鼓勵但不強迫進食。
耐心喂養,鼓勵進食,但決不強迫喂養。
鼓勵並協助嬰幼兒自己進食,培養進餐興趣。
進餐時不看電視、玩玩具,每次進餐時間不超過20分鐘。
進餐時喂養者與嬰幼兒應有充分的交流,不以食物作為獎勵或懲罰。
父母應保持自身良好的進食習慣,成為嬰幼兒的榜樣。
隨著嬰幼兒生長發育,父母及喂養者應根據其營養需求的變化,感知覺,以及認知、行為和運動能力的發展,順應嬰幼兒的需要進行喂養,幫助嬰幼兒逐步達到與家人一致的規律進餐模式,並學會自主進食,遵守必要的進餐禮儀。
父母及喂養者有責任為嬰幼兒提供多樣化,且與其發育水平相適應的食物,在喂養過程中應及時感知嬰幼兒所發出的饑餓或飽足的信號,並作出恰當的回應。
尊重嬰幼兒對食物的選擇,耐心鼓勵和協助嬰幼兒進食,但絕不強迫進食。
父母及喂養者還有責任為嬰幼兒營造良好的進餐環境,保持進餐環境安靜、愉悅,避免電視、玩具等對嬰幼兒注意力的幹擾。
控制每餐時間不超過20分鐘。
父母及喂養者也應該是嬰幼兒進食的好榜樣。
柚媽說:
你的任務就是提供豐富的食物可供其選擇,吃不吃,吃多少,孩子自己決定。
別人家的同齡孩子在某個階段《如7個月》已經開始吃某種食物《如蛋羹》,而自家孩子7個半月才開始吃時,不要糾結這些問題。
輔食不加調味品,盡量減少糖和鹽的攝入。
嬰幼兒輔食應單獨制作。
保持食物原味,不需要額外加糖、鹽及各種調味品。
1歲以後逐漸嘗試淡口味的家庭膳食。
輔食應保持原味,不加鹽、糖以及刺激性調味品,保持淡口味。
淡口味食物有利於提高嬰幼兒對不同天然食物口味的接受度,減少偏食挑食的風險。
淡口味食物也可減少嬰幼兒鹽和糖的攝入量,降低兒童期及成人期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強調嬰幼兒輔食不額外添加鹽、糖及刺激性調味品,也是為了提醒父母在準備家庭食物時也應保持淡口味,即為適應嬰幼兒的需要,也為保護全家人的健康。
戳這裡查看 ☞ 《不給寶寶吃鹽,是對他『無鹽』的愛》
柚媽說:
嬰幼兒的味蕾非常幹凈而且敏感,能夠感受到成人感受不到的刺激。
同時嬰幼兒對鹽、糖的需要量沒有我們成人那麼高,基本上食物自帶的量就足夠身體需要。
千萬不要拿著我們的口感去讓嬰幼兒接受,也不要因為嬰幼兒喜歡吃某種普通家庭食物,就讓它去嘗試品嘗,1歲以後再嘗試吧。
注意飲食衛生和進食安全。
選擇安全、優質、新鮮的食材。
制作過程始終保持清潔衛生,生熟分開。
不吃剩飯,妥善保存和處理剩餘食物。
飯前洗手,進食時應有成人看護,並注意進食環境安全。
選擇新鮮、優質、無污染的食物和清潔水制作輔食。
制作輔食前須先洗手。
制作輔食的餐具、場所應保持清潔。
輔食應煮熟、煮透。
制作的輔食應及時食用或妥善保存。
進餐前洗手,保持餐具和進餐環境清潔、安全。
嬰幼兒進食時一定要有成人看護,以防進食意外。
整粒花生、堅果、果凍等食物不適合嬰幼兒食用。
定期檢測體格指標,追求健康生長。
體重、身長是反映嬰幼兒營養狀況的直觀指標。
每3個月一次,定期測量身長、體重、頭圍等體格生長指標。
平穩生長是最佳的生長模式。
適度、平穩生長是最佳的生長模式。
每3個月一次定期監測並評估7~24月齡嬰幼兒的體格生長指標有助於判斷其營養狀況,並可根據體格生長指標的變化,及時調整營養和喂養。
對於生長不良、超重肥胖,以及處於急慢性疾病期間的嬰幼兒應增加監測次數。
柚媽說:
嬰兒生長有自身規律,過快、過慢生長都不利於兒童遠期健康。
嬰兒生長存在個體差異,也有階段性波動,不必相互攀比生長指標。
母乳喂養兒體重增長可能低於配方奶喂養兒,只要處於正常的生長曲線軌跡,既是健康的生長狀態。
『生命最初1000天』指從媽媽懷孕開始到嬰兒出生後2周歲,是國際公認的奠定一生健康的關鍵時期。
這一階段的營養狀況不僅影響孩子體格和智力的發育,還與孩子成年後的慢性病發病率有明顯聯系。
母乳喂養和多樣的輔食正是保障生命早期1000天營養健康的重要舉措。
媽媽們,做輔食不要偷懶哦~上班再忙,可以利用星期天做點冷凍起來,下次寶寶吃,只要徹底解凍就可以了。
以上資料參考來源:
1. 中國營養學會《嬰兒喂養指南《7-24個月》》;
2. 王文華《放心喂母乳:不松弛不下垂不外擴》;
3.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
4. 《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
5. 香港衛生署網站;
6. 世界衛生組織官網。
你身邊的朋友也許這需要這個,給他們也看看吧。
hi,我是一位兒童營養師媽媽,熟知嬰幼兒健康營養需求,精通廚藝,
微信公號【一日五餐輔食】收錄了我給寶寶做過的600道輔食,有了我,輔食不要怕不要愁啦。
育兒和寶寶輔食添加、喂養問題都可以加我個人微信號:jiaying0523